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啊!你们是不是也愿意遭遇到别人的虐待呢? 苦,若对你不快,对内对外切勿行恶!若一旦行恶,人便不能离苦。 ◎人的心思,何处都可以到。 但无论到达何处,却不能发现比自己更可爱的人哪! 同样;别人也是以自己为最可爱者,所以,知道自爱的人,就不可以害别人啊。 ◎‘圣者究竟指著何人?’ 断绝种种束缚,不怀恐惧者,解结而成自由,如斯者,吾呼圣者矣。 受骂、受打、受缠缚,心却毫无龟缩,忍耐胜于常人,如斯者,吾呼圣者矣。 无怒、勤劳、有德、无贪、克制而不再迷惘,如斯者,吾呼圣者矣。 如不著于荷叶之水滴,如不留于锥尖之芥子,不为诸欲而迷恋,如斯者,吾呼圣者矣。 智慧深、思虑贤、辨别道与非道,到达至高道理,如斯者,吾呼圣者矣。 对弱者、对强者,对凡有生命者不鞭笞、不毁伤、不杀生,如斯者,吾呼圣者矣。 在有恶意者中无恶意,在执鞭者中而敛鞭,在固执者中无固执,如斯者,吾呼圣者矣。 贪念、愤怒、骄傲、伪善,犹如芥子之落于锥尖,悉数脱落,如斯者,吾呼圣者矣。 不言怒语,而言道理与真实之语,不以言语伤人心,如斯者,吾呼圣者矣。 对此世无所求,对彼世也无所求,无迷恋而自由,如斯者,吾呼圣者矣。 ──《法集经》 ◎决定人的尊卑,不在其出身,而在其‘业’,换言之,行为本身才是决定性的要素。 ◎那时伫立在渡船场前的佛陀,已是八十高龄的老耄之人了。 身上穿著坏色之衣,手里仅提著一个钵。 一耄的权势也非他所有,一片财宝也没有。 在这个人前面,人们正献上最崇高的尊敬来惜别。 这个人才真正值得被称为世尊。 渡过河到达彼岸的佛陀,再度站在恒河岸上,说如下的偈语:‘当世人在编织笼筏时,舍深处,架起桥,好好渡河流者,这个渡河者,就是贤者。’ ◎‘芭蕉结果实而被伤害,竹、苇据说也如此,驴马怀胎而死亡。人得名利而转落。’ ◎‘你们或许因为尊敬我,才不敢问我,那是不对的,应该以朋友对朋友发问的心情来质问我才好。’‘如果这样的话,就由我来讲吧!“人世间所有的事务,都是败坏法;不可放逸,努力精进吧!”这个就是我最后的言语。’ ◎‘比丘们啊!和心爱的人总有要离别的一天,在这世上存在的万物,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东西,是永久不变的,这才是真理。比丘们呀!大树有时候也有几支树枝先行枯萎。 和这个道理同样,舍利弗、目健连两人,先我而去了。因为在这世上,绝没有永久不转移的东西。所以比丘们呀!我就说:“以自己为洲,依靠自己,切勿依靠他人。以法为洲,依靠法,切勿依靠其他”。’ ◎‘波斯匿王!诚然,照您所讲,若以身、口、意做恶事,此人则不真正爱自己啊。若以身、口、意做善事,此人则真正爱自己啊。’ ‘若知自己可爱,切勿自结于恶。盖因作恶业者,毕竟难得安乐。’ 觉悟之道 ◎我们不是为了进天堂而修行,而是为了要结束苦。 ◎修行基础的 第一要点是:诚实、正直; 第二:要留意恶行; 第三:内心要谦虚,要出离并少欲知足。 ◎人们的真正问题在于,他们知道,却不去实践。 ◎体认无常和耐心的忍,就接近佛陀的教导了。 ◎正精进和戒并不是在于你外表的所为,而是不间断地持续你内在的觉醒与收摄。 ◎一颗空了的心,并不是什么都没有的空,而是空无罪恶且充满了智慧,充满了慈悲。 ◎正确的修行是持续不变地修行,不论行住坐卧,修行必须持续。 ◎了知佛法或见到佛法端赖修行。 ◎如果我们不修行,不论我们研究了多少佛法,都只是佛学,而不是佛法。 ◎佛陀不怕人们的不知道——衪可以教导他们,衪怕的是那些知道却不照著做的人。 ◎知识与经验间有很大的差异。 ◎于生活中发现佛法的真谛,在人间落实解脱道。 ◎所有宗教的共同目标——心灵的自在与解脱。 ◎要觉悟,只有一个地方有可能,那就是──心。 ◎‘法’的智慧应该用来渡过苦海,不应该以它为唇枪舌剑而相互伤害。 ◎一切的修行之道,最终的成果都将导致平静,以及去除种种障碍以达甚深的内观。 ◎只有立誓成道报亲恩,才是修行的正因。 ◎阿弥陀佛才是我们究竟归依处。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