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问答(第一辑)(5)

简而言之,为恶消极,为善积极,乃出家修行者本有之胸襟;一般社会人士有少数者,对为恶很积极,对为善很消极;因此我们说,消极与积极是立场上的差别,角度不同而已。 24.归依三宝有禁忌吗? 归依三宝,仅是踏入

  简而言之,为恶消极,为善积极,乃出家修行者本有之胸襟;一般社会人士有少数者,对为恶很积极,对为善很消极;因此我们说,消极与积极是立场上的差别,角度不同而已。

  24.归依三宝有禁忌吗?

  归依三宝,仅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没有任何之忌讳,归依三宝犹如上学读书前必须先注册,亦如当选总统后,就职前必先就职宣示,要做个基督教徒必先洗礼一般;同样的理由,要做个正信佛门弟子,必须先受三归依的仪式,在仪式方面,其意义是没什么两样。统摄一般人不敢归依三宝的立场,通常有五点,这五点使得社会人士产生莫大的错觉与误会,致使他们迟迟不敢归依三宝,何等为五?

  一、以为归依三宝就是要开始吃素了。基于这因素,有许多人一听到归依三宝,当下逃之夭夭,不见踪影,这是不敢面对归依的因素之一。其实归依三宝,并没有要求我们非吃素不可,真正要求我们吃素应该是受完在家菩萨戒之后,才有明文限制,但是个人发愿受完归依,有意念想吃素,这是最好不过了。

  二、以为归依三宝后就是要出家,这也是构成一般无知者不敢归依三宝之因素。其实,佛门弟子有两大类:一则出家弟子,不可婚姻娶嫁。二则在家弟子,可行婚姻娶嫁。出家要有大善根,大智慧,大福德才能因缘成熟,并非三归之后想出家就得出家的。

  三、以为归依三宝后就不可婚嫁,这也是对归依存著误会所致,障碍了自己无法归依三宝的因缘。

  四、以为自己业障(梵语karmavarana)深重,烦恼丛生,接近三宝的话,自己越觉得自己罪重无比,满身不清净之感,于是自暴自弃,自划无形围墙,使自己没有勇气踏入佛门来归依三宝。

  五、贡高我慢者与邪见者。这些人更糟糕,自认为自己的观念最上最尊,一股无形傲慢之气凌驾云端,鄙视一切,或自认自己读了一些世间常识,就了不得了,以世间法来衡量佛法,因此,自己障碍自己之善根,甚为可惜!邪见是无法出离生死的,歪理十八条,条条有理,邪见也是归依三宝的一大障碍。

  25.请师父慈悲,将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一段经文节录,寄发给我研习参究如何?

  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乘异。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

  26.观世音菩萨到底是男或是女呢?

  观世音菩萨(梵语Avalookitesvara)过去无量劫前已成就佛道,为悲愍沉沦之众生,因此,倒驾慈航来人间,普度群生。

  所谓:过去正法明如来,现前观世音。到达佛的境界,已证成究竟平等性,由性起大用,性非男非女,可男可女,性无相,却能示现种种相,佛神通广大,能于十法界示现自在。

  观世音菩萨示现度众生,有时候可示现大丈夫之相,有时候示现庄严女人相,以种种权巧方便而引度有情,乃菩萨悲心之所流露。

  27.布施者,存何等心才能达到布施解脱?

  布施者内心应该存著六种心,若能受持六种心,则能达到布施解脱的境界。1.欢喜心。2.平等心。3.庆幸心。4.广结善缘之心。5.度悭贪之心。6.三轮体空之心。

  28.三界轮回淫为本,六道往返爱基。意义何在?

  三界(梵语trayo dhatavah),这是圆觉经给我们的启示,佛陀大慈大悲告诉弟子说,三界轮回根本在于众生淫欲未净化,导致三界周旋不出;六道往返不休不止,在于众生之有情爱,情爱如胶如漆,难割难舍,纠缠不清,是六道生死之泉源。淫欲与情爱如同亲兄弟之骨肉,不相远离;又如形影相随,分秒同在。

  29.共业与别业如何解释?

  所谓共业者,就是由大众行为所共同造作,因而感召一股共同之业因与业果。譬如一家人就有一家人之共业,一个社会就有一个社会之共业,一个国家就有一个国家之共业,一乡镇有一乡镇之共业,一县市就有一县市之共业,省有省之共业。

  共业有善有恶,善者感召善之共业,恶者感召恶之共业。

  七十九年度四月二十一日,军用运输机,在云林县东势乡失事坠机,运载十八位保国卫民之军人,在这一次空难中全部罹难,当中包括有三位少将,九位上校,三位中校,一位少校,一位上尉,一位士官长,这些国防军事干部,全部西归黄泉,这叫做共业。

  国家富强有国家富强之共业,国家穷弱有国家穷弱之共业。

  何谓别业呢?就是参与大众行为共同造作,在共同造作中有轻重、有深浅,因此感召之果报也同样有轻重之别,深浅之差异。

  譬如七十九年八月二十五日,南投县日月潭,发生游艇翻覆事件,全部乘客有八十五人,仅救起二十余人,死亡的人数远超过六十多位。由这翻船事件而论,八十五名乘客都参与这次游艇行列,那么八十五位乘客就叫做共业,二十余位救起不参与死亡行列者,叫做共业中的别业。

  30.学佛者为什么对正见那么重视?原因何在?

  正见(梵语samyag-drsti)是学佛者出离生死的一把智慧剑,正见能透视人生与宇宙的真相,使行者内心不迷惑,我们修行的过程,生死能不能解脱,要看修行者对佛法之正见是否肯定,在八正道(巴利语ariya-magga)中,正见就排行第一。

  六祖坛经云:‘正见名出世,邪见名世间。可见出世与世间,只凭著正见之有无,是故,学佛者要秉持正见之心,来正见佛法,以达成解脱之彼岸。’

  31.‘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其真义为何?

  一切罪业不离心,心(梵语citta)能起一切罪业,若当下将内心之罪业恳切忏悔,知罪业本空,使其清净,如此一来就能达到忏悔之真义。罪由心起,心不起妄想杂念,罪之名亦匿迹无踪,毕竟,罪从心起,必将心忏,若能体解心空罪空之义,与空性相应,这就是理念忏悔,达成究竟忏悔之道。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