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想想,以前没有学佛的时候,自己有没有将生存的方法和生存的意义分开过?我想应该没有。那个时候我们一般会认为,吃喝玩乐就是生存的意义,但佛告诉我们,吃吃喝喝只是生存的方式,而不是生存的意义。 譬如说,一辆汽车的生存意义是不是燃烧燃料呢?当然不是,它生存的意义,就是交通运输,燃烧燃料只是它的生存条件,因为有了燃料它才有活力,才可以做事情。人也是这样,衣食住行等等,是生存的方法,至于生存的意义,学佛的人与不学佛的人在认识上会有很大的差别。 现在我们懂得了佛讲的道理,也在跟着佛陀学习,佛告诉我们怎么做,我们就尽量地去做,虽然我们不能百分之百地达到佛对我们的要求,如果百分之百达到了,我们就成佛了,但我们可以做到百分之三十、五十,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做的时候从哪里开始呢?就是从区分生存的意义和生存的方式开始。 吃好吃的食物、穿漂亮的衣服、住豪华的房子不是生存的意义,以后我们只能把金钱等世俗的东西当成维持生命的条件。 不学佛的多数人就没有这样的概念,包括世间的哲学,也根本分不清生存的意义与生存的方法,真正能够懂得什么是生存意义的人只有佛陀。 曾经有一个有钱的人告诉我,他做一桩生意可以挣几百万,但这对他来说只是在银行存折上面多了几个字而已。这是什么意思呢?他有吃有穿,一个人能用的就只有这么多了,再多几百万、几千万也用不着。我觉得他说得很不错,事实就是这样。当然,如果他把这些钱财拿来做慈善,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那是另外一回事,如果不做这些事情,只是积累很多金钱,这是不是生存的意义呢?不是。 三、生存的意义 生存的意义是什么?关于生存的意义,虽然很多人有不同的观点,但最终的意义,就是要为解脱做一些准备。现在大城市的人都买了各种各样的保险——生病了,有医疗保险;年老了,有养老保险,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这些保险也能起到一些作用,但死了有没有保险呢?没有保险!真正大难临头的时候,很多人就没有任何保险了。当然,如果确定后世不存在,人死了就一切结束了,那么,有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也就可以了,我们不需要为死亡以后考虑,但从人类有史以来到今天,任何一个哲学家,任何一个科学家,都不能真正推翻轮回学说,证明后世不存在,相反,轮回存在的如铁一般的证据却越来越多,这不是什么猜测,而是在活生生的现实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我们没有办法回避现实——后世一定存在,既然如此,那我们该怎么办,需不需要为后世考虑呢?当然更需要了。 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往解脱方面去想,通过轮回过患、死亡无常等修法来培养出离心,走上解脱道,就是生存的意义,因为真正能够走上解脱道,就彻底地解决了我们的生老病死。如果是大乘佛法的话,不但解决了自己的生老病死,而且也可以逐渐解决所有众生的生老病死,所以,我们要高瞻远瞩,不能只看到现实生活当中的一些蝇头小利,这样我们会彻底失败,很多人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充满悲伤、充满嗔恨地离开了人世,因为他们生前没有区分生存的意义和方式,所以导致了这些问题。如果我们现在仍然做不到的话,将来也会像他们一样,这种失败不像世俗间争权夺利的失败,那些失败是小失败,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但在我们一生结束的时候还是以失败而告终的话,那就是最大的失败。以后还有没有这样的机会来弥补呢?很难说。所以,现在我们一定要在行动上分清生存的方式和生存的意义。 三年前,我要求大家给我写一份纸条,讲一讲自己每天所作的功课。三年过去了,现在我要你们谈一谈你们在这三年当中的修行体会——有没有实实在在的进步。如果三年当中什么进步都没有,这样下去,再过六年、九年、十二年,也很难有进步。佛教里面讲过一个逻辑,无论是什么东西,如果在一秒钟的万分之一那么短的时间当中一点也不动的话,则在万分之二、万分之三、万分之四甚至万分之万的时间内也不可能动了。同样,如果三年当中没有任何进步的话,六年、九年、十二年、十五年也不会有进步。 我在这两、三年当中讲了很多法,虽然很多人要求我讲密法,但我没有讲。为什么不讲?不是我不会讲,五部大论等非常复杂的逻辑我会讲,密法我也会讲。但对我们来说,这些不但没有太大的用处,你们的思想也会因此而混乱,最终还是找不到一个真正的出路,不能真正体会到佛法的滋味,所以我把那些复杂的东西都抛开了,讲的都是真正的、实实在在的修法,但是你们修了没有,修了以后有没有什么体会? 因为人很多,情况肯定也不一样,有些人会有进步,有些人没有进步,但要看绝大多数是什么样,如果绝大多数的人都比较有进步,那还可以;如果绝大多数的人只是理论上懂了一些道理,但在日常生活中没有去落实,那就没有太大的意义了。这种写纸条的方式对你们来说也是一种鼓励,那么长时间了,如果什么进步都没有的话,大家就会惭愧,想必以后也会认认真真地修行! 修行的目的不是为了健康、顺利、发财,而是为了解脱。只有断除烦恼以后,才会获得解脱。虽然在三年、五年当中彻底断除烦恼不太现实,但减少烦恼没有?即使没有明显地减少,但往减少的方向走了没有?这也是一个问题。我们就从点点滴滴去做,没有必要谈佛的境界是什么,菩萨的境界是什么,《现观庄严论》讲什么,中观讲什么,月称菩萨说什么,龙树菩萨说什么,这些太多了,一生都说不完,寻根问底地去追究这些佛的境界、菩萨的境界没有用。 我也有这样的体会,我们学《现观庄严论》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讲菩提心,讲得非常复杂,每一个字上面都有很多不同的观点,不同的观点我都设法去掌握。比如说,菩提心有什么样的分类,分开以后有多少,归纳以后有多少,世俗菩提心是什么样,胜义菩提心是什么样等等,天天研究这些,对一个观点有支持的、有反对的,反对的人用什么样的逻辑,什么样的理论,什么样的教证去驳倒他,驳他的时候这个人又怎么样反驳等等,在菩提心上面花了很长的时间。几十年过去了,我还没有菩提心,这是多么令人汗颜的事啊!但有些人不是这样,他不管菩提心的若干观点,只是去修菩提心,结果人家修成了,我们却没有修成。 作为居士就更不能像我这样,本身居士就没有那么多的时间,短短的时间内,又去听这个法、听那个法,最后一个都不修的话,就像一个人吃东西,吃完了之后却不能消化,结果全部吐出来一样没有任何意思。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