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度论》中的十善道(3)

(十二)声闻人认为身、口不善业是粗罪,意不善业仅是微细的恶而已;但是对菩萨来说,即使是些微恶念也算是粗重的罪业,由此可知菩萨持戒,是多么重视意念的清净。 (十三)而五戒、八斋戒、……与十善道等种种戒法当中

(十二)声闻人认为身、口不善业是粗罪,意不善业仅是微细的恶而已;但是对菩萨来说,即使是些微恶念也算是粗重的罪业,由此可知菩萨持戒,是多么重视意念的清净。

(十三)而五戒、八斋戒、……与十善道等种种戒法当中,就属十善道明确地将「不贪、不瞋、正见」等意念方面的规范纳入戒条里面。

(十四)因此以「十善道」作为尸罗波罗蜜的内容,正可显示菩萨不但重视身、口清净,更重在「意清净」。

(十五)也唯有意的清净,才能守护身、口不犯;也唯有意的清净,才是真正的「尸罗波罗蜜」,而不只是「尸罗」而已!

伍、持戒与破戒 

1.《大智度论》:「菩萨有二种破戒:一者十不善道;二者向声闻、辟支佛地。与此相违,则是二种持戒。」

2. 如果菩萨犯了十善道,当然是犯了菩萨戒;而且如果菩萨不上求佛道,不下化众生,只想速取二乘涅槃的话也算是破戒。

3.因为菩萨本来应以大悲心度化众生,如今退失菩提心只求自了,与菩萨精神相违背,故说「向二乘地」也算是破菩萨戒。

4.《大智度论》:「声闻法中,十不善道是为罪业;摩诃衍中,见有身、口、意所作是为罪。」

5.又云:「小乘人畏三恶道故,以十不善业为罪;大乘人以一切能生着心取相法,与三解脱门相违者名为罪。若见有是三业,虽不起恶,亦不牢固;不见是身、口、意是三业根本,是为牢固。」 

《大智度论》中的十善道—九 海涛 辑

6.十不善道对小乘、大乘来说都算是罪业。

7.如果小乘人持守十善道就算是持戒了;但是如果大乘菩萨持守十善道,却仍执着「我在行十善道,我有身、口、意等善业」的话,其持戒必不牢固,容易退转,还不能算是真正的持戒。

8.因此,菩萨不但不能犯十不善道,也要积极行十善道;而且光行十善道还不够,更要与性空慧相应断我执、法执,那才是真正的尸罗波罗蜜!

陆、在家菩萨与出家菩萨 

1.十善道是在家与出家共修的法门,唯一的差别是在家众不邪淫,出家众不淫。既然尸罗波罗蜜是以十善道为内容,或许有人会认为,持守十善道就好了,还要守比丘声闻律仪吗?

一、《大智度论》说到:「取毗梨耶波罗蜜者,住尸罗波罗蜜,多是出家人,时有在家者。一切出家人:(1)得无量戒律仪,(2)具足四十种善道,(3)深入诸法实相,过声闻、辟支佛地。是三种戒名尸罗波罗蜜,在家者无无量戒律仪,是故不具足住尸罗波罗蜜。」

二、所谓「四十种善道」是:(1)自行不杀生……正见(十善);(2)教他不杀生……正见(十善);(3)赞叹不杀生……正见(十善)功德;(4)见人不杀生……正见(十善)时,心生随喜。十善业各有(1)自行(2)教他(3)赞叹(4)随喜四大项目,故合计为「四十种善道」。

三、要具足(1)比丘戒等无量戒律仪,(2)四十种善道,(3)深入诸法实相,超越二乘地,才名为「尸罗波罗蜜」。

四、「具足四十种善道」与「过二乘地」是在家菩萨与出家菩萨都可以修得的,但是在家菩萨因为没有出家的无量戒律仪,故说「不具足住尸罗波罗蜜」。

五、由此看来,《大智度论》只是反对入二乘地而已,并没有废弃出家律仪,反而赞叹出家菩萨因具足无量戒律仪故,才能真正地具足尸罗波罗蜜。

《大智度论》中的十善道—十 海涛 辑

柒、结论

1.十善道是在家、出家共学的法门,唯一的不同是在家不邪淫,出家众则是不淫。

2.十善道适用的范围很广,随着修行者的发心善巧不同,所得的果报可通人、天、声闻、缘觉、菩萨、佛。

3.十善道可作为菩萨尸罗波罗蜜的内容,但如果只以「增上生心」或「出离心」来修十善道的话,不足以称之为菩萨戒。

4.必须发菩提心、大悲心自行化他、 与无所得性空慧相应,能具备此三者才可算是菩萨的尸罗波罗蜜。

5.反之,如果菩萨犯了十善道,退失菩提心,向二乘地的话,就是破菩萨戒了!

6.十善道具有多种特色,因此初期大乘经以它作为尸罗波罗蜜的主要内容,《大智度论》列举了数项:

一、 十善道是总相戒,总摄一切戒法,菩萨要圆满具足一切戒行,不能只是持守十个条文而已,举凡「加行、根本、后起」等一切,皆纳入戒法之中。

二、 十善道是不恼众生的根本,其他律仪是不恼众生的远因缘。

三、菩萨的戒法是尽未来际,其他律仪仅是一日一夜或尽形寿而已。

四、即使如来未出世仍有十善道;而比丘戒等律仪必须存在于有佛时代,而且是处于恶世,众生有犯罪因缘时佛才会制定。由于比丘戒等律仪不是永远存在的,故称为「客」或称为「新戒」;而十善道于有佛无佛常有,故称为「主」或称为「旧戒」。

五、十善道是道德规范,属于性戒,与善恶业道有关,故不论在家、出家、受戒、不受戒,守之则清净,犯了就是污染,要受恶的果报。其他的律仪,有的是与性罪有关的道德规范,但有的是生活规定等遮戒,只要如法忏悔,不一定会受后世果报。

《大智度论》中的十善道—十一 海涛 辑

六、声闻戒重在身、口,而菩萨戒除身、口外,更重视意业的清净,而十善道中含有「不贪、不瞋、正见」等三种意清净,以之作为菩萨尸罗波罗蜜的内容有其特殊的意义;若只是身、口清净而意不清净的话,不能算是真正的戒清净。

七、唯有意念的清净才是真正的「尸罗波罗蜜」,否则顶多只能称为「尸罗」而已,不足以称为「波罗蜜」!

八、菩萨即使行十善,若还执着「我在持十善戒,你们在破十善戒」的话,我、法二执未破也不能算是「尸罗波罗蜜」!必须与般若空慧相应,断我执、法执,才是真正的尸罗波罗蜜。

九、十善道虽是在家菩萨与出家菩萨共修的法门,但《大智度论》并没有因此而废弃出家律仪,反而赞叹出家菩萨因具足无量戒律仪,比起在家菩萨更能圆满具足尸罗波罗蜜!

捌、附录——法语

1.《菩萨藏经》云:「舍利子!菩萨摩诃萨行尸波罗蜜多故,获得十种清净尸罗,汝应知之。何等为十?

一者、于诸众生曾无损害;

二者、于他财物不行劫盗;

三者、于他妻妾远诸染习;

四者、于诸众生不兴欺诳;

五者、和合眷属,无有乖离;

六者、于诸众生不起麁言,由能堪忍彼恶言故;

七者、远离绮语,凡有所言,谛审说故;

八者、远诸贪着,于他受用无我所故;

九者、远离瞋恚,善能忍受麁言辱故;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