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笔记上册(海涛法师编著)(4)

◎唯有教化的心灵才能拥有快乐健康的举止,言语和想法。 ◎菩提心最大的障碍--自我爱惜的心(自私)。 ◎为他人的福祉牺牲自我。史怀哲医生说:‘只有知道如何奉献的人,能够得到真正的快乐。’德蕾莎修女说:‘不

◎唯有教化的心灵才能拥有快乐健康的举止,言语和想法。

◎菩提心最大的障碍--自我爱惜的心(自私)。

◎为他人的福祉牺牲自我。史怀哲医生说:‘只有知道如何奉献的人,能够得到真正的快乐。’德蕾莎修女说:‘不管人们怎样,总是要爱他们。’

◎弘一大师说:‘庵门常掩,勿忘世上苦人多。’‘将自己奉献给众生,愿众生早成佛道。’寂天菩萨说:‘只要那里有苦难,我就在那里降生。’

◎‘爱心’是世界宗教。太多的苦难,需要我们付出善心的爱与慈悲的暖手。

◎‘爱是恒久忍耐,爱是恩慈;爱是不嫉妒、不自夸、不张狂,不坚持己见,不轻易发怒;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

◎无尽无边无量无条件的爱。

◎人和人相处,应常常借用对方的眼睛看彼此的世界,更可去除我执。

◎我就是你,你就是我。我是蚊子,我是小鱼、我是蟑螂、我是强奸犯、我是树、我是山、我是河、我是地……,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融入世界、众生。

在行动中实践慈悲

◎守护自己的人,也守护别人的自己。

◎邻居就是自己。

◎强调‘自他融合’、‘自他不二’的思想。

◎慈悲的实践是当自己与他人相对立时,否定自己而向符合他人的方向运作的一种运动。

◎‘你就是全世界’‘我就是你’是自他不二伦理的基础。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华严经。

◎‘待他人如同自己’是条黄金律。

◎真正的自己唯有从‘与法相契’的行为性实践中去实现。

◎‘有信无爱好比不响的钟!’

◎佛陀的涅槃是爱的顶峰。

◎做一个献身慈悲的佛教家。

◎贤者应觉世间一切皆无实体,应巧心努力,专心于利益世间。

◎唯有先对空的立场有了自觉,慈悲行才会变成是纯粹的。

◎观一切为平等,承认空性,所以绝对慈悲没有对象(无缘大慈)。

◎‘菩萨常不应离大悲及毕竟空。念毕竟空破世间离烦恼示涅槃。而大悲引之令还入善法中,以利益众生。’--龙树菩萨。

◎爱与憎对立,但慈悲却超越了爱憎对立。

◎慈悲观法,对心嗔恚兴奋的人有必要,对贪爱强的人,就不适合。

◎在慈悲与平等的观念下,固定的永续性财产的私有观念,必须舍弃。

◎使得肉食的人们,舍弃对肉味的爱著,愿求法味法食,对一切有情怀起对独子之爱,互相鼓励生出大慈悲。

◎慈悲是唯有人才有的心情。

◎爱语就是看到众生,先发慈爱心,施与爱顾的言语。

有德者当赞,无德者应怜,降伏怨敌,和睦君子,以爱语为根本。当面闻爱语,面喜心乐。当学!爱语有能回天之力。

◎由于助人而受亲爱,由于柔和而有魅力,由于温和而为人所偏爱,由于有一切德而受尊重。

◎爱有两种。一是染污的爱,就是贪。二是不染污的爱,就是‘信’。

◎‘断臂纵然容易,割爱可是大难’。

◎家庭是实现慈悲最基本的人伦组织。

慈悲的力量

◎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

◎‘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若多嗔恚,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嗔。若多愚痴,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痴。’‘是故众生,常应心念。’

◎‘若有女人,设欲求男,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设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众人爱敬。’

◎‘是观世音菩萨摩诃萨,于怖畏急难之中,能施无畏。’

◎‘众生被困厄 无量苦逼身 观音妙智力 能救世间苦’

‘真观清净观 广大智慧观 悲观及慈观 常愿常瞻仰’

‘妙音观世音 梵音海潮音 胜彼世间音 是故须常念’

‘念念勿生疑 观世音净圣 于苦恼死厄 能为作依怙’

‘具一切功德 慈眼视众生 福聚海无量 是故应顶礼’(以上节自法华经普门品)

◎以悲智圆成的大觉大解脱为目标,要求自己也完成这样的大觉,是为发菩提心。

◎‘悲体戒雷震 慈意妙大云 澍甘露法雨 灭除烦恼焰’

◎‘佛心者,大慈悲是’。‘菩萨但从大悲生,不从余善生’。

大慈悲的法身体,是从持戒而得的。戒,即是慈悲的实践。

‘法身无体,以悲为体,戒者法身所流之教戒也。’

◎佛陀常以甘露喻不生不灭之涅槃妙乐。

◎‘愿将观音甘露水,涤尽娑婆世上尘。’

◎‘细听观音宣法语,已是身心解脱时。’

‘观音圣号恒称念,琉璃世界常现前。’

‘水若澄清月始现,金容佛面现吾心。’

‘一心不退思安养,万善同修念观音。’

◎‘般若将入毕竟空,绝诸戏论。

般若将出毕竟空,严土熟生。’─〈大智度论〉

◎菩萨三心─菩提心、大悲心、无所得。

菩萨二要─般若与方便。

◎菩萨四重戒─嫉妒、悭贪、嗔恨、我慢。

◎菩萨为利益众生故,世间技艺咸善通达。

◎修行的目的在开显人的智慧与慈悲。

母恩与慈悲

◎慈母十恩———( 1)怀胎守护恩(2)临产受苦恩(3)生子忘忧恩(4)咽苦吐甘恩(5)回干就湿恩(6)哺乳养育恩(7)洗濯不净恩(8)远行忆念恩(9)深加体恤恩(10)究竟怜愍恩(父母恩重难报经)

( 1)累劫因缘重,今来托母胎,月逾生五脏,七七六精开。

体重如山岳,动止劫风灾,罗衣都不挂,妆镜惹尘埃。

( 2)怀经十个月,难产将欲临,朝朝如重病,日日似昏沉。

难将惶怖述,愁泪满胸襟,含悲告亲族,惟惧死来侵。

( 3)慈母生儿日,五脏总开张,身心俱闷绝,血流似屠羊。

生已闻儿健,欢喜倍加常,喜定悲还至,痛苦彻心肠。

( 4)父母恩深重,顾怜没失时,吐甘无稍息,咽苦不颦眉。

恩深复倍悲,但令孩儿饱,慈母不辞饥。

( 5)母愿身投湿,将儿移就干,两乳充饥渴,罗袖掩风寒。

恩怜恒废枕,宠弄才能欢,但令孩儿稳,慈母不求安。

( 6)慈母像大地,严父配于天,覆载恩同等,父娘恩亦然。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