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识学上的唯识义

一、前言 在人类千百年来的历史中,古今中外的哲人智士都在共同关心着一个问题,就是作为宇宙人生差别现象生起的本根是什么?对于这样一个重要问题,在中外哲学史上异说纷纭,兹归纳为四类:一

一、前言

   在人类千百年来的历史中,古今中外的哲人智士都在共同关心着一个问题,就是作为宇宙人生差别现象生起的本根是什么?对于这样一个重要问题,在中外哲学史上异说纷纭,兹归纳为四类:一日唯物:是以物质为世界本根。古希腊泰勒斯以“水”为不变本体,能生万物。德漠克里特以“原子”为物质的最小单位,“不可分,不生不灭,由此原子构成万物。印度顺世外道以“四大极微”是实,是常,不可分,能生粗色。  
   二日唯心:是以精神为世界本根。如西洋莱布尼茨的“单子论”,莱氏以单子为充满宇宙的客观精神,由单子有贵贱不同,分别形成上帝、人的灵魂、动物的灵魂及植物。贝克莱的主观唯心经验论,贝氏以为物是观念的集合,观念是被人的心灵所感知的,在心灵外无独立存在物质。黑格尔以“绝对精神”为客观存在的宇宙精神,绝对精神在最初阶段,作为纯粹思惟、纯粹概念存在,然后把自己外在化为自然界,建立起自己的认识对象,后来又扬弃自然界,回复到自身,作为精神、思维而存在。叔本华的“世界是意志表象”以为世界一切都是意志的表现和产物。  
   三日唯神:是以神为世界本根,如印度婆罗门教的”大梵天”以为由此“梵天”等创造上切,主宰一切。
  四日唯理:是以理体为世界本根。如柏拉图以“理念”为客观永恒的真实世界,由此派生现象世界,现象世界是真实世界的幻影、摹仿、分有。老子的“道”以为道无形无相,先天地生。由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佛家的“真如缘起”由离言绝相的真如,从体起用,产生万物。  
   这四种观点,按传统的说法分为二类:一日唯物,一日唯心。其中唯神、唯理都是唯心的范畴。  
   唯识学在哲学的分类中,是属于唯心一系,所以在唯识家的经论中,唯识有时也称唯心,但唯识家的唯心,与西哲所说的唯心,不论在内容、范围或说明的方法上,都有着很大的不同。本文将依唯识学各种经论,看看唯识学是怎样说明唯心义的。

二、什么叫唯识

   唯识、也称唯心。梵语摩恒刺多、汉译日唯,是简别义。梵语毗若底,汉译日识,是了别义。《成唯识论》卷七说:识言总显一切有情各有八识,六位心所,所变相见,分位差别,及彼空理所显真如,识自相故,识相应故,二所变故,分位故,四实性故,如是诸法皆不离识,总立识名。唯言但遮愚夫所执,定离诸识实有色等。  
   识之一词包含了八识心王,五十-心所,十一种色法,二十四种不相应行法,六种无为。八识是识的自体,五十一心所与识相应,十一种色法是识所变现,二十四不相应行法在心、心所:色法上分位假立,六种无为是识的实性。这一切都不离识,总立识名。唯是遮遣愚夫所执识外实有色等,所以唯识并不否定依因待缘生起的宇宙差别现象,色心诸法,但不离心而已。  
   唯心,心是集起义。《法苑义林唯识章》说:识者心也,由心集起採画为主之根本,故经曰唯心;分别了达之根本,故论称唯识,或经义通因果,“论说唯在因,但称唯识,识了别义,在因位中识用强故,说识为唯,其义无二。《二十论》云:心意识名之差别。  
   经中多称唯心,论中多称唯识。识之与心同是一体,只是从作用的不同,约通因果与唯在因的区别,建立了识与心的异名。

三、从经教上证明唯识

   唯识理论的建立是依据大小乘经典。从佛陀设教的动机去看,佛教既不能说是唯心,也不能说是唯物,佛陀只是随着众生的根机,针对众生的弊病,无思普应,演说种种教法,自然不同哲学家们,为建立唯心或唯物而著书立说。然而佛教毕竟是以有情为中心的,有情之所以异于无情者,盖是有无心识耳,因此,在佛陀的教义中,不得不倾向于唯心,唯心之文随处可见,下面列举几种,以证明唯识的理论。  
   1.《华严经-十地品》第六地说:三界虚妄,但是一心造。  
   三界都是一心所造作的,不离一心。由心有染净、为善为恶,招感了三界参差不齐的果报。这显然从业感缘起的立场,说明三界唯心。  
   2.《解深密经。心意识品》说:  
   一切种子心识成熟辗转和合增长广大依二执受:一者有色诸根及所依执受,二者相名分别言说论习气执受……,阿陀那识为依止为建立故,六识身转。  
   由一切种子心识为根本,一方面现起有色诸根及依止器界、名言习气;另一方面生起六识。这是从宇宙人生的生成,显示诸法唯识。  
   同书《分别瑜伽品》又说:我说识所缘,唯识所现,……此中无。有少法能见少法,然即此心如是生时,即有如是影像显现。  
   我们所认识的一切,由于无始以来根深蒂固的错误习惯,往往以为离心而有,其实客观的独立存在境相是没有的,我们所见到的一切,是我们自心现起的影子。这是从认识论的角度,就能所知的关系,显示了唯心所现的道理。  
   3.《阿毗达磨大乘经》说:  
   菩萨成就田智,能随悟入一切唯识,都无有义:一者成就相违识相智,如饿鬼傍生及诸天人,同于一事见彼所识有差别故。二者成就无所缘识现可得智,如过去未来梦影缘中有所得故。三者成就应离功用无颠倒智,如有义中能缘义识应无颠倒,不由功用知真实故。四者成就三种胜智随转妙智。何等为三?一、得心自在一切菩萨,随胜解力诸义显现;二、得奢摩他修法观者,才作意时诸义显现;三、已得无分别智者,无分别智现在前时,一切诸义皆不显现。  
   这是基于现实的观察及行者的实践经验证明唯心无境的道理,正好填补了《解深密经》的不足,后来唯识论典中对于唯心无境的论证,大多渊源于此。  
   4.《增一阿含经》说:  
   佛告此丘,谓一切法者,只是一法,心是一法,出一切法也。  
   以心法包括一切法,出生一切法,正是显示了诸法唯心。  
   此外还有如《维摩经》的“有情随心垢净”,《楞伽经》的“诸法皆不离心”,《杂阿合经》的“心种种故色种种”等,无不阐述诸法唯心的真义。

四,从理论上建立唯识

   依据以上经典,唯识家从二个方面建立唯识理论:一、宇宙人生的生成,二、有情的认识,这就是《成唯识论》所说的因能变和果能变。 
   因能变,又曰生变,转变义是从宇宙人生的生成建立唯识。宇宙人生的生成以阿赖那识中含藏的等流,异熟二种种子为依因。等流种子具漏无漏二性,是前七转识现行时所熏成的种子,,能为八识三性诸法生起”的亲因缘。等流种子又称名言种于,名言有二:一曰表义名言,是形成语言、文字、观念的种子。二日显境名言,为能显现色法的心心所的种子,这种种子现行时,在能缘识上呈现出所缘相分,恰如名言能显义理,所以叫显境名言。异熟种子具有漏善、不善性,是前六识有漏善恶业所熏成的种子,为招感异熟果的增上缘种。异熟种子又称业种子,有善恶、共不共的不同。由此二类种子,因缘成熟时展现出宇宙人生的千差万别现象。二种种子又是怎样转变成宇宙人生的差别现象呢?根据前面对种子性质和定义的说明,可以看出名言种子是思想,是观念,又是构成诸法的质料,亲因;业种子,是动力,是目的,是形成事物的助缘。在人类文明史上,任何一物的产生,无不由人的思想、观念,及实际需要(动力),生存目的,然后才能创造出。由此,从原始人的钻木取火,制造简单的劳动工具,到今天的原子武器,人造卫星,电子科学,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人心所创造的,假如离开人心,历史将是一片空白,所以说一切唯心造。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