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世贡唐仓仁波切:自净其意悟者之本(3)

菩提心是自觉觉他之心。就是说,一个人自己的解脱是和一切众生的解脱紧密相连的,在一切众生没有彻底解脱之前,自己是的不到解脱的。这和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的观点是相通的

  菩提心是自觉觉他之心。就是说,一个人自己的解脱是和一切众生的解脱紧密相连的,在一切众生没有彻底解脱之前,自己是的不到解脱的。这和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的观点是相通的。菩提心是大乘佛教的基础,为了普渡众生才立志成佛。只有具备了佛的大慈大悲,才能最大限度地服务众生,解救众生。在这一点上,地藏菩萨的誓言催人泪下,他说:“众生渡尽,方证菩提;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他认为,只要地狱里还关着一个罪人,自己的大法,责任就没有尽到。就还不够成佛的条件。这是一颗多么伟大的心!宗喀巴大师称这种菩提心“是大乘道的根本,是一切高尚行为的本源,是福慧资粮的点金术,是无量功德的宝藏。”菩提心是道德高尚、品性纯正的发源地和坚固堤防,是自觉的源头,有了自觉,才能有自律。正见,是寂静涅槃之心。那是无上悟空智慧,绝对真理,是佛法的最高成就。是出世心、菩提心结出的圆满正果,有如沙里淘出的金子,是立志修心者的奋斗目标。

  自觉自愿地做好事,本身就是弘扬佛法。自觉自愿地皈依三宝,是最大的好事、乐事、善事。

  藏传佛教的皈依,叫做“皈依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比平常说的三皈依多了一个上师,这是密法独有的特点。密法有极其严格的传承系统,接受上师灌顶才能取得修习密法的资格,灌顶是密法之门。入了门,修持要依靠上师的亲口传授,不能靠经典。

  皈依的道理非常深刻;皈依佛,佛在哪里呢?佛在法里。只有如法修行,皈依法,才是真正的皈依佛。那么法又在哪里呢?法在大德高僧的智慧和悟性里。佛法所说的僧,不是泛指寺院里的所有和尚,而是专指解脱了的起码是“见道”以上的菩萨僧。见道,就是对永恒有了证悟。皈依僧必须是具体的,那么你所要皈依的僧究竟是哪一位呢?只能是也必须是为你灌顶、授予你修习密法权利、今后指导你不断上进的金刚上师。三皈依归根结蒂,是皈依上师。上师是集“三宝”于一身的导师。上师传法等于佛传法,上师的功德、智慧如佛的法身,上师言传身教起着具体僧宝的作用。因此佛说:“无师哪知佛名佛法?有师才得知佛名佛法,故师恩重于佛恩。”

  皈依是入佛道之门,但不是敲门砖,入了门就可以丢弃。皈依法是佛法的根本贯穿着觉悟成佛的全过程。大家读过《西游记》,这一点在《西游记》上说得很清楚。《西游记》以玄奘取经的真是故事为比喻,描述了皈依修行悟道成佛的全过程。大家可以想一想,观世音为唐僧选的一个徒弟的名字上,都加着一个“悟”字,悟是什么意思呢?悟就是心灵实践,或者叫做“修证”、“体证”等。三个徒弟显然是佛法的比喻形象;“悟空”是对皈依佛的暗示;“悟能”是对皈依法的暗示;“悟净”是对皈依僧的暗示。

  皈依佛就要“悟”空,进行“空”的实践,但是人的思想被各种无明烦恼所占据,像猴子一样一刻也不能安静。它头上的紧箍咒,也叫“定心真言”,唐僧念了一路,一直到西天才得以消失。孙悟空的“大圣”本领,则是人的智慧本心的象征。

  皈依法就要持戒。“悟能”的另外一个名字叫“八戒”。没有戒律就没有佛法,佛法能寓于持戒之中。守戒即是悟能。小说把“悟能”设计成猪,代表人的愚味无知和贪欲。

  悟净是僧人的形象,净是悟空、悟能的结果。佛说:“随其心净,即佛土净。”

  作为师父的三藏法师,是本具佛性的肉眼凡胎的众生代表。他有 慈悲心,但是却识别不了妖魔。三个徒弟都可以腾云驾雾,唯独他不能。通往西天和遥远路程,他要一步一步地走下去他必须在九九八十一难的各种困境和魔障的生死博斗中悟空、悟能、悟净,最后修成正果。这一点象征意义非常重要。九九八十一难中的妖魔鬼怪不是别人,正是自己,是自己的心。那些妖魔鬼怪不约而同地要吃唐僧肉,是比喻贪欲妄念对自己身心的损害。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一个人的最大的敌人确实是自己。

  唐代把解释佛经的文字和图画叫做“经变”,《西游记》是一部天才的、十分严肃的“经变”巨著。三个徒弟跟随三藏法师一起到达西天,是对三皈依的正确演绎。

  在科学上面,别人的研究成果自己拿来用就是了。别人达到的高峰完全可以作为自己的起点。但是,在心性修持方面,在道德的形成上面,科学的方法行不通。别人的成就是别人的成就,你拿不来。自己想要的话,必须从头做起。佛说:“自己是自己的救星,别无救星”,又说:“佛无法直接洗掉人们的罪恶,也无法用手抹去人们的痛苦,也无法把自己的觉悟移植给别人,佛只是教给人们自救自脱的方法。”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