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法师:学道者的魔障(6)

2.缠(paryavasthna):指烦恼在起现行时,缠缚清净心性,能妨碍修善,所以又名“缠”。 3.盖(varaa):因烦恼覆障遮盖善心,所以称为“盖”。 4.缚(badhana):指烦恼束缚众生身心,并且招感苦果,使众生不得自在。 5.

  2.缠(paryavasthna):指烦恼在起现行时,缠缚清净心性,能妨碍修善,所以又名“缠”。

  3.盖(varaa):因烦恼覆障遮盖善心,所以称为“盖”。

  4.缚(badhana):指烦恼束缚众生身心,并且招感苦果,使众生不得自在。

  5.漏(srava):漏,有流注漏泄的意思。众生因为烦恼,常由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门头漏泄过患,又于生死中流转于三界,所以称为“漏”。

  6.取(updna):因为欲贪等烦恼炽盛猛烈,使得六根不断驰求执取外境,所以称为“取”。

  7.系(grantha):烦恼将众生系缚于迷惑的世界,使身心不得自由,所以称为“系”。

  8.使:指烦恼能驱使有情在生死中流转不已,所以称为“使”。全称为“正使”,是现起烦恼的主体。

  9.垢(mala):指烦恼能污秽众生的心性,所以称为“垢”。

  10.轭(yoga):指烦恼能牵制众生,使不能出离生死,所以称为“轭”。

  11.结(samyojana):又作结使。结,是系缚的意思。指众生被烦恼系缚在迷境里,而无法出离生死之苦,所以称为“结”。

  12.暴流(ogha):大水暴涨时,可漂流人畜、房屋等。烦恼来时,有如洪水一般,能流失众生的善良品德,所以称为暴流或暴河。

  13.尘垢:尘埃能附著于他物,并予以染污。烦恼能附著于心上,垢染清净心性,所以称为“尘垢”。

  14.客尘(akasmt-klesa):又作客尘烦恼。烦恼本非心性固有之物,而是因为迷于事理才生起的,所以称为客;又因为烦恼能污染清净心性,犹如尘埃能染污万物,所以称为尘。

  15.稠林(gahana):指众生的烦恼,交络繁茂,有如茂密的森林,所以称为“稠林”。

  16.尘劳:烦恼能染污心性,使身心劳顿,所以称为“尘劳”。

  肆 烦恼的种类

  佛教常以“八万四千”的法数,形容烦恼种类之多,不胜枚举。随著时代的进步,烦恼更是有增无减,例如有了汽车代步,就有塞车、抛锚等烦恼;随著电脑的发明,又有了“中毒”、“故障”等新的烦恼应运而生。尽管烦恼与日俱增,就烦恼的作用而言,众生根本上的烦恼是不变的,佛教将这些根本烦恼归纳为六种:贪、嗔、痴、慢、疑、见,称为“六根本烦恼”,也叫作“本惑”、“根本惑”,所有的烦恼都是从这六种烦恼衍生出来。贪、嗔、痴、疑在前面几章中已作说明,此处不再赘述,仅就“慢”、“见”略述之。

  慢,指与他人较量优劣,而生起轻蔑他人的心理。《大毗婆沙论》卷四十三将慢分为七种,称为“七慢”:

  1.慢(mna):对于不如己者,认为自己较为殊胜,或对于与自己同等者,认为不过与自己同等,而生起贡高我慢的心理。

  2.过慢(ati-mna):对于与自己同等或胜过自己的人,硬说自己胜过对方。

  3.慢过慢(mnti-mana):对于胜过自己的人,反认为自己胜过对方而妄生慢心。

  4.我慢(atma-mana):是七慢的根本慢,即对于五蕴假合的色身,内执有我,

  认为所有人都不及自己;外执我所,认为凡我所有的,都比别人所有的高明。

  5.增上慢(adhi-mna):对于尚未具有的殊胜德性,或尚未证得的果位,认为自己已经拥有或证得。

  6.卑慢(na-mna):对于极优越的人,却认为自己只有稍微不及;或虽然承认他人的高胜,却不肯虚心向对方学习。

  7.邪慢(mithy-mna):自己无德无能,却认为自己有德有能。

  见(di),是先从眼见,经过推想、决定后所产生的思想见解。又分为正见、不正见。正见,指能够如实了知世间出世间因果、清净染污法者,称为正见。不正见,指昧于世间出世间因果的邪恶见解。不正见是烦恼的根源,分为五种,称为“五见”:

  1.身见(sat-kya-di):又称为萨迦耶见、有身见、伪身见、坏身见等。指不知色身是五蕴和合假有,而执著实有我身,生起我、我所有的知见。

  2.边见(anta-graha-di):又称为边执见。指偏执一边的极端见解,例如说世间是常、是断、是有边、是无边;主张色身与心灵是同、是异;或认为如来圆寂后是有、是无等学说都属于边见。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