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法师:佛教的特质是什么(4)

(三)有依空立 宇宙诸法,如何才能安立呢?依佛教的缘起来看,必须依空而立,没有空则万法不能成立。因为没有‘空’,就没有‘有’。这个‘空’并不是什么都没有的空,与一般所言纯粹的‘空’不同,这是万法的‘空性

(三)有依空立

宇宙诸法,如何才能安立呢?依佛教的缘起来看,必须依空而立,没有空则万法不能成立。因为没有‘空’,就没有‘有’。这个‘空’并不是什么都没有的空,与一般所言纯粹的‘空’不同,这是万法的‘空性’。事物本身如果不具备空性的空,则无法显出它存在的价值与作用,这个作用就是‘空用’。譬如建筑一栋房子,除了要有木料、水泥、钢筋、砖头等等建材,再加上设计、绘图、测量等等规则之外,最重要的,必须具备空间,才能建造房子,没有空地,再好的材料,再精的计划也没有用,所以有空间一切事才能办成。

一般人一提及‘空’就很害怕,以为佛教要人否定一切,其实佛教所说的‘空’,却是诸法所以成就的根据。譬如大家今天聚集在这儿,如果这儿没有空间,我们的讲堂又将设在哪里呢?又人之所以能够生存,那是因为人的身上有许多的空间:如耳朵是空、眼睛是空、鼻子是空、排泄系统是空,所以人才有生命。反过来说,如果耳朵不空、眼睛不空、鼻子不空、排泄系统不空,试问人还能生存吗?生命还能存在吗?

没有空间就不能建房子;袋子里不空,也不能装东西;宇宙若不空,则人类不能生存,所以要‘空’才能‘有’,宇宙诸法就是建立在这个空义上面。因为‘空’,并不是虚空,而是一切法之所依,一切法不离的真性,是一切法存在与活动的原理。换言之,如果没有空性,一切法则不能从缘而有,也不可能有生有灭。

基于这种存在的现象,龙树在《中观论.四谛品》中提出‘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若无空义故,一切则不成。’的论说。佛法中说:虚空是‘无碍为性’、‘色于中行’。物质──色的特性是有碍,而虚空的特性是无碍。无碍,不但超于物质的质碍外,并且与物质不相碍。由于虚空的无碍性,不但不障碍物质,反而成为物质的活动所依。换言之,如果没有虚空,则物质将不可能存在。因此说,物质的‘有’必须依‘虚空’而立,即虚空是物质的所依处。

三.空

上面我们曾提到‘有依空立’的缘起道理,现在我要讲佛教的另一特质,那就是空的道理。一般人不了解佛教所说的‘空’,以为佛教所说的‘空’,是什么都没有的空,这可说是误解了空的真义。上面我们讲过宇宙‘缘起’的现象说:‘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诸法因为是因缘的和合而生,因缘的消散而灭,所以其本性为空。即世间上的形形色色,皆由于因缘和合而成,并没有实在的自体,故称为‘空’。常人对空的了解,往往止于什么都没有的‘顽空’;说到有,则认为是什么都有的‘实有’。其实,佛法所说的‘有’,是如幻的缘起假有,虽有而不碍其空;佛法所说的‘空’,是无实的自性本空,虽空而不碍其有。此即缘起性空的道理。

下面我们分三点来解释空的真义:

(一)四大本空,五蕴非有

‘空’是大乘佛教无限的意义,空,不是顽空,而是具有建设性、革命性,从‘空’来认识宇宙世间,就是大乘佛教。平时我们常讲‘四大皆空’,一般人不了解什么是四大,常妄执酒色财气为四大,甚且常拿‘四大皆空’来污蔑佛教,毁谤僧人。

‘四大本空,五蕴非有’,这是佛陀成道后,对宇宙世间诸法万象的说明。山河大地,一切皆是假四大元素因缘和合而成。什么是四大呢?即地、水、火、风四种。地是坚硬性,水是潮湿性,火是温暖性,风是流动性,为什么要称地水火风四种元素为大呢?因为宇宙世间一切物体,皆由此四种元素构造而成。换言之,地水火风是构成一切物体的主要因素,故称其为大。譬如:一个杯子,是由泥土烧成的,泥土是属地大;泥土需掺和水,再用火烧,是有水火二大;经风吹成固体而为杯子,是有风大。

贵为万物之灵的人类,亦假四大和合而成。如属固体型硬性的爪齿、皮肉、筋骨为地大;属液体流动性的腺体、唾涕、脓血等为水大;体温热度属火大;呼吸动转属风大,故身体上有一大不调,即百病丛生;若四大分散,则生命死亡。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身体是由四大假合而成。又说依五蕴──色受想行识因缘和合。由于生命是因缘结合的关系,没有实体可得,故虽说有情的肉体,也只是假和的存在而已。如和合的因缘力量穷尽时,结合的关系也跟着消灭,生命的肉体,立即灭亡,还有什么实在的自我存在呢?所以佛陀说:‘四大本空,五蕴非有’,指出假合的身体,不是坚固实有。《圆觉经》说:‘我今此身四大和合,所谓发毛爪齿,皮肉筋骨,髓脑垢色,皆归于地;唾涕脓血,津液涎沫,痰泪精气,大小便利,皆归于水;暖气归火;动转呼吸归风。四大各离,今者妄身,当在何处?即知此身,毕竟无体,和合为相,实同幻化。’说明我们的肉身是虚幻不实在的存在。

关于‘四大本空,五蕴非有’,有一则家喻户晓的掌故:

宋朝苏东坡居士,有一次去探望金山佛印禅师。当时苏东坡官封杭州知府,冠带上山,看到禅师正在高台上说法。禅师一见苏东坡,便说:“苏学士何来?此间已无你坐处。”

苏东坡一听,随即答道:“既无坐处,何不暂借和尚的四大五蕴为禅床呢?”

佛印禅师道:“山僧一句转语,若学士答得便罢,老僧与你作床座;若答不出来,请解下身上所系玉带,留镇山门。我问你:山僧四大俱空,五蕴非有,学士何处坐?”

苏东坡一听,瞠目无言以对,于是解下皇上御赐的玉带留镇山门,辞别而去。至今金山江天寺仍有‘留玉楼’与‘留玉石’,寺中并且塑有禅师与苏东坡两尊像,供后人瞻仰。

由此可知四大假合,五蕴组成的色身,没有实体可得。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