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禅之门第五讲:无门关

今天给大家讲的题目叫无门关。我想进入这个关、禅的关,连门都没有,那么说的一切都是多余的。因为凡有言说,都是虚妄,言说只能是一种描述,它绝对不能真正接触到禅的实质,所以无门关很难讲

入禅之门第五讲:无门关

今天给大家讲的题目叫“无门关”。我想进入这个关、禅的关,连门都没有,那么说的一切都是多余的。因为“凡有言说,都是虚妄”,言说只能是一种描述,它绝对不能真正接触到禅的实质,所以“无门关”很难讲。为了要描述这个禅,为了使我们通过语言符号对“无门关”的意思获得些微的了解,我就在无说的基础上、在无说的前提下画蛇添足,来给各位作一点点介绍。

首先说说这个“无”字。“无”既是佛教哲学、佛教修行的最高境界,也是中国儒道哲学里的最高境界。中国的儒道哲学所谓“大道无门”,而佛教哲学是把一切万事万物最初的起源都归纳到“无”字上面。“无”字是梵文里开始的第一个字“阿”,在密宗里面是说“阿字本不生”[注1]。因为一切的万法都是因缘所生,每一法都是众缘和合。每一缘又是由众缘和合,众缘又有众缘,众缘还有众缘,一直可以追溯到无始,找不到一个开头。我们就随便拿此一会来做一个例子。我们为什么有这一次讲经的法会?就从缘来分析,一直可以追溯到释迦牟尼那灵山一会。再从佛的灵山一会往前追,那就追溯到佛的三大阿僧祇劫[注2]的修持行道度生,可以说叫前前无始。

我们又以这个法会作为一个点,再往下去追求,由此而产生各种影响,一个一个地向后推求,也可以说是后后无终。一件事是这样,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无不如此。每一件事情都是前前无始——找不到它的开始,后后无终——找不到这件事究竟在什么时候结束,哪里是它的终点。从这样的意义上来说,佛教就说一切法无生,因为追不到它的起点和尽头在哪里。这是佛教的观点。

其它宗教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万事万物有一个开始。这个开始是什么呢?印度的婆罗门教就说是梵天[注3]创造,那就是个开始。至于梵天是谁创造的,就不能够再往下追。西方的基督教、天主教认为一切万事万物也有个开始,是上帝创造的。那上帝又是谁创造的呢?不能够再去追问。这是个很有意思的事情。我听过一个小故事,说在美国的学校里,孩子们上有关宗教比较学的课。在学了基督教、天主教和佛教的一些基本道理之后,老师出题问佛教和基督教有什么不同,这是一个思考题。

美国的孩子答得很简单,他们说佛教认为第一个鸡蛋是鸡生的,基督教和天主教认为第一个鸡蛋不是鸡生的。这个答案很生动很巧妙地把问题解决了,佛教与基督教、天主教的不同就在于此。因为基督教和天主教认为第一个鸡蛋是上帝生的,不是鸡生的。而佛教认为第一个鸡蛋还是鸡生的,一直可以追到前前无始、没有一个开始的地方,所以叫“无始终,无内外,强立名,为法界”。我们佛学院的学生都读过《佛教三字经》[注4],开头的几句话就是这样讲的,讲一切事物就是这样。

“阿字本不生”的“阿”字,翻成中国字就是“无”。无者就是般若的最高境界,就是佛法的最高境界。我们佛教历史上有一位最有名的佛学大师叫僧肇,他写了四篇论文,其中就有一个《般若无知论》。般若本来是真知,本来是最高的智慧,他说“般若无知”就是用“无”来概括佛教的最高智慧。

我们不要随便地给“无”字来一个定位,不要认为是有无的“无”,无就是没有,不是这个意思。“无”在这里就是般若理论所主张的“空”。大家都知道三论宗的《中论》,里面有一首偈子写道“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正是有“无”,所以一切法才得成。这个“无”是指什么呢?“无”是指一切法无自性。每一个法都无自性,所以它都能够成为另一个法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如果每一个法都有自性的话,它就会你搞你的,我搞我的,互不合作。正因为它没有自性,可以随意地组合,说这种组合是随意的仅是我们一般的看法,这种组合也体现了“法尔道理”[注5]。

我们人生存在这个环境里面,很巧啊,鼻子都朝下,耳朵就长在两边,眼睛就会看东西,肚子饿了要吃饭。这些问题当然要用科学来说明好像也说得清楚,但实际上那种说明是很勉强的。究竟它为什么要长出这样一个样子来?法尔如是。佛教认为这都是法尔的,它就是应该这样,不能够是第二样。像这样的一些东西,这样的一些道理,这样的一些现象,应该说佛教回答得最有智慧。它把它们都归纳成为缘起而性空这样一个最高的哲学理念,或者是以“无”来概括它。

我们大体上把“无”字在佛教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乃至在中国老庄哲学里面的重要地位这样一个重要内容,给大家作了一番简单介绍。下面就讲“无门关”。

“无门关”的来历是什么呢?各位看过禅宗公案的人都知道赵州和尚的一个著名公案。有人来参拜赵州和尚,向他提出一个问题,问道:“狗子还有佛性也无?”狗子有没有佛性。赵州和尚就说:“无!”狗子没有佛性。那个参拜的人进一步地问:“一切众生都有佛性,为什么狗子就没有佛性呢?”赵州说:“因为它有业识在。”这是一个公案。

我们有一点佛教常识的人来判断这个公案,肯定说赵州和尚的回答是和佛教常识相违背的。因为佛教常识都讲,一切众生都有佛性嘛,狗子为什么就没有佛性呢?但是大家一定不要忘记,这个“无”不是有无的“无”,是超越了对立的“无”,这个“无”是在给你一个思路。按照通常情况,你的思路会往前继续去想、继续去追这个问题。但是赵州和尚的回答就好像闸门关下来一样,一下子截断了你思路的水流,一下子将你的思路堵塞了。思路堵塞以后,你的前面就好像壁立万仞,无路可走。也可以说一下子把你推到万丈悬崖的边沿,你再往前走一步就会掉下去。如果那个时候能够掉下去,那就是禅宗讲的“撒手悬崖”,就可以真正地超越。禅宗的功夫就在这个地方,就是在你问答之间真正能够契入,一下子把你的思路堵住了,你不要再继续往前闪。一下子壁立万仞,你再找一个出路、找一个翻身的地方,你就算无门也能进去。如果你还在知识里面兜圈子的话,那你永远都没有一个入处。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