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依止善知识(4)

第七贫贱不轻。 作为一位善友,应该是不分贫富贵贱,平等看待每一个人,不致于嫌贫爱富。 这都是不容易的事情。看起来,这七个条件好像都没有具体讲到菩提心,但是每一个条件都不离菩提心,每一个条件都是菩提心的

第七“贫贱不轻”。作为一位善友,应该是不分贫富贵贱,平等看待每一个人,不致于嫌贫爱富。

这都是不容易的事情。看起来,这七个条件好像都没有具体讲到菩提心,但是每一个条件都不离菩提心,每一个条件都是菩提心的具体表现。

刚才我特别地强调,“善友七事”都是从自我出发。自己要求自己,自我约束自己,不是用这七个条件去要求对方,而是要求自己。你要求自己才是一种发心,你要求别人那就是一种索取。要自己发心,成为一个具足善友七事的人。

四、选择善知识的重要性

所谓“生我者父母,成我者朋友”,这是世间经常讲的一句话,佛教也经常用这一句话。这里说的朋友,是广义的朋友, 包括老师和朋友在内。也就是说,一切积极的、正面的社会关系,都是成就我们个人品德和事业的不可缺少的条件。当然,也有负面的社会关系,也有一些恩怨纠缠的人。作为修行人,作为有道德的人,也要把他看作是善知识,这也是自我要求。尽管他是恶知识,但是我们不要这样去给他定位,也要把他当作老师。那是什么意思呢?他可以从另外一面来教育我,成就我。比如说,有的人一直就对某一个人不怀好意,进行攻击。那怎么办呢?你一定要用善心善念去对待。有则改之,无则勉之。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这是中国古人教导我们的话。

我们做人要雍容大度,像寺院山门口坐的那尊笑容可掬的弥勒佛一样,“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我倒是很欣赏这个上联。为什么呢?我们每个人都要有弥勒的肚皮,容天下难容之事。那就是我所提倡的包容嘛。能包容就有和谐。对于下联,当时的文人写这副对联,也不能说他没有道理。但是看起来,“开口便笑”可以,“笑世间可笑之人”我觉得还是有欠宽容。因为世间没有一个可笑的人,只有值得同情的人。所有的人都值得同情,所有的人都应该以慈悲心去对待。

说到弥勒的对联,有很多。其中我记得有一副很长。那是我第一次到云门寺去,见到云门寺天王殿弥勒菩萨座前的两根柱子,一个柱子有五六米高,从上到下,密密麻麻写下来。当时我就看。当时我只有十八岁,对联那么长,断句也断不了。我就站在那里仔细琢磨,后来果然能够断句了。上联是:“日日携空布袋,少米无钱,却剩得大肚宽肠,不知众檀越信心时,用何物供养。”这是上联,多少个字我也没有数过。下联是:“年年坐冷山门,接张待李,总见他欢天喜地,请问这头陀得意处,有甚么来由。”呃,这副对联很好!有禅机,也写得很形象。所以我在那里先把句子断了,后来我就慢慢记,慢慢记,大概也读了十遍八遍。

从十八岁记下来以后,到现在一直没忘记掉。很有意思!写弥勒的对联,最长的恐怕是这一副。后来我又有机会到鼓山去,鼓山涌泉寺山门口弥勒座前也是这一副对联。哦,原来这是一副老联了啊。我讲这个故事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们要交朋友,要亲近善知识,从善知识角度来说,要有一副好肚皮;从选择善知识的人来说,要有一双好眼睛。有好肚皮,能容天下难容之事;有一双好眼睛,就能够正确选择对自己工作、事业、学习、修行都有帮助的善知识。

在佛教经典中,在历代祖师的语录里,关于选择良朋有种种教导,讲了许多许多。其中有一篇《沩山禅师警策文》,简称《沩山警策》。《沩山警策文》告诉我们:“远行要假良朋,数数清于耳目;住止必须择伴,时时闻于未闻。”意思就是说,你出外要有一个好伙伴。良朋,善良的朋友。良朋好友。这个良朋给你什么好处呢?不是帮你拎包,不是帮你出路费,而是他总在讲一些有益于身心修养的话。所谓“数数清于耳目”,他的言行,可以作为我们的表率,他讲的话、他的行为,言能清耳,行能清目。

“数数清于耳目”,时时都能启发我们,做我表率,做我榜样。“住止必须择伴”,我们住在一个地方,也要选择一个好的伙伴。这个伙伴有什么作用呢?“时时闻于未闻”,能够讲一些古圣先贤的话给我们听,能够讲说佛法的妙义来教诲我们,所以是闻于未闻。从来没有听见的,今天能够听到;从来没有看过这些古圣先贤的教诫,今天能够看到。

沩山祖师接着说:“故云:生我者父母,成我者朋友。”沩山祖师也说这个话。我们的肉体是由父母成就的,我们的知识学问、法身慧命从哪里来呢?从世出世间的一切好朋友、善知识那里而来,由善知识成就。文章当中举了一个比喻:“亲附善者”,我们能够亲近善知识,“如雾露中行”,就好像大雾天、大露水中走路一样。“虽不湿衣,时时有润”,衣服虽然没有湿透,但是它有水分,有滋润。衣服湿透了,我们会很难受;衣服上有一点潮湿,我们的身体也就能吸收一点水分。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好雨就是朋友。当然及时雨也是好雨。“狎习恶者,长恶知见。晓夕造恶,即目交报,殁后沉沦。一失人身,万劫不复。”假如我们跟那些恶友在一起,与恶友接近,听到的、见到的,都是不善法。在世间经常有这样的事,在一块没有说什么好东西,尽是讲的那些不堪入耳的事。 你说我们每天听到耳朵里的,都不是善言善语善法,总是那些恶事在心里翻腾,总是那些恶言恶语在耳际盘旋,你说我们的心能清净吗?至少是多了很多的障缘。

所以“远行要假良朋,住止必须择伴”,这样就有益于身心的清净,有益于修行的成就。亲近善知识能够使我们修行进步,狎近恶友,长恶知识,不但此生道业难成,身后沉沦三途,一失人身,万劫不复。

以上是我们佛教讲亲近善知识的重要性。在我们平常教导在家信众的时候,经常有这样四句话:“亲近善士,听闻正法。如理作意,法随法行。”也是讲善知识的重要性。

在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对于用什么样的心态对待朋友,历来就很重视。《论语》当中讲到“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与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他说他每天就是用三件事来反省自己。我作为一位工作人员,我作为一位政府里的干部,我作为家庭的一位成员,我在从事一切工作事业的时候,是不是尽心尽力、忠心耿耿去做了?这就是“与人谋而不忠乎”。反省自己。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