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业助行,培福载道(3)

(3)读诵大乘 诸大乘经典,乃诸佛之母,菩萨之师,三世如来的法身舍利,十方众生脱离暗夜险途之慧炬。释尊一代时教,悉从妙明真心所流出,具有超时空的永恒价值。而对念佛圆顿法门的信解,深探教海,寻绎精要,甚为

(3)读诵大乘

诸大乘经典,乃诸佛之母,菩萨之师,三世如来的法身舍利,十方众生脱离暗夜险途之慧炬。释尊一代时教,悉从妙明真心所流出,具有超时空的永恒价值。而对念佛圆顿法门的信解,深探教海,寻绎精要,甚为必要。读诵大乘经典,开发智慧,即能油生厌离娑婆、欣求极乐之胜心,获得往生净土、圆证菩提之实益。读诵经典,宜应至诚恭敬,如对圣容,亲聆圆音,不敢萌一念懈怠,不敢起一念分别,念诵或默阅,一直阅去,若文若义,一概不加理会。如是读诵经典,能开显自性慧光。恒时读诵净宗经典,常得西方妙境净相之熏陶,以真如熏无明,转识成智,法喜充满。如需研讨经典义理,可在读诵之余时进行。读诵经典乃净业行人重要的修持科目。

(4)劝进行者

净宗念佛法门惠予九法界众生离苦得乐之究竟大利,是故弘扬念佛法门,劝令众生信愿持名,求生西方净土,称佛本怀,功德甚大。善导大师云:“欲得舍此娑婆生死之身,八苦、五苦、三恶道苦等,闻即信行者,不惜身命,急为说之。若得一人舍苦出生死者,是名真报佛恩。”(《观经四帖疏》)净业行人应以知恩报恩之心,随分随力弘扬宣说念佛法门,自信教人信,自行令他行;作阿弥陀佛使者,为娑婆众生之胜友。

《大乘无量寿庄严经》云:“于此经典书写、供养、受持、读诵,为他演说,乃至于一昼夜,思惟彼刹及佛身功德,此人命终速得生彼,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证知自行化他的弘法者,佛予授记,速生净土,速证菩提。弘扬念佛法门的方式不拘一格,或升座讲法,或随缘劝化,或印送经论,或临终助念,或往生现瑞启人信心等。劝进行者,诸佛欢喜,净业行人当随分随力行之。

综上所述:净业三福含摄着十方三世诸佛教化法界众生的主要内容,其义理境界超逸地球文明之外,同时亦与地球文明具有互渗相即的密切关联,为净宗在阎浮提的弘扬提供了强劲的生命力与圆融无碍的发展空间。兹将净业三福的内在价值,略标五点如下:

其一,净业三福融和净宗与本土文化(儒家与道家)。自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便成为我国的主流文化。儒家文化侧重于经邦济世的实践理性,而净宗念佛往生的思想却是出世的超越精神。作为异质文化的净土教能否融和儒家文化,便直接影响到其在中国生根开花的可能性。正是净业三福中的孝亲尊师、慈心善业提供了净宗与儒家相互融洽的基本理念。而道家对仙界灵境、洞天福地的神往以及对长生不老的追求,在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寿佛的信仰中,亦能获得高程度的耦合与超越性的满足。净宗文化即世而超世的特质,为其融和儒家与道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受儒道文化浸润的中国人,亦以博大的襟怀,将净宗文化纳入华夏文明体系中,使中华文化更为深邃与超越。

其二,净业三福会通净土门与圣道门。净宗念佛法门仰仗佛力,往生净土,深具他力果教之特质,然亦含摄奉持戒律、广修六度万行等圣道门的内涵。由此俾令净业行人不至流于恃净宗带业往生而安心造恶之邪见。于娑婆秽土修持三福之行,难能可贵,功德甚深。《无量寿经》云:“斋戒清净一日一夜者,胜在无量寿国,为善百岁。”可见信愿持名、仗佛慈力往生的净土门与慈心专一、斋戒作善的圣道门可以并行不悖。明了正助关系,亦可相得益彰。三福修持的浅深亦影响到往生品位的高低与净土获益的优劣。净业三福体现出自力他力相即互渗的特质。

其三,净业三福滋培净宗信根。净宗念佛法门乃一切世间极难信之法,闻即信受者,皆宿世善根深厚之人,甚为稀有。释尊为使障深慧浅的下凡众生,渐培净宗信根,是故劝修三福之行。经云:“若于福德初未修,终不闻斯微妙法。勇猛能成诸善利,常闻如是甚深经。”培福载道,福至心灵,方堪闻信念佛妙法,成办往生净业。释尊悲心利导十方众生,尤其是末法罪苦凡夫的善巧方便,可谓周全备至。

其四,净业三福缔造人间净土。净宗虽以横超三界六道为终极目标,然亦以同体悲心关顾净化现世依正二报。吾人如能奉行孝养父母,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自然会营造出一个风调雨顺、祥和安乐的太平盛世。如能进而奉行戒善与大乘行善,即可转娑婆秽土为人间净土。证知净业三福内具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大乘菩萨精神,对当代道德文明建设,具有深广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其五,净业三福庄严西方净土。吾人一念心性周遍法界,与西方净土交光互摄。吾人信愿持名,西方极乐世界七宝池中便有一朵莲苞绽放。莲苞的光色大小,与念佛人的行持呈正比例相关。如果念佛怠荒,行持退失,莲苞亦随之萎悴。此外,吾人念佛音声,经由名号光明的媒介,汇入西方净土的妙音交响乐中。由是,净业三福不仅积累往生资粮,净化现实世间,同时亦在庄严西方净土。

由上五点可见,净业三福功德力用甚为深广。净业三福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贯摄因地菩萨自利利他的净土行。释尊引圣人之行业激励吾辈凡夫,勉行三福,以福显慧,助成信愿持名往生之净业。净业三福内具法界文明的核心理念,是住持佛法、续佛慧命之命脉,是圆满理想人格、转凡成圣之航标,亦是净业行人增上往生品位的重要参数。吾人宜在信愿持名之前提下,随分随力行之。

二、普贤十大行愿

普贤十大行愿是修学大乘佛法的基本准则。普贤十大行愿,约因来说,就是正因佛性(即上求佛道、下化有情的大菩提心);约缘来说,即是缘因佛性(十大行愿具足离染行、方便行与大悲行);约果来说,十大行愿即是了因佛性(每一行愿具足与佛性相应的无分别智)。

普贤十大行愿是净宗修持的重要科目。净土经典记载:参与无量寿如来法会的四众弟子、诸菩萨声闻以及天龙八部等,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具足无量行愿。《普贤行愿品》中,普贤菩萨又以十大愿王,劝进华藏海众,导归西方极乐世界。互文证知:普贤行愿与净宗因缘甚深。

十大行愿的内容是: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轮,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兹分述如次:

1.礼敬诸佛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