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以无益的话,去占别人有用的时间,不仅使人讨厌,简直是不道德的。以有用的时间去做无用的事,非但无补实益,简直是糟蹋人生。 5.立人之极,建佛之因,人道之正果,即大乘之始阶。尽吾人的能力,专从事利益人群,便是修习佛的因行。由遵行人伦的道德,养成人格,而渐修菩萨行。 6.要学佛先学做人,要学做人先得经过磨炼。就像一把锋利的刀一样,先要经过千锤百炼,然后细心地去琢磨,才能成为得心应手的利器。 7.一个发菩萨愿的修行者,应该时常提醒自己,生命就在呼吸间。所以只要认为是自利与利他的事,就不必畏惧旁外的是非,只管勇往直前地去完成它。 8.一个修行者,在漫长的岁月当中,必定会遭遇到无数外力的摧残,但却依旧要傲然地挺立。 9.一个学佛者,更要从清静的生活中,去学习如何甘于淡泊、如何庄严自己、如何在逆境中处于泰然、在顺境中不迷失自己。 10.《大智度论》云:「五度如盲,般若为导。」 11.唯有般若,才是佛法不共于世间哲学与宗教的分水岭。唯有般若,才能开显佛法的究竟真义。 12.善学佛者:依心不依古,依义不依语,随时变通,巧逗人意。依天人界,进化界,种种学问,种种艺术,发明真理,俾益有情,是谓行菩萨道。 四 1.仁爱与慈悲的反面即是烦恼与染污,就是贪、瞋、痴三毒。这些烦恼与染污会阻止我们发展仁爱与慈悲。 2.我们最大的敌人,便是自认为比他人了不起,这会给我们和他人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3.若希望人际关系相处得好,就要把心量放大,多接纳人,多包容人。只要自己的心态改变,环境也会跟着改变,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好与坏。 4.世间无常,要有一个安定的生活然后才能安心的人,恐怕永远陷于不安之中。能够调整自心,随遇而安,才是真正的安心之道。 5.「娑婆」是印度语,本义为「堪忍」,本来就带有痛苦、受诸烦恼的意思。因此在娑婆世界的人,若是想寻求长久的安稳和快乐,无疑是缘木求鱼。 6.自我爱惜心念和烦恼的解药是佛法,因为佛法是它们的相反。 7.爱心是对万物持续的温暖关怀,一个人若只有智慧而没有悲心、爱心,仍旧是一种冷漠的心态,甚至可能变成自利的邪见。 8.一个心怀悲心的学佛人,必然是神清气爽, 越来越快乐的人。 9.一个修行、学佛的人,精神生活会更加丰富,人生许多无可避免的不如意之事,也不会伤害到他。 10.善恶因果报应和佛菩萨的灵感道理虽然很容易懂,可是能彻底相信的却不多。这所谓信,不是口头说说的信,是要内心切切实实去信的。 11.龙树菩萨曾说,智与信必须携手并进。信为高级转世之因,智为觉悟之源,也有句话说「信心来自于清楚的认识」;换句话说,就是要知道我们为何而信。 12.以「正觉」为人生目标的生活,就是时时保持一个愿行——正确不谬地觉察世间万有本质的真相,并以身语、意去切合这种觉察,恒常安住于大乐、自在、寂静的境界。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