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人涅槃之后的境界怎么样?(3)

说过了上面四种涅槃的层次后,我还要顺带讲说一下唯识家所讲说的四种涅槃。这四种涅槃是: 1。自性清净涅槃-一切的法相真如,虽然会受外在的影响而有污染的情形,但是法身自性是清净不变的,具有无数无量的微妙功

  说过了上面四种涅槃的层次后,我还要顺带讲说一下唯识家所讲说的四种涅槃。这四种涅槃是:
  1。自性清净涅槃-一切的法相真如,虽然会受外在的影响而有污染的情形,但是法身自性是清净不变的,具有无数无量的微妙功德,可以无声无灭,澄明虚空,一览无遗。这个真如本性是一切有情万物众生平等共有的,与一切法不一不异,任何人都可以不假外求的证得这个清净自性。
  2。有余依涅槃-与前面所说的有余依涅槃相同,这时真如已脱离烦恼障,虽然还有微苦所依未灭,但是种种烦恼都已经了断,不再受众苦交迫了。
  3。无余依涅槃-能出离生死轮回苦海,烦恼既断,余依亦灭,所有微苦皆已离尽,和前面讲的“无余依涅槃”相同。
  4。无住涅槃-如前面的“大涅槃”一般,此时真如已出所知障,以大悲大智而应化世间,圆融无碍。因为有真正的慈悲心胸,所以不会贪着于涅槃境界的安乐,而能观照众生疾苦,倒驾慈航,常为众生的依怙。有了真实的般若智慧,必然不会沾滞于生死轮回的空假,而能觉知诸法的虚妄,引导迷津,常为众生的明灯。经上说:“因智慧故,不住生死;因慈悲故,不住涅槃。”能够证悟无住涅槃,就能悲智双运、染净俱超。好比“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的“天”一样,包容一切而不自以为包容,拥有一切而不自以为拥有,这种用而常寂的境界,就是菩萨不住一法而善运一切法的涅槃妙境。
  从以上各种涅槃的层次,可以了解涅槃的境界并不一定等到死亡才能证得,如释迦牟尼佛三十岁在菩提树下金刚座上早已证悟了涅槃,只是还有身体的依报在,为有余依涅槃;八十岁在娑罗双树下寂灭证入的是无余依涅槃;而佛陀五十年间行化各地、接应群机,过的是无著无染的无住涅槃生活,这种住而不住、应化自在的生活,才是真正的大涅槃。
  我们讲完了涅槃的种类和层次以后,为了使各位能更深一层的了脱尘劳、求断嗔恚,我接下来还要讲“涅槃之后安住在哪里?”
  二.涅槃之后安住在哪里?
  大家都知道:我们众生住在世间,住在五欲六尘的烦恼里,住在夜眠八尺的房子里,可是大家知道涅槃之后的菩萨、罗汉住在哪里吗?佛经里面说:“菩萨清凉月,常游毕竟空;众生心垢净,菩提月现前。”就是说涅槃的菩萨是在虚空之中。各位一听到住在虚空之中,心里也许立刻就会想到“什么都没有了、什么都消失了”的那种虚空,心里会感到害怕?不要怕!因为对证悟涅槃的菩萨来说,这个虚空是无所不在的空,无处不有的空,无相无不相的空,是“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那种千古亘在常存的空,住世时是一种清净满月的人格,出世时是一种自在明星的天慧;你如果懂得涅槃,那么,虚空宇宙之间,无处不为你的法身自性所遍满,毕竟空的境界,就是“处处无家处处家”的安住之所。
  佛经上曾经记载了这样一段典故:有一次,唐顺宗问佛光如满禅师佛涅槃后的情形说:
  “佛从何方来?灭向何方去?既言常无住,佛今在何处?”
  禅师就回答他:
  “佛从无为来,灭向无为去;法身满虚空,常住无心处。
  有念归无念,有住归无住;来为众生来,去为众生去。
  清净真如海,湛然体常住;智者善思惟,更勿生疑虑。”
  意思就是说:佛的法身遍满虚空,理体常住于清净真如海里,是无为而为,无住而住的,不可以一般识见忖度。而唐顺宗不了解“无住而住”的涅槃境界,就继续问禅师:
  “佛向王宫生,佛向双林灭;住世四十九,又言无法说。
  山河及大海,天地及日月;时至皆皈尽,谁言不生灭?
  疑情犹若斯,智者善分别。”
  因为顺宗只从一般世俗的色身生灭去体会佛陀的存在问题,不能了悟佛陀的法身理体是无所不在的,因此佛光如满禅师又再一次开示他说:
  “佛体本无为,迷情妄分别;法身等虚空,未曾有生灭。
  有缘佛出世,无缘佛入灭;处处化众生,犹如水中月。
  非常亦非断,非生亦非灭;生亦未曾生,灭亦未曾灭。
  了见无生处,自然无法说。”
  佛陀的法身等然虚空,没有生灭缺漏,只是我们一般人用世俗肤浅的眼光去分别,起了迷妄之情,以为佛陀也有生老病死的生灭现象,反而不能体悟这个等然虚空的真如佛性是不生不灭的。事实上佛为了救度众生的一大事因缘,从真如而来应化于世;因缘既尽则灭向真如而去,而法身“如来”、“如去”,不增不灭,佛陀这种不住一法的涅槃境界,纵然是禅定功夫深厚的大菩萨,如果还有一丝不毫的迷情贪住,也无法到达涅槃的清净世界,金碧峰禅师爱钵几乎失却慧命的公案,就是一个佐证:
  他虽然成道证悟了,能够放下对其他诸缘的贪爱,唯独对于这个吃饭用的玉钵爱不释手,每次要入定之前,一定要先仔细地把玉钵收好,然后才安心地进入禅定的境界里。
  有一次,阎罗王因为他的世寿终了,便差几个小鬼要来捉拿金碧峰禅师,金碧峰预知时至,就进入甚深禅定的境界里,几个小鬼左等右等,等了一天又一天,都捉拿不得;眼看没有办法向阎王交差,就去请教土地公,请他帮忙想个计谋,使金碧峰禅师出定。土地公想想说:“这个金碧峰,最喜欢他的玉钵,假如你们能够想办法拿到他的玉钵,他心里挂念,就会出定了!”小鬼们一听,就赶快找到金碧峰的玉钵,拼命地摇动它;金碧峰一听到他的玉钵被摇得澎澎地响,心一急,赶忙出定来抢救,小鬼见他出来了,就拍手笑道:
  “好啦!现在请你跟我们去见阎王吧!”
  金碧峰禅师刹那间大彻大悟,了知一时的贪爱几乎毁了他的千古慧命,立刻把玉钵打碎,再次入定,并且留下一首千古名偈:
  “若人欲拿金碧峰,除非铁炼锁虚空;
  虚空若能锁得住,再来拿我金碧峰。”
  当下进入了无住涅槃的境界。
  所以要进入涅槃的虚空境界,必须不染一丝迷情妄念,如此进入涅槃空境,则凡情不能扰,世道不足虑,就能无处不安住了。
  涅槃虽然是远离世俗而安住虚空之中,可是这个澄明空境却并非脱离现实生活而证得,那么这个离俗而又住世的涅槃生活,又是什么样的内容呢?下面我就和各位谈谈涅槃之后的实际生活面貌。
  住世的涅槃生活,至少要能随遇而安、随缘而住、随心自在、随机应化:
  1。随遇而安的生活-像六祖慧能大师悟真法之后,为了避开四处争夺衣钵的人,在猎人队中藏身了十五年之久。每天虽然也随着猎人们到深山打猎,可是只要一看到有什么小动物误入陷阱,总会设法开网放生,又常常在休息的时候对猎人们宣说佛法慈悲大意。逢到猎人们把打来的野兽升火煮食的时候,慧能大师就到荒山野谷找些可以吃的树叶、野菜回来,寄在锅里煮;人家笑他有肉不吃,他就说:“我只吃肉边菜!”这样刻苦艰难的群居生活,慧能过了十五年犹不以为苦,因为他早已体证涅槃常乐的妙谛,所以能随所遇而逍遥自在,安住于不说法而随时说法,不持戒而处处持戒的境界。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