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老人问题,「老人是宝」,老人的体力、眼力等各方面功能虽然退化,但老人拥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可以作为后代学习的榜样,可以把智慧、经验传承给后代,所以「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人实在不能轻视。 在佛教里有一则「弃老国」的故事。有一个国家的国王,认为老人只会消耗粮食,对国家的发展毫无助益,因此下令全国人民,要把老人赶离国境,如果家中藏有老人,一旦被查获,将会受到重罚。 有一位大臣不忍心把年老的父亲遗弃,于是私下把父亲藏在地窖中。有一天,敌国送来一份挑战书,使用的文字全国无人能懂,后来国王昭告全国,哪一个人能认识这种文字,将有重赏。结果就是靠着这位大臣的父亲读懂挑战书的内容,并把文中的问题一一解答,化解了国家的危机,这时国王才发现,老人是国家之宝,老人不是负担,也不是累赘。 不久前,我在网路上看到一则故事,台湾话叫做「欧巴桑救台湾」,也可以说是「老婆婆救台湾」。话说在一部公共汽车里,一个中学生赶着上学,急急忙忙下了车,座位上留下一个便当没带走。同车的许多年轻人看到,「啊」一声,但是都没有任何行动,只有一个老太太看到了,不顾旁人怎么看她,大叫:「囡仔啊!你的便当喔!」这个动作、声音当然引起了大家对她的侧目,但是她也不管那么多,还是继续叫:「囡仔啊!你的便当喔!」当然还是没有人问起,小孩也继续往前走着。 这时候,对街的一个老婆婆发现,很是关心,她远远的就说:「耶!你讲什么啊?」车上的老婆婆就说:「便当啦!那个囡仔的!」街上的老太婆一听,说了一声「喔」!随即赶了过去。于是车上的老婆婆把便当丢给她,她快步迎头去追赶那个孩子。一瞬间,公车已经开动了! 从这个故事可以知道,老婆婆对社会的爱心、关怀,有时候更甚于年轻人。所以,上了年纪的人,尤其是退休的老人,对自己要有信心,要让自己越老越有雄心壮志,要想方法创造自己生命的第二度春天。例如:组织「松柏联谊会」,交友往来;成立「银发族俱乐部」,让身心有所寄托;参加旅游活动,促进身体健康;倘若手脚动作还算敏捷,不妨做些手工艺,让身心有所寄托。 我自己到现在还没有感受到老人问题的严重,原因是我从小研究佛法、喜欢看书,凭着一点佛法的功夫,所以年轻人与我能和谐相处。也就是说,人一定要勤于读书,要有智慧,即便将来老了,由于自己的智慧不老,一般人还是需要你。或者在年轻时候,能够广结善缘,为人服务,有了善名美誉,结的缘多,帮助的人广,到了老来的时候,自然也会有人帮助你。 老人本身最需要的是亲人的关怀与精神上的支持,家人应多陪同说话,而不只是定时提供足够饮食物品。过去中国家庭有所谓三代同堂,甚至五代同堂,但是由于社会变迁,慢慢地演变成小家庭。反而现在新加坡提倡三代同堂,鼓励儿女能跟老人住在一起,因为老病时,最需要、最希望的就是有亲人陪伴。 佛教讲的地狱里有一种叫「孤独地狱」。所谓「孤独」,就是身旁没有因缘,没有人欢喜跟他在一起,太孤单、太孤独,也会如同生活在地狱一般。因此,如果我们让一个老人独自住在一栋房子里,虽然每天按时供应三餐,不也如同生活在牢狱一样吗?现代父母辛苦养育儿女成人,但是儿女长大之后,都像小鸟一样离巢而去,鸟窝里没有小鸟,老鸟当然会有忽然失去一切的感觉。所以,对于老人,不能只是供给物质,还要丰富他的精神。 现在社会上有幼稚园、托儿所,看起来今后社会要解决老人问题,也要成立「托老所」。人老的时候,喜欢讲话,喜欢分享过去的经历,所以最好有个聚会所,然后再有一些义工来听老人讲话,这也是一种发心!我在年轻初出道弘法的时候,有一个自己觉得很好的习惯,就是喜欢听老人讲话,听老人家眉飞色舞的讲述过去,你只要点头、称赞,就可以交到很多老人朋友。 其实,老人问题一般家庭都会面临,即使暂时没有老人问题,自己也会有老的时候,所以年轻时就要想到老年,要懂得未雨绸缪。好比美国有社会保险,主要就是防范年老以后,没有人孝养,因此年轻时缴税,日后国家就会帮助你。 另外,针对老人问题,目前举世对老人的医疗保健、社会福利、关怀照顾等,都很积极在推行,就是一般民间也有很多慈善、公益团体投入关怀老人的行列,尤其针对独居老人进行居家访视、居家服务等。 佛光山目前在全世界办有许多的老人中心、老人院、老人公寓、老人学校等,平时指导老人做一些简单的运动,促进身体健康,同时安排有下棋、打麻将,以及各种才艺班,帮助老人透过学习,充实晚年生活。此外,佛光山的慈悲基金会并设有友爱服务队,定期或不定期的为孤苦无依的老人服务,内容包括居住环境的清理,为老人盥洗、洗头、剪指甲、缝补衣服、增添日用物品,尤其教他们念佛修行。 过去中国有「养儿防老」、「积谷防饥」的说法,现在看来不一定行得通。养儿不一定能防老,自己应该要有一些储蓄!另外,老人要注意运动,要多走路,一天能走一万步,那是最幸福不过的事,尤其要培养自己广阔的心胸,要能看到未来,甚至看到自己老病死后的未来,让生命充满希望。 所以,关于如何养老?第四等的老人靠子孙养老,第三等的老人靠储蓄养老,第二等的老人靠缘分养老,第一等的老人靠学问智慧来养老,最高等的老人,则是靠信仰养老。 一个人如果从年轻时就有信仰,老来自己可以看经、念佛、禅坐、冥想,一样可以在生活中「以佛为伴,以法为用,以僧为友」,甚至跟自己同样信仰的老友必定会很亲,所以有信仰的老人不会孤单寂寞,有信仰的老人一样可以活得怡然自得、丰富多采。 总之,老人要自我肯定,要做自己的主人,只要自己有条件,现在的老人还是有很多生存之道。 -------------------------------------------------------------------------------- 三、现代社会的另一个大隐忧,就是罹患忧郁症的人愈来愈多,因忧郁而自杀的人数也不断增加。有人认为现代人工作压力大是造成忧郁症的主要原因,请问大师对此有何看法?佛教在防患忧郁症及治疗心病的方面是否有什么有效的方法呢? 答:近年来,「忧郁症」好象流行病一般,在社会上流行开来。有人说,之所以罹患忧郁症,是因为社会带给人的压力太多、太大了。但是我的看法不认为全然如此,回想我在童年到青少年的时期,在接受近乎专制、独裁的教育下,天天被老师打骂,所受到的委屈、压力才真的是大,但是我们受到的压力越大,却是越健康。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