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严法师:生死几层次

圣严法师,生死层次

圣严法师:生死几层次

 

【题解】

本文节选自圣严法师著作《拈花微笑》。文中有删减,请以原书为准。

圣严法师(1930~2009),出生于江苏南通,1949年去台湾。13岁出家,中年时期留学日本。回台湾后,历任多职。并创办法鼓山国内外禅修,文教、慈善体系的人文社会大学、僧伽大学、僧团道场、七个基金会、中英文四种定期刊物。 2009年 2月3日往生,世寿80岁。

《拈花微笑》共收二十四篇稿子,其中《中国的维摩洁:庞居士》,曾发表于《狮子吼》月刊,《禅的修行与体验》载于《菩提树》杂志,余者均系在《人生》月刊刊载过的文章。

其实,我们业力凡夫对于死亡的认识,一般只停留在第一、第二个层次上。如果闻佛说法,自可以进入第三个层次,即“了生脱死”。

印祖《文钞·复卓智立居士书三》中说:“汝欲以博地凡夫,现生即得了生脱死。若无苦境逼迫,则颇难成就真实欣净厌秽之心。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八苦交煎。有血性者,决不于此世界生系恋心。然既在世间做人,亦决不可放弃自己所应行事,而一味作厌世观也。不于此处进德修业,反生怨望,则其心尚有自矜之念,即此足见器小量狭,未可以担荷世间圣贤素位而行之道,况欲普度一切众生,同生西方,了生脱死之无上大道乎。以此见识,完全是未闻世出世间大道之见识故也。”

因此,只有正视死亡,对死亡有正确的认识,才可以了办生死大事。对于学佛之人,千万不可停留在前两个层次上。对我们凡夫来说,了生脱死是这一生最大的事情,只有了生脱死,才有望生死自在。所谓“生死自在”,是大菩萨的境界。

曹山本寂禅师的《语录》记载:一次,有僧问曹山:“我通身都是病,请您老人家替我医病。”曹山禅师回答说:“我不医。”僧又问:“为什么您不替我医?”曹山禅师说:“我要教你求生不得,求死不得!”

若由普通人听起来,好像禅师好残忍!但是对于修行的人来讲,意义非常重大。现在我把“生和死”这个问题,分为几个层次:

一、不知死活

第一个层次是“不知死活”。这指的是哪些人呢?就是愚昧的、醉生梦死的众生,连“死活”是什么他们都不知道!而各类众生当中,灵性的高低是有差别的,如灵性较高的动物,我们对它好,它知道感谢;对它不好,它也会记恨在心。我们看到丰子恺所画的《护生画集》里头,有一位屠夫拿刀要杀牛,那头牛跪下来流眼泪——表示它晓得“它要死了”。但不一定所有的牛都知道要被杀,只有那些比较有善根的牛才会知道。

众生之中,有很多低等动物是不知死活的,但是稍微高等的动物就已经知道死活了,因此,我们在净土宗的《往生传》里头,看到狗、鸟、鸡、鸭、猴子等等,这些比较有灵性的动物也会往生净土,但并不是说所有的动物都知道“生死”。

人类当中,有没有不知死活的呢?有,不过不是终身不知,而是有时不知。比如台湾的治安机构,最近雷厉风行地实施“打黑”的扫荡运动,各帮派的黑社会组织头目纷纷被捕。我们看看那些人,在舞刀弄枪、逞凶斗狠、杀人越货之时,他们不会知道被他们杀害及杀伤的人,是多么的痛苦,是那么的凄惨!他们杀人就跟踩死蚂蚁一样;也不在乎一旦被治安机关逮捕后,会有什么结果。怀有这种心态的人,没有“生与死”的界限,一旦被捕定谳,临刑命终之前,同样畏惧死亡,只是后悔莫及了。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