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念法门(3)

三法印是世间万法的决定义,能够通达三法印,能够证得三法印,就能够对世间一切的邪见、偏见、见取见、戒禁取见,所谓的外道种种见解,都能够迎刃而解,所以这是念法的意义。 (三)念僧 僧分为圣贤僧和凡夫僧。 包

三法印是世间万法的决定义,能够通达三法印,能够证得三法印,就能够对世间一切的邪见、偏见、见取见、戒禁取见,所谓的外道种种见解,都能够迎刃而解,所以这是念法的意义。

(三)念僧

僧分为圣贤僧和凡夫僧。

包括佛在世的时候,也说我在僧数,佛也是僧团的一员。僧最根本的意义是什么呢?是谓有戒才有僧,包括我们四众弟子亦如是,有戒才有四众弟子,没有戒,佛弟子这个词不存在。当然,我们作为四众弟子来说,每一众戒律各不相同,每一众只要是把你本所受戒保持清净,就算是如法弟子。

什么是本所受戒呢?

比如说,我们归依了三宝,三宝就是戒。那么我们归依佛竟,宁舍身命,誓不归依邪门外道,守这一条,这一条就是戒;归依法竟,宁舍身命,誓不归依外道典籍,这也是戒;归依僧竟,宁舍身命,誓不归依外道邪众,这也是戒。所以能够严守三归,作为在家佛弟子,也算是清净弟子。如果说在家弟子又受了五戒,保持五戒的清净,受了菩萨戒,保持菩萨戒的清净,各位出家的二众,亦复如是,都要保持本所受戒的清净,那就算是佛弟子。

这里所说的念僧,主要是指圣贤僧和持戒清净的福田僧。

作为福田僧,有五个条件:

1、戒众具足,2、禅定众具足,3、智慧众具足,4、解脱众具足,5、解脱知见众具足。

我过去曾给大家讲过,所谓戒众具足,住戒不倾动。持戒清净就好象我们的身体坐在这里如如不动,所以住戒不倾动,坐在这里稳当。

禅定比做什么呢?引禅定弓,坐在这里,手持一把弓。智慧是什么呢?智慧是一支箭。持禅定弓,放智慧箭。智慧箭做什么呢?破烦恼魔,得解脱。然后,在解脱中出生智慧,那就是解脱知见。

这又叫五分法身,或禅定、智慧、解脱、解脱知见。

作为僧宝,它一定要具足这五个方面。

作为在家居士怎么办呢?也一样,也要持本所受戒,清净无染,戒身具足,然后引禅定弓、放智慧箭,破烦恼魔,得解脱,于解脱中获得智慧。

佛弟子众的一切根本功德住处,就是我,有戒就有一切功德。无戒一切功德没有寄存的地方,没有修戒,一切功德无从谈起。

在《大智度论》上有个比喻,说持戒、禅定、智慧,这三样是我们的财富,解脱、解脱知见就是势力,有力量。有财富才有力量,没有财富就没有力量。说一个人有法力,有法才有力,法力无边,有法而产生的力量。法是什么呢?就是戒、定、慧。那是法,那是财富,解脱,解脱知见,那是力量,那是势力。

僧又叫福田僧,我们怎么样来耕种这快福田呢?

要以智慧禅,耕出结使,什么叫结使呢?结就是缠绕,我们的心里不快活,我们的疙瘩解不开;使是一种趋动,现在我们常讲利益的趋动,我们在三界当中不能出离,就是烦恼在趋动我们。

我们要以智慧犁耕出结使,以四无量心魔治调柔,诸檀越下信施种子,浇灌清净心如水,结出今世、后世三乘圣果。

(四)念戒

戒有有漏戒、无漏戒。

有漏戒又有律仪戒、定共戒。

律仪戒是需要守持;定共戒是需要修持。

律仪戒包括七众所受戒,定共戒是得到了禅定,不追求世间的五欲,自自然然,所产生的戒,它是通过修定所得到的戒。戒律里也有种种的分别,大体说起来,有以下一些具体的分析。

第一,是清净戒,持戒清净,无有毁犯,就像一块美玉一样,没有瑕秽。

第二,是不缺戒,就是不毁犯四重戒以外这些重戒。四重戒就是杀、盗、淫、妄。这是四个根本戒,从五戒来说,除了根本戒不能毁犯,第五是饮酒戒,饮酒戒在五戒里边,虽然不是根本戒,但它是重戒,如果有所毁犯那就是缺戒。比丘戒,除了四根本戒像十三僧残戒等,这个都是重戒,如果有所毁犯,就是缺戒。所谓不缺戒,就是除了四根本戒不犯,连重戒也不犯。

第三,叫不破戒。大体上说起来,表现于身体上所犯的戒叫缺戒,表现于口所犯的戒名为破戒。或者说大罪叫缺戒,小罪叫破戒。不破戒就是既没有缺戒的过失,更没有破戒的过失。

第四,叫不穿戒

就是善心回向涅盘,不令结使,及恶觉观得入。

第五,叫杂戒。

我们世间的果有两类:所谓出世间的果就是涅磐。世间的果就是人天福报,我们在修行的时候要一心一意,走向涅磐,这就是不杂,如果说今天修行想着成佛,明天又想着人天福报,这就杂起来了。持戒要不杂,要把持戒的功德回向给涅磐,为无漏法而持戒。不为有漏法而持戒。

第六,叫自在戒。

自在戒就是说,我们在持戒的时候,要随戒,不要随外缘,我们行走坐卧,都以戒为师,不随外缘,不随恶因缘而毁犯戒体,也就是说在持戒的时候,自己完全做到了自觉,自觉也就是自在,不能自觉地持戒那就不能自在。

第七,不著戒。

随缘我们持戒已经到了自觉自在的境界,于戒能够不生爱著、我慢之心。做为佛弟子,持戒是自己应尽的、应守的一个原则。本分事,持戒清净,没有值得骄傲的地方,正因为能持戒清净,所以才是世间的福田,所以叫不著。就是不产生我慢,不在戒律上面起执著。戒律上面的执著,实际上就是法的执著,对世间的东西不执著,对法也同样不能执著。比如一个人犯了法,进到牢狱里边去带上了枷锁,受到了约束,忽然有一天刑满释放,出来后虽然没有牢狱里边的枷锁,他又弄了一个金子做的枷锁带起来,虽然枷锁的质量很好,毕竟使他不自由。持戒清净,起了执著,起了我慢,就好比带了金子的枷锁一样,那同样不得自在。

第八,持戒清净为智者、圣者所赞叹。

智者、圣者就是诸佛菩萨,声闻罗汉,持戒不清净,也有人赞叹,那就是魔王赞叹,“我的魔子魔孙又多了一个”,持戒清净,诸佛菩萨赞叹。

所以说在念戒的时候,要从这八方面来思考,你就能够断除魔障。你就会精进勇猛地修行。排除一切障碍。

(五)念舍

舍和施稍微有点不同,舍包括施舍和舍诸烦恼。要把烦恼捐弃,也有种舍心,为什么呢?一个人有烦恼,往往他并不觉得烦恼。不觉得自己烦恼,觉得自己挺好的。比如说,有邪见的人,他就觉得自己的知见很正确,他不舍。

施,主要是指自他之间产生的一种相互关系。一般有两种:一种叫财施,一种叫法施。在有的经书上讲,有三种施,除了财施、法施之外,还有无畏施。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