心经讲记(惟贤法师)

心经讲记 (1992年10月14日于重庆慈云寺观音法会) (壹)题前概述 一、判教 判三时教 中国大乘八宗 二、心经缘起 舍利子三义 舍利弗依止佛修行的因缘 三、本经概要 《心经》是《金刚经》的精要 忏

心经讲记 (1992年10月14日于重庆慈云寺观音法会)

(壹)题前概述
一、判教
判三时教
中国大乘八宗
二、心经缘起
舍利子三义
舍利弗依止佛修行的因缘
三、本经概要
《心经》是《金刚经》的精要
忏悔最好持诵《心经》
玄奘法师取经成功的两件法宝
乘般若船到涅槃岸
宗喀巴大师的三士道
观照般若在修禅定时体现
悲智双运的菩萨心法
《心经》重在“破”
佛教的宇宙观、人生观和方法论
(贰)经题与译者
一、释经题
般若
波罗蜜多
心、经之义
二、译者简介
(叁)释正文
一、总纲
“离一切相,修一切善”为本经总纲
何谓观自在
以三智修三观
真正的自在
何谓菩萨
三种般若
“照见”具足一切种智
五蕴包括一切物质精神界
“空”代表实相般若
观世音菩萨以微妙智广救众生
二、明所观境
真空妙有之真理
三、解空相
空相是诸法实相
须菩提修空观第一个见到佛
天女散花的故事
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
有为法与无为法
见空相即见如来
四、明破执
《心经》之精要“空、不、无”三字
梁武帝与达摩祖师的问答
觅心了不可得
一切法都是假法
无所得可见真空
遣除凡夫对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的执着
破除独觉对十二因缘的执着
破除声闻对四圣谛的执着
破除菩萨对菩提涅槃的执着
五、明般若果
(一)涅槃果
三种悲心
五种恐怖
执着“常乐我净”为四颠倒
(二)菩提果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三身四智
六、明般若之功德
密咒的含义
念心经等于念咒
七、以咒作结,赞颂般若之功德


(壹)题前概述

一、判教

判三时教

根据《解深密经》所讲,佛说法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阿含教时期。佛以“四谛”理论,宣说“人无我”法,专门指示小乘声闻弟子如何修行、如何清净身心,回小向大,达到无余依涅槃而脱离生死。所讲经典以《阿含经》为主。

第二,般若教时期。佛为发心修菩萨乘的大众讲“一切法空”,是为了破斥“有”见,以“隐密相”宣说一切法皆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指示小乘“回小向大”(即转声闻乘向菩萨乘),空除“人我执”和“法我执”(即不执着所谓“主观的我”和“主观的我所对待的客观的法”),进而断除“烦恼障”和“所知障”,最终以无上菩提证无住涅槃的境界。所讲主要经典有《大般若经》等。

第三,深密教(属于唯识法相中道了义之教)时期。佛在报身土广为发心修一切乘的大众开显“真空妙有”之真实义,以“显了相”宣说一切法皆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讲“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一方面讲“遍计所执”是“假有”,一方面讲“依他起”(染净因果缘起)是“幻有”,同时倡明“圆成实”是真如法性,是“胜义有”。讲“空”就是空除“人我执、法我执”,但不否定“妙有”,否则就会堕入“顽空”之见。佛以“四无畏”(一切智无畏,漏尽无畏,说障道无畏,说尽苦道无畏)发狮子吼,止息一切争论。所讲主要经典有《解深密经》、《华严经》、《楞伽经》等。

中国大乘八宗

佛教在东汉初年正式从印度传到中国来后,发展到唐朝时形成了大乘八大宗派。其中偏重行持的有禅宗净土宗、律宗、密宗;偏重阐教的有三论宗(空宗)、慈恩宗(讲唯识法相,又名“唯识宗”或“法相宗”)、天台宗(讲“一心三观”)、贤首宗(讲“一真法界”,又名法界宗、华严宗)。

“八宗”之中属“般若空宗”的有三论宗、禅宗、天台宗;属于讲唯识法相(一切唯心造)的有慈恩宗、贤首宗、密宗、律宗、净土宗。

不管哪个宗派,佛法五乘所共通的就是讲因果和因缘生法。一切事物的生起都要有主因和助缘才能产生所谓的结果,不论是精神的物质的、善的恶的、苦的乐的等等,都是因缘生法。佛法的中心是建立因果,说明因缘生法的要义,唯识法相中道了义经教在这方面阐述得很详尽。

二、本经缘起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的译本有十余种之多,我们现在学的是玄奘法师的译本。根据其他人的翻译,《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也有序分和流通分,本经在这里为了记诵方便而节略了。

《心经》是佛在灵鹫山说的,是由于舍利弗启请佛开示观世音菩萨的禅定境界而宣说的,其主要部分翻译成汉字仅二百余字。

舍利子三义

“舍利子”指代的事物有多种。

一是佛菩萨及大德高僧入涅槃后火化的灵骨,很坚固,且异色异状。佛涅槃后有很多舍利子,很多大德圆寂后都有,如太虚大师(太虚大师的心脏没有烧坏)、虚云法师、弘一律师等。这是学佛人修行功夫的明证。

二是指《阿弥陀经》中的舍利鸟,译为鹙鹭,即它的声音像百灵鸟一样美妙灵巧。

三是代表人名,指舍利之子——舍利弗。舍利是舍利弗母亲的名字,她身形端严、聪明灵巧。据历史记载,舍利原先并不聪明,怀了舍利弗后突然变得聪明灵巧了。

舍利弗依止佛修行的因缘

舍利弗同目犍连在佛的十大弟子中地位非常重要。舍利弗是智慧第一,目犍连是神通第一。二人最初都是学婆罗门教及外道哲学的,但感到不满意。

有一天他们在路上遇到马胜比丘,见其威仪严肃、行为端庄,觉得很奇怪,就上前问他:“你是学什么的?”

马胜比丘答道:“我是学佛的。”

又问:“学哪个佛?”

马胜比丘答:“学释迦牟尼佛。”

问:“佛指示些什么?”

答:“诸法因缘生,缘谢法还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因佛常讲一切法是因缘生法,缘聚则生,缘散则灭。

当时舍利弗和目犍连就有所领悟。又问:“佛在哪里?”

马胜比丘说:“佛在灵鹫山说法。”

于是他们就去找到佛并皈依出家,依止佛修行,后证得阿罗汉果。舍利弗因“回小向大”修菩萨乘,经佛陀授记,将于未来成佛。

三、《心经》概论

《心经》是《金刚经》的精要

《心经》是佛在第二个时期所讲般若空宗的经教之一,其他经典主要有《大般若经》、《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简称《金刚经》)等。《大般若经》共六百卷,篇幅很庞大,教理很精深,注释也颇多,其中就有龙树菩萨造的《大智度论》。由于《大般若经》的篇幅繁多,佛又演说了《金刚经》。《金刚经》是《大般若经》的简缩,《心经》又是《金刚经》的简缩,义理部分只有二百多字,因此该经是《金刚经》的精要,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