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徒的择偶观 家庭就是道场

在网上看到有女居士发帖征婚,要建立一个佛化家庭,除要求对方笃信正教,别的条件都压得很低,甚至有些为信仰而过分将就的意味。这显然有些理想主义的色彩。同时,也反映出佛教徒的迫切渴望,

佛教徒的择偶观 家庭就是道场

在网上看到有女居士发帖征婚,要建立一个佛化家庭,除要求对方笃信正教,别的条件都压得很低,甚至有些为信仰而过分将就的意味。这显然有些理想主义的色彩。同时,也反映出佛教徒的迫切渴望,那就是建立一个充满佛教气氛的家庭,以便心情愉快地学佛,并减少修行中的阻力。若真能遇到一个志同道合的同修,这位居士可谓终身有幸了。

佛教徒的择偶观

虽然佛教基于离欲、解脱的观念,并不赞叹爱情和婚姻,但也并不否定两个人因为对佛教的信仰而结合,也是一件值得祝福的事情。因为对于深信佛教、介于僧俗之间的在家居士来说,组建家庭却又是一生中的大事。如果因为信仰的问题,而导致家庭的不幸福,实在是一种极大的遗憾。所以,对深信佛教的居士们来说,能组建一个佛化家庭,共同沐浴在正法的甘露中,二人同心,其利断金,于世出世间的利益皆能周全。

这是一种组建佛化家庭的特别方式。在这样一个信息比较发达时代,通过互联网,或通过各种学习班、禅修活动,找到志同道合的菩提眷属也不是特别难。若能如此建立佛化家庭,则是一种最为理想的方式,若双方确系正信、深信,则必能随顺相安,互为修行路上的助道缘。如果此种案例增多,甚至也能降低社会上的离婚率。因为世俗的基于欲望、形象和经济条件考量的婚姻,用不了多久就变坏了,甚至夫妻都不愿意面对对方。

然而,以这种情况建立佛化家庭的案例其实是不多见的,因为这种情况也有其自身的矛盾性。学佛的人,学得深的,基本上都有出离之志,或出家,或独身,大多不愿意过任何形式的婚姻生活;学得浅的,但为人天福报,世俗名利牵挂于心,也不是为了真修行,自然也不会有组织佛化家庭的想法,他依然会依照随顺自己的五欲标准去择偶。

以家人为助道缘

其实真正渴望建立佛化家庭的,多是已婚者,因为学佛修行和家庭生活产生了冲突,自己又不能妥善地处理,才会有这种想法,也乐意学习一些方便善巧,度化自己的亲人,共同走上修行的道路。

佛化家庭的建设,基本上是先学佛的居士带动其他家庭成员,让他们也成为学佛居士,共同营建一个良好的家庭学修氛围,以便共进道业。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不论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居士都不能把家人视为障道缘,因为一切法唯心所造,你若生家人障道之心,就会招感障道缘的家人,不可不慎。

古德说:“方法得力,顺境逆境都是自在境;信心坚固,善缘恶缘都是助道缘。”学佛居士应从对事炼心的角度来修习佛法,把所有亲人当成助道缘。对家庭环境的顺逆,甚至家庭成员的善恶都不起分别心,不去执著,而是以慈悲喜舍心去感染他们,同时,也将佛教理念在潜移默化中传达给他们了。

要真正把家人带动起来,一起修学佛法,对居士来说,需要有足够的智慧和善巧。首先要知道,夫妻之间能相互影响,经常吹吹枕边风,必能令对方心意回转;其次,父母与孩子有天然的联系,心灵能相互沟通,这种影响和摄受力实非外人所能及;最后,老年人经常考虑生死问题,也渴望从信仰中获救,更容易受到影响。只要有足够的耐心、决心和爱心,这个事情不难成办,何况还有佛菩萨的加持呢。

像唐朝的大德庞居士和清朝的菩萨居士彭际清,都非常善于引导家人,并成功建立了一个温暖、和谐的佛化家庭。虽然一般的学佛人,在个人影响力和摄受力上比不上大德居士,但只要用心去想办法,愿意去做、不间断地去做,最后必然会有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学菩萨恒顺众生

当面对修行和家庭生活相冲突的问题时,居士们应该把妥善处理家庭关系放在第一位。想一想,彼此之所以能成为亲人,是因为累劫累世的缘分,或有恩,或有债,若不善加处理,则必为所牵,怎么能有一个清净心去修道、去念佛呢?若以破坏家庭生活的方式去学佛的话,学成学不成先不说,这本身就是一个坚固我执的表现,尽管可以贴上一个“信真愿切”的标签,你最终还是欺骗不了自己,因为问题不解决,就没有办法获得一个良好的修行状态。因此学佛居士应该明白,家人及家庭生活并不能障碍修行,自己的执著才是修行的障碍。

《普贤菩萨行愿品》中提倡学佛人要恒顺众生,可有的居士在居家修行中有了问题,总是怪家人不觉悟、不能理解自己,却没有认真的想一想,自己有没有随喜菩萨的大愿而恒顺众生。这个恒顺众生,指的是无倒随顺,如果众生的行为构不成犯罪,不管它有无利益,我们都要先随顺,随顺才能将他们感化、同化到佛教的大觉悟中来。这个恒顺众生的大愿,是度化众生的方便善巧,也是佛教行于世间的秘密武器,因为,即便是给众生以好处,也要先以恒顺等方便善巧来摄受他,若不这样,他就不会接受。

如果一个佛教徒,有足够的能力度化家人,这自然是最好的,若一时度不了,就要先寻求谅解和相安无事,尽量遇事协商,不起冲突。首先,佛教徒在家庭中,面对不信佛甚至谤佛的家人,不能轻视他们,不能让家人产生对立的情绪。你需要的只是耐心和真诚,佛度人都不急于一时,你又何必急于一时呢?遇到了冲突要主动让步,佛教的忍辱波罗蜜不是一句空话,佛菩萨能忍受一切众生的恼害,棒打刀割都不起一念瞋心,我们怎么连家人的迷悟都不能容忍呢?

修行顾家两不妨

在吃饭这个问题上,吃素的居士尽量要随顺家人,绝对不能强制家人吃素。若作为家长的学佛居士违背家人的喜好,强制吃素,令家人不愉快,这其实一方面是自寻烦恼,令家庭成员离心,矛盾不断积累,到时候会一发不可收拾。另一方面,在家人的心目中会损坏佛教徒的形象,他们会误解为,既然佛教徒都是这么霸道、不可理喻,进而再推论佛也是这样,从而终身宁死也不学佛,就会丧失菩提的种子。

在家学佛的居士尽管自己吃素,但以随顺众生的心,也可以为家人做含有三净肉的菜肴。居士若能如此随顺家人,令家人体会到你的人情味,也会随顺你的戒律而不再杀活物,只吃三净肉,就能令家人少造杀业,这也是对家人的法身慧命负责的表现。若要使家人也吃素,就得有方便心,为家人宣传、讲述吃素的利益,随顺起见,尽量拿出科学的依据,引起他们的兴趣,令他们信服,自觉地吃素。从而由吃素而学佛,慢慢地他们都会进入你的愿心,自觉地成为佛化家庭中的一员。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