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忏,事实上就是修福修慧的大功德 「忏悔」一词,是中国佛教特有的名词,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汉文并没有「忏悔」这两个字的连用。而在印度,忏悔是做为一个修行人必须要具备的条件,不论自己这一生之中是否犯了过失,都应该忏悔。对佛教徒来讲,忏悔可分有几种程度的不同。
最基本的程度,就是自己犯过失,而其它的人不知道,并没有从其它的人发生什么不愉快的事。也就是说,没有妨碍人,没有让人家受伤害,可是对于自己的修行,是有过错,或者是一种过失,那就要忏悔。这种忏悔,是对自己个人,就是「责心忏」,责备自己。所谓责备,并不是骂自己,不是悔恨自己,而是检讨自己。检讨自己不应该犯的错误,而已经犯了错,那怎么办呢?从此以后发愿不再犯错。这是忏悔的第一种。
第二种是「对人忏悔」。对谁忏悔?对自己所伤害的人,或者是自己觉得让他人痛苦,或者自己知道对他人造成伤害,可是对方没有发现。这时候要自己请罪。不管对方知不知道我们伤害了他,还是要忏悔。我们发现自己对人不起,就要跟他忏悔。忏悔的意思是说,自己做错的事,要负担起责任来。对人如此,甚至对动物,也是相同的。我们伤害了动物,动物是不会讲话的,但是我们知道让动物困扰了,一样的要忏悔。
比如说,我们跟人在一起互动讲话,无意之中,你说了一句让人家伤心的话,也许你根本没有想到你伤害了人,可是你发现这句话是不应该讲的,这时候要马上对他讲:「我忏悔,对不起!」从此以后,希望我对你不要再有这种行为,甚至于对所有的人,也不会再有这样的行为了。这是第二种忏悔。
第三种,就是犯了众怒,或者是让一组人、一个团体受到伤害、受到损失,不论是在精神或者物质方面,让一个小团体或是大团体受到伤害了,就要当面忏悔,叫做「当众忏悔」。 众,有小众,有大众,如果局部的人、几个人被你伤害,或者因为受你的影响而损失了,那就对局部的人忏悔。如果整个团体,因为你做的事,而使得名誉上受损失,或者是财务上受损失,那就要向大众全体忏悔。
举例来说,我们每半个月举行的诵戒会,就是当着大众忏悔。这是比丘(尼)、沙弥(尼)的受持,其实已经受了菩萨戒的在家居士,也应该是这样。如果没有受菩萨戒,也不是出家人,那怎么办呢?就是有聚会的时候,向大众公开忏悔,或者写悔过书,让大家知道。 在我们团体里边,不论是出家人或者是一个修行的人,要经常忏悔,才能保持三业的清净。就好像我们每天都要吃饭,在吃饭以前,要把碗筷洗干净,吃完饭以后,也要把碗筷洗干净,这样下次再用的时候,碗筷都是干净的。如果下一次使用的时候,发现碗筷上已经有了灰尘,还是要先洗净。
已经犯的错,要忏悔;如果自己没有犯错,或者不知道自己犯了错,可是为了要修行──修定、修慧,或者发愿受戒,这个时候也要忏悔。就好像是我们吃饭以前,要把餐具洗干净,忏悔则是恢复我们三业的清净。但是,忏悔以后,是不是我们的业就已经了了?我告诉大家,没有「了」。忏悔是说,我承认自己犯了错误,所以要负起责任,来弥补错误。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