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观照,不妨寻找观者为谁, 若遍寻不得, 此一妄见便顿现其穷,而自然瓦解。 这妄见一了,即是你重生的一刻。 知见及持此知见之人并无分别, 若能不落入空见或空境, 当下的觉性顿显空明, 这便是大圆满见。 于是,不论识与不识,亦无分别。 十八 不论当前的修行方法,立论何等分歧, 你的日常觉心,具有透视观照的能力。 应知,修持与修持者本来不二, 不论你在修行与否,不妨寻觅一番修持之人, 若遍寻而不得修持之主体, 你的修持便顿现其穷,而自然瓦解。 修持一旦放下,便是你重生的一刻。 你若能既不落幻境,也不昏沉散乱, 当下无染的觉性自现光明朗净, 这毫不造作的觉照,便是专一定境。 如此,入定或不入定,本非二境。 十九 不论当前的行事标准,是何等的分歧, 你本具的元觉,却是唯一本体。 应知,行为与行者本非二事, 不论你正在造作或无事,不妨观察一下, 是否有一行者存在, 若遍寻行者而不可得, 你的行事便顿现其穷,而自然瓦解。 造作停止的那一刻,便是你的新生。 无始以来,事行与行事之人本无分别, 你若能不落入妄见,染着习气, 当下的觉性剎那归于清净无染。 既不相应,也不排斥,随顺事物,不加修整, 唯此道行,方称清净无染。 如此,净行与不净行,亦本来不二。
二十 不论当前的悟境证果,是何等的分歧, 心性的本质就是本觉,亦即本来圆满的法报化三身。 应知,悟境与悟者本来不二, 你不妨寻找一下悟境及悟者。 若遍寻悟者而不可得, 你的悟境便顿现其穷,而自然瓦解。 悟境一旦寂灭,便是你新生的一刻。 悟境与悟者皆觅不可得, 你又不落于执着或贪瞋惧情, 当下的觉性便归于本来的清净无染。 只要了悟法报化三身圆具于你内, 此即无上佛果。 二十一 本觉是不受不灭论或空见诸种边见所染的, 此即所谓不落两边的中道。 本觉原来就是清净无碍的常存觉性, 它又是空性之核心, 因此被称为如来性,即佛心或佛种。 你若明了此究竟奥义,便已超越一切论说, 因此它又被称为般若波罗蜜多,即圆满智能。 又因它超越了理性及观念的范畴, 因此又被称为大手印,即无上的象征奥义。 因此,不论你了解与否,它皆自适其所。 由于它是涅盘极乐与娑婆苦海的根源, 故被称为阿赖耶,意即一切种。 由于它本来面目平凡无奇, 这空明常在的觉性, 又被称为平常心(觉)。 不论它具有多少个深奥而美妙的名相, 最终所指,不过是这当下觉性而已。 二十二 于此心外,向外驰求, 就好比外出追寻象迹,其实你的象正安居家中。 即使你通晓整个宇宙,也无法穷究这奥秘的究竟。 如果你不了解万象皆出自一心,便无由证得佛果。 不知识取本觉之人,自然向外驰求, 一味向身外寻求自我的人,怎会找到自己? 好比一个笨人,进到人群中, 便受到外境所惑,而忘失了自己, 一旦忘失自我,便四处乱寻, 不断误将他人当作自己。 同理,如果你不知万物之本性, 不知外境原是出自一心,便会再三流转于娑婆。 你若看不透自己的本来心性就是如来, 涅盘便变得遥不可及。 所谓娑婆与涅盘,全凭你一念无明或一念明觉。 若由究竟义观之,两者本质实在无所分别。 你还以为它们存在于你的自性之外, 真是极大的错误! 其实错误与无误,本来也是一味(自性而已)。 一切有情的心念本来不可分割, 不修不整的心性, 只需安住本来自然之境,便是解脱。 如果你认不出那根本的迷惑及幻相也是出自本心, 你便无法认识法界的实相。
二十三 你应努力觉照那自始自生者, 由外相观之,起初似有所生, 存在期间,似有所住,最后终将归于某处。 可是你若加以细究,它却似乌鸦照井, 当乌鸦离井而去,牠的倒影也一逝不返。 同理,一切表相皆由心所生, 既由心生,也由心灭, 唯此心性了知一切,且知一切本空本净, 有如天上穹苍,它的空虚与澄澈本不可分。 自生的本觉虽能生出外境, 变成光明透澈又井然有序的万象, 此即法性,也是实相。 它虽藉外相来显示自身的存在, 你心中却明明白白,那便是你的自性。 由于它是如此明朗透澈,故被视为虚空。 但虚空只是心性的一个比拟而已, 不足以涵盖其意。 因为自性虽如虚空,却具本觉,无所不明, 天空却无觉性,它的空虚好似死尸一般地空虚, 了无生命, 因此,心性的真相,是无法以天空作譬的。 总之,能毫不散乱地任心性安住本然便是。 二十四 何况纷纭万象,也具有俗谛(相对性的真理)的价值。 没有任何现象真正地存在,它们迟早会消逝。 涅盘及娑婆中的一切事物现象, 只不过是表相而已,靠那唯一的自性去觉察。 每当内在的心境有所改变, 感受到的外境也随之变迁, 因此,你所见的一切,只是心性的流露。 六道众生都是依照自己的业报而认取外境的。 二十五 有些外道常持二元论,或以不灭论来驳斥空论, 密法九乘中也各据立场来观外境。 人们不仅观察外境的方式不同,解说立论也互异, 一旦执着于变化无常的表相,谬误便由此而生。 你若能对自心所见的表相, 不论它们是虚是实,始终不执不取,便是佛境。 二十六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