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善生经》看父母与子女的责任

一 前言 家庭是由父母与子女组合而成的。一个家庭是否充满温情与祥和的气氛,在很大的程度上维系于父母与子女能否积极地扮演自己的角色、尽自己的责任。 中华民族一向来都以父慈、母悲、子孝为

一 前言

家庭是由父母与子女组合而成的。一个家庭是否充满温情与祥和的气氛,在很大的程度上维系于父母与子女能否积极地扮演自己的角色、尽自己的责任。

中华民族一向来都以父慈、母悲、子孝为一切善之根本。正所谓:“孝者、天性也。”孝顺是人类崇高至善的美德。佛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中说:“父有慈恩、母有悲恩。母悲恩者,若我住世于一劫中说不能尽。”可见,佛教也是个注重孝道的宗教。

佛教里有部著名的经典,取名为《佛说善生经》。这部经典提及如何建立一个完善的父母子女之人伦关系。依佛法来说,一个有信仰的家庭必定有真诚与快乐。家庭,对于佛法的修习者来说,应该是个修习菩萨道的道场。每一个正信的佛教徒,应各从自己的本份努力,以佛法去摄受和教化家庭里的每一个成员,使父母或子女从自己的慈爱中走向佛法的光明来。

正当“家庭观念”日益沦落,华族所持有的传统伦理及文化价值观濒临“破产”的边缘之际,我们更有必要探讨父母与子女之人伦关系,以作为其他道德善法之根本。充满温情的家庭,有赖于父母与子女同心协力去创造、维持与改善。

二 建立正确的人生观

无可否认,在建立正确的人生观方面,父母对孩子扮演了潜移默化的深远角色。古人说:“三岁定八十。”如果父母经常向孩子灌输正确的人生道理,如慈悲、谦虚、容忍、待人处事的美德,孩子长大后必定懂得如何以礼待人。

相反的,如果父母抱着消极厌世的态度去看待生活、挥霍无度、不珍惜生命,我们很难想像孩子长大后能够活得充实、坚强。

故事:有一位父亲在商场上常常被人欺骗。他想把自己的经验告诉孩子 , 免得孩子太相信他人而吃亏。于是,他将四岁大的儿子放在六尺高的书架上,然后要求他跳入自己的怀里。起初,孩子很害怕并犹豫不决。父亲见状,高声道:“跳呀,我是你的父亲,当然会接住你。”于是,孩子闭上眼睛往下一跳,可是,父亲却没有接着他。撞得满脸乌青、头破血流的孩子,带着痛苦和满盈盈的泪水,呆望着父亲。父亲说:“这是给你一个教训永远不要信任他人,包括你的爸爸!”各位,你们说这孩子长大后会怎样?

据说,这位孩子长大后变得自暴自弃,并患上精神错乱症,因为世间上没有一个他可信任的人。对每个人,他都疑神疑鬼。由此可见,如果我们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在孩童时期就应该灌输正确的人生观。父母绝对不能把人生际遇的失落加诸于孩子身上!

《善生经》里,佛说父母应以五事敬事其子。其一者制子不听为恶、善巧地去引导儿女止恶向善,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如果我们仔细地观察,不难发觉有许多父母对孩子疼爱入骨彻髓,但却忽略了建立孩子的正确人生观更为重要。有些父母虽发觉自己的孩子犯错,然而,为了“面子”等问题便极力地为孩子辩护,甚至觉得“家丑”不得外扬。这种作法恐怕会给子女带来不良的效果,使他们变本加厉。

故事:有一母亲去探望被判死刑的儿子。母子相见,母亲伤心欲绝,孩子却显得格外镇定并向母亲恳求道:“亲爱的妈妈,你以自己的奶水喂我长大,现在可否让我吸最后一口奶?”由于爱子心切,母亲立刻答应。岂知,当孩子吮吸乳房时竟狠狠地咬下她的乳头,破口大骂道:“妈,我有今日的下场全是你的错。当我年幼时,犯下偷窃和欺骗的行为,你不但不给予纠正,还帮我掩饰。你根本不曾真正的爱我!”母亲顿时惊愕,茫然不已。

我想,如果我们真正地爱孩子,就应该“净化”对孩子的爱心。《善生经》里说父母应该“慈爱”儿女。所谓“慈爱”,便是“净化的爱”、“以智慧为前导的爱”。

父母可以影响子女的人生观,当然子女长大后也可纠正父母的错误观念,尤其是对脱离一些繁陋的传统束缚,中华民族有优秀的传统,也有腐败的渣滓。受过科学教育和佛法薰陶的儿女,有义务和责任去引导父母远离传统迷信的教条。时代的进步,带来新的知识与价值观,父母向受过高等教育的子女学习,是值得鼓励与赞许的。

然而,我深切地体会到,要长辈向幼辈学习是件不容易的事,尤其是中华民族。这其中的一个主要因素,是由于长辈们的倚老卖老心态表诸于形,阻碍了他们向幼辈学习的勇气。不过,身为子女的如果能先礼敬长辈,并善巧方便地去摄受教化,长辈自然会心悦诚服地去学习、进而提升自己。所以,《善生经》非常强调“奉养”和“孝敬”父母的重要性。

另外,儿女与父母不能互相学习,也可能是因为亲情关系尚未建立。在许多父母的眼中,子女是永远达不到要求与期望的,而儿女却认为父母是难以亲近、严肃的。在这样互相排斥和紧张的关系下,要互相学习的确不太可能。

三 建立亲情的关系

良好的亲情关系,肯定能带给家庭成员心灵上的满足与快乐。家庭可以造成孩子心理上的不平衡,也可以让儿女有健全的心智成长,这要看家庭成员的亲情关系如何。

良好的亲情关系应如何建立呢?《善生经》里说:“身为子女,凡所有为应先白父母”。对于许多人来说,母亲是世界上最啰嗦的人。例如:不管你什么时候出门,她总是千吩咐万叮咛:“出门要小心”、“早点回来”等等。这些话听久了,很烦躁。开起车来照样横冲直撞,头破血流时才知道母亲的金玉良言是从生命的体验得来的。

即然父母所累积的知识与经验能带给我们很多启示,为何我们不将自己的计划,生活中所面对的问题坦诚于父母?我想,子女若能常与父母交谈、商量,不只能得到宝贵的意见,也可避免让父母产生疑惑与不必要的担心。只要父母肯以开明的态度去看待子女,不放弃任何一个可以协助孩子的机会,这必定可以建立良好的亲情关系。

我认为马来同胞有很多值得学习的风俗习惯。例如:在新年期间,子女一定恭恭敬敬地向父母请安、问好和道歉。子女的过错,也因新年间道歉而“一笔勾消”。还有,马来民族也喜欢全家人到郊外野餐、打球。然而,我们却鲜少看到华人父子一起下棋、野餐。为什么我们不懂得珍惜与家人团聚的机会?我们都知道忏悔的重要,可是有多少人曾向父母忏悔?这的确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