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依止善知识(3)

第九能令安住普贤行善知识。 十种善知识次第来教导,一步一步地提升。普贤行是什么呢?十大愿王。《普贤菩萨行愿品》很扼要地把普贤菩萨的无边愿力浓缩在那一卷经当中。经常读诵《普贤菩萨行愿品》,就能培养菩提心

第九“能令安住普贤行善知识”。十种善知识次第来教导,一步一步地提升。普贤行是什么呢?十大愿王。《普贤菩萨行愿品》很扼要地把普贤菩萨的无边愿力浓缩在那一卷经当中。经常读诵《普贤菩萨行愿品》,就能培养菩提心,安住菩提心,不舍菩提心,成熟菩提心。

第十“能令深入一切佛智善知识”。上面说了九条,最后归结到深入佛智。佛的智慧是什么呢?归结到一点,还是要承担一切苦难而没有任何执着,没有任何负担。佛之所以要成佛,不是因为他自己有什么需要,他是因为看到大地一切众生,都在生死轮回当中苦难不息,所以他要成佛度众生。佛的智慧就是指导如何度众生,如何不执着,如何完成四弘誓愿。

这十种善知识,可以从种类与功能两个方面来加以理解。从种类来说,有这十种善知识,十种老师,十种善友。从功能来说,十种善知识中,可以是一位善知识就具备这十种功能;或者几位善知识当中,分别能够具备某种善知识的功能。所以不要小看亲近善知识、交善友这样一件事,一定要从一个立志高远的角度来看待如何亲近善知识。

有的经书上,把善知识分为上、中、下三品。用什么标准来衡量呢?上品的善知识,就是教授出世法门的善知识,“与法者为上品善知识”。“法与财兼与者为中品善知识”,也有法的给予,也有财力的给予,那是中品善知识。因为一牵涉到财利,就有不纯洁的一面。仅仅给予财物的,是下品善知识。不过,这是从很高的角度来看待善知识的作用。从今天这种现实社会来讲,还是要“财法二施、等无差别”。这样更能体现佛法是一种既重精神也重物质的圆融无碍的法门。

三、善知识的条件

也就是说,善知识究竟应该在哪些方面对我们有所帮助。《四分律》(卷十一)中提出了作为善知识应该具备的七个条件,叫做“善友七事”。《四分律》是小乘的戒律。小乘戒律是一切戒律的基础,是做人的基础,是出世法的基础,所以要特别地重视。虽然说我们要舍小向大,但是这个基础不能没有。没有这个基础,大乘就会成为空中楼阁。

第一“难与能与”。这个东西我很难给你,但我要舍得给你,这叫“难与能与”,与就是给与。你手上戴了个钻石戒指,你的朋友想要,你舍不得,怎么办呢?难与能与,你要给他。你戴了一条白金项链,你的朋友想要,怎么办呢?难与能与,你要给他。好像很难!很难!我想在当时,二千五六百年以前,佛在说这件事的时候,佛在说“善友七事”时的现实环境,从人的思想境界,从社会的文化氛围,乃至社会环境,和今天不能同日而语。佛世是“正法住世”的时期,讲这个“善友七事”,都是从具体的当事人的发心而言。你如果想做一个善友,那么你应该发什么心呢?要发难与能与的心。假使有一个人来要一件我最心爱的东西,我怎么办呢?要难与能与,连头目脑髓都可以布施,某一件珍贵的东西更应该能够布施。一定要有这个布施心。

第二“难作能作”。我要发这个心:非常难办的事情,只要朋友有这个需要,我要给他办到。这叫“难作能作”。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经常讲到。所谓“杀身取义”,“杀身成仁”,为朋友“不惜两肋插刀”,那就是难作能作。我们自己想要成为一个值得人信赖的人,自己就要有这种精神准备,要有这种自我要求。这不是要求别人。如果我专门以这七件事来要求别人,那完了,那你首先就不是一个善知识,不是一位善友。这些条件完全是用来约束自己的。

第三“难忍能忍”。周边的人对我不理解,对我有误会,甚至对我有诽谤,有流言蜚语,往往会有很多的烦恼。怎么办呢?难忍也要能忍。一忍、再忍、百忍、千忍、万忍,要一直忍下去。因为忍就是修行,能忍就能制服烦恼。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一个人一件小事不能忍,弄得轩然大波,自己不安,别人更不安。如果忍了以后结果会怎么样呢?你自己虽然当时有点难受,但是周围的人都心态平安。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习修忍。

第四“密事相告”。秘密的事情,有什么隐私的事情,要告诉朋友。为什么呢?只有朋友能够知道你有某些难以跟别人说的事,不能有太大的透明度。那么一定是要让几个特别好的、信得过的朋友知道,万一有什么事了,别人也可以帮你的忙。密事相告是很有意思的。如果真正是有那样的好朋友,那可以说真正是“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第五“递相覆藏”。朋友对你密事相告了,你到大庭广众当中说一通,那完了。告诉你了,你要保密,不要把这件事公开出去。递相覆藏,就是你要帮他保密,你不可以把人家不宜公开的事情拿到大庭广众当中去说一通。那就会弄得本来是好朋友最后成了恶交。所以要递相覆藏,不要出卖朋友。如果出卖了朋友,那就是不仁不义。

第六“遭苦不舍”。结交一个朋友,是要同共苦、共患难的。这样的朋友很难得!我这一生,也有那么几位这样的朋友。我记得我在划了右派之后,在一个农场劳动,那个时候我原来所在的单位也经常有人到那里去参加劳动。因为农场是锻炼人的地方,右派是长期地在那里被监督劳动,那些不是右派的人,一年也要去那里劳动几次。那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以阶级作为划分界线的标准。右派就是阶级敌人,总得与阶级敌人划清界线!被划分成为阶级敌人的人,那就是一种苦哇。

遇到这种苦,有没有人来同情你呢?有的人可能从内心里同情,不敢表示;有的人略有表示;当然完全不避讳什么阶级敌人不阶级敌人,进来了还是点点头啊,笑一笑啊,甚至问寒问暖啊,这样的人也有。我在那里劳动了一年零五个月之后,那个地方办不下去了,又要另换一个地方,我就有机会回到中国佛学院。

回去的时候,绝大多数人都是冷眼相看。当时我有一位老师,明真老法师,我走到他那里去,向他老人家顶礼,他还是一如既住,非常慈悲,打招呼,问寒问暖,非常亲切。哎呀,心里感到很温暖!虽然是冬天,感到热乎乎的。我在一篇文章曾提到过这件事,就是《春风春雨忆吾师》。还有一位同学,我划了右派以后,他就在一个生活会上说:“我昨天晚上做梦,梦到净慧了。唉!他在那里劳动。”怎么长怎么短,说了几句。结果被批判了一个星期。啊?你跟这个右派分子是什么关系?这么密切!连做梦都想到他了?这种情景,我想我们在人生当中,我想我们每个人都会碰到那么几件。这是说遭苦不舍。当然,朋友一苦脸就变的人,可能更多。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