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印光大师法语"(4)

小儿从有知识时,即教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之道,及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之事。令彼知自己之心,与天地鬼神佛菩萨之心,息息相通。起一不正念,行一不正事,早被天地鬼神佛菩萨,悉知悉见。如对明镜,毕现丑相,无可逃

小儿从有知识时,即教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之道,及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之事。令彼知自己之心,与天地鬼神佛菩萨之心,息息相通。起一不正念,行一不正事,早被天地鬼神佛菩萨,悉知悉见。如对明镜,毕现丑相,无可逃避,庶可有所畏惧,勉为良善也。无论何人,即婢小儿,亦不许打骂。教其敬事尊长,卑以自牧。务须爱惜五谷、衣服什物。护惜虫蚁。禁止零食,免致受病。能如此教训,大了决成圣贤。若小时任性惯,概不教训,大了不是庸流,便成匪类。此时后悔,了无所益。古语云:教儿婴孩,以其习与性成,故当谨之于始也。天下之治乱,皆基于此,切勿谓老僧迂谈,无关紧要也。......须知大通经教,未必即生能了生死。欲即生了生死,当注重于信愿念佛,求生西方。
语虽拙朴,义本佛经。若肯依行,其益无穷。看过切勿废弃亵渎。转送他人同沾法益。

附录一、真正信佛之信条

现在信佛之人不为少矣。然而信不专一,非佛亦信。知见多乖,非佛为佛。前者不真,后者为不正。不真不正,虽名信于佛,与实不信无异。其为害且有甚于不信者。乃就所谓真且正者,录举三十六条以为正鹄。愿今之信佛者,详察而奉行之,则庶乎其不差矣。
第一 依本师释迦牟尼佛奉为教主,不依其它天仙鬼神。
第二 依释迦牟尼佛的经典奉为教训,不依于它教典籍。
第三 依奉行佛法的人为师,不依于不奉行佛法者。
第四 以佛法利人的人为菩萨,不以菩萨名号滥称天仙鬼神。
第五 看佛菩萨如同父母,要孝敬他。
第六 看佛经上的教训,如同军令,要服从他。
第七 有疑难忧患事,至诚祈求佛菩萨,根据教理作明智的抉择,决不求救于天仙神鬼。
第八 为自他利益起见,但于佛菩萨前做功德,不作功德于天仙鬼神。
第九 须知佛是觉行已圆,菩萨尚在修行,有高下的不同。
第十 须知佛菩萨是出世圣人,天仙神鬼是世间凡夫,有凡圣不同。
第十一 深信佛菩萨有莫大的灵感,天仙鬼神万万比不上。
第十二 求佛菩萨未蒙救护时,须知自己业障深厚,益自惭愧,勿生觖望、疑虑,转向天仙神鬼前乞怜。
第十三 信吾人言行善恶,自作自受。因果报应,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丝毫不爽。业时牵引,永无断时。
第十四 遵守佛戒,凡有性命不可杀害。
第十五 遵守佛戒,凡非己有,不与勿取,公正廉洁,非义勿取。
第十六 遵守佛戒,凡非夫妇,不行淫欲。清心寡欲,能致康寿。
第十七 遵守佛戒,与人言语不敢欺诳。
第十八 遵守佛戒,烟酒醉剂,不敢饮吸。
第十九 自己遵守佛戒,不以违佛禁戒事使人行之。
第二十 自己遵守佛戒,并愿他人及天仙神鬼一切众生,遵守佛戒。
第廿一 既奉佛教,当自作正人,以正众生。修身齐家治国,爱国守法,利国利民,求世界和平人民安乐。
第廿二 深信一心念念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发愿往生彼佛国土,常得见佛。
第廿三 愿临终往生净土,不求来世为天仙神鬼,及富贵人等。人身难得,福报享尽,必遭堕落。往生净土,才免危险。
第廿四 知世间法无常如幻,得意不喜,失意不瞋。但依佛法精进,自行教他,以求进善。
第廿五 深信因果不错,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第廿六 当知称念佛号,持诵经咒,现生来世为佛菩萨威德之所护念,勿作神鬼道中为钱币想。
第廿七 须知弥勒菩萨现在尚未成佛,成佛尚在数千万年后。
第廿八 须知观世音菩萨,有三十二应随类现身。为度人故或现女身,非实是女子。
第廿九 须知佛菩萨超出人天,住妙净土。为救度众生,往来六道,亦非常在天上。
第三十 勿执三教或诸教同流之说,混乱佛德。
第卅一 宝卷是俚语小说,勿作正经宣讲。
第卅二 五部六册是外道魔说,不应为人唱诵。
第卅三 先天大成、无为长生等门,并非佛教,不应归依。
第卅四 深信真正信佛,来世决定不生地狱饿鬼畜生三道。
第卅五 深信佛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当作佛,惟须真正修行。
第卅六 愿一切众生,咸受三皈五戒,同生净土,同成佛道。
上面三十六条,略明真正信佛之轨范。所冀仗佛慈力加被,令见闻者咸生如是真正信仰。更愿以此功德,回施一切有情,同向无上菩提,决定皆得往生成佛。

附录二 、“十大碍行”节录

元妙叶禅师《宝王三味念佛直指》云:详夫一心平等,体性无亏。虽缠绵于业识之中,靡不有出尘之志。方欲究道,魔境先彰。一事亏心,万善俱失,成小败广,得者还稀。况乎物欲交倾。死生迁变,递相仿效。易地皆然。使如来三大阿僧祗劫不惜身命所得法门,因兹障碍,退其心故,一旦在我而灭,可不痛伤。既为释迦之子,不以力争,坐令法界群有,永失慧目,甚于割其身肉也。今依经立十种大碍之行,名十不求行。
下十段每段第一句标起。第二句反明病根。第三句说列病症。第四句出正义。第五句显力用。
一 念身不求无病。身无病则贪欲乃生。贪欲生必破戒退道。知病性空病不能恼。以病苦为良药。
二 处世不求无难。世无难则骄奢必起。骄奢起必欺压一切。体难本妄难亦奚伤。以患难为解脱。
三 究心不求无碍。心无碍则所学踖等。学踖等必未得谓得。解障无根则障自寂。以障碍为逍遥。
四 立行不求无魔。行无魔则誓愿示坚。愿不坚必未证谓证。究魔无根魔何能娆。以群魔为法侣。
五 谋事不求易成。事易成则志存轻慢。志轻慢必称我有能。成事随业事不由能。以事难为安乐。
六 交情不求益我。情益我则亏失道义。亏道义必见人之非。察情有因情乃依缘。以弊交为资粮。
七 于人不求顺适,人顺适则内心自矜。内自矜必执我之是。吾人处世人但酬报。以逆人为园林。
八 施德不求望报。德望报则意有所图。意有所图必华名欲扬。明德无性德亦非实。以市德为弃屣。
九 见利不求沾分。利沾分则痴心必动。痴心动必恶利毁己。世利本空利莫妄求。以疏利为富贵。
十 被抑不求申明,抑申明则人我未忘。存人我必怨恨滋生。忍抑为谦抑我何伤。以受抑为行门。
此十摄一切碍。惟上智堪任,中下之人不敢希冀。若照察觉悟,省身体道,持之不失,则能入诸魔界,不为群魔沮伤,循诸色声,不为色声惑乱。乃至憎爱名利之场。人我得失之境,我心先居碍中,彼碍岂能为碍,碍若无碍,道行可以直进。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