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宣化上人讲:教育救国(2)(9)

所以那时候,我就义务教学,不要钱。我想,做老师是“为教育而教育”,不是为的钱,不是为的名,不是为的利来教书,所以就愿意提倡这个义务学校。“学生不需要收学费,老师也不要钱”,这样才真见得出老师是为教育

所以那时候,我就义务教学,不要钱。我想,做老师是“为教育而教育”,不是为的钱,不是为的名,不是为的利来教书,所以就愿意提倡这个义务学校。“学生不需要收学费,老师也不要钱”,这样才真见得出老师是为教育而教育,不是为钱而教育。“义务学校”就是这个学生有钱、没有钱,他都可以来读书,免得应该读书的时候,因为没有钱,就不能到学校去。

所以现在在万佛城,我想,这个地方这么大,人这么少,若要开办学校是最好的地方,我就试办,要提倡义务教学。这义务教学的老师,绝对不会罢工的。老师为什么要罢工呢?他就因为要求加薪,所以就要罢工。本来老师无论赚多钱,即使你是赚得最少的,也不应该罢工,也不应该争薪水。你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这是培福培慧的地方。若人人愿意做义务老师,我相信他一定尽心竭力,把所怀的抱负和智慧交替给下一代,交替给学生,他无所保留的来传授“孔孟心法”。

孔夫子也是义务教学

当孔夫子周游列国,也是义务教学。三千多个学生都跟著他吃,都跟著他住,跟著他周游列国,所以他说,自行束修以上。束修,就是送一点点的礼物,并不一定多少,没有价钱的。可以说是有教无类,才能把孔孟学流布到全中国,以及全世界,这都是义务教学所得来的。他凭什么吃、穿、住,因为那时候各国的国王,都知道孔夫子是一个有智慧的人,是一个大学问家,所以到哪个国家都帮助他,诚意送礼给他。因为他也不浪费,就用这个来养三千弟子,到处都是这样子。乃至于在“陈国绝粮”,没有东西吃,弟子几几乎都饿倒了,他还是那么样来支持著,提倡教学,提倡人读书。这是我们儒教的圣人─孔老夫子,他倡之于前,可是就没有人行之于后了。

所以现在啊,这私塾也要钱,学校也要钱,他们都知道“天命之谓钱,率性之谓钱,修道之谓钱,钱也者不可须臾离也”,都念错书了。这是很可悲的一件事。

孔老夫子在陈绝粮有一个小小的故事。他叫他门人去向范丹借粮。这个子路就贸贸然地说:“我去!我去借去!”就去了。范丹是个要饭的,但是他要了很多粮米在那儿存著。子路去到那儿向他借,范丹就说了:“我要出个问答,你若能答上,我就借给你;你若答不上,我没有粮借的。”子路就赶快问:“什么问题?我没有答不上的。”范丹说:“世上什么多?什么少?什么欢喜?什么恼?你若能答出这四种的问答,我就借给你米;不然哪,我要的米很辛苦,我不借给你。”子路他很快就答了,说:“世上星星多,月亮少;娶媳妇欢喜,死人恼。”范丹说:“不对!不对!”子路就说:“我这么答,这是再没有这么好的,你怎么说不对呢?你就是不想借米给我嘛!”范丹说:“不是!你的确答得不对。”子路就很不高兴地回去见孔夫子说:“这要饭的,我和他借粮,他不借给,他要我答覆他的问题,我答覆的是恰到好处,可是他说不对。”孔夫子问他:“什么问题啊?你说一说看!”子路就一五一十地照说了。孔夫子一听,说:“你是答得不对。”子路就说:“范丹说我答得不对,怎么老夫子也说我答得不对,那怎么样答覆呢”孔老夫子说:“你这样答覆,“世界上小人多,君子少;借的时候欢喜,要的时候就恼。”你再去试试。”子路半信半疑地说:“你这个答覆不一定有我那一个好。”孔老夫子说:“你不要管好不好,你回去再试一试,他一定借粮给你。”子路回去就说了:“我对上了你这个问题,我现在有答覆了,会对了!”范丹说:“哦!怎么样答覆的?”子路就说:“世界上小人多,君子少;借的时候欢喜,要的时候就恼。”范丹说:“啊!你明白这个啦!那好!我借给你,我要的时候,你不要恼。”子路就把粮借回去了,三千门人才不饿死。

彻底改革教育的方法

那么我们万佛城,是要从这儿彻底改革教育的方法,要培植将来治理国家,给人民谋幸福,给国家谋治安,天下不要这么乱。这乱源就是一个“钱”。乱了,所以才相争,相夺。战争都是因为争这个钱。好像二次大战,德国在世界上,得到很多黄金,这黄金不知有多少。德国被人打败了,这批黄金丢了,不知道跑到什么地方去了。现在德国还和俄国要这黄金,说:“这个黄金是我的,你不能抢去啊!”现在这个争执还是很大的。

所以我们做老师的,能把金钱看淡了,能来义务教学,这是空前没有的,可是不能说绝后。因为我们现在提倡义务学校,将来造就人才,也要这么清廉,这么廉洁,这么样做事不求报酬。所以我说:“这世界坏,教育人士要负一部份责任,其余的就是这个宗教人士,还有国家政府人员,以及家里头也要负一部份责任。因为都不负责任,都是火烧眉毛顾眼前,有钱就享受。因为这样子,所以把世界搞得乱七八糟,落花流水,人人在那儿作战;家与家战,国与国战,乃至世界都成了一个大战场,大火坑,把人类都杀光了,死光了。我鉴于有这种情事,所以提倡义务教育。”

一项最安心的抉择─义务教师的相续到来

仁德 文

十二月九日中午,为响应宣公上人所提倡教学不为薪水,义务造福他人的神圣理念,曾瑞平夫妇和朱孟华女士,由台湾抵美,稍后又有张梅蒲老师来到。自觉与佛有缘的曾老师,他的儿子目前就读培德中学,他表示:要有良好教育,品德观念的培养很重要。知识易得,学生如果没有内在品德的修养,很容易就变坏了,而圣城是个成长的好环境。所以他呼吁更多的人来参与这份意义无尽的教育事业。

曾就读佛学院的朱老师认为,佛法应该生活化,她希望毫无保留地贡献所学,使更多人获得法益。她也渴望能入法界佛教大学,以便教学相长。

拥有数十年教学经验的张老师,希望更多的父母子女都能到这块清净的园地,培养开阔平等的心胸,奠定清明公正的人格基础,使自己和下一代,走在光明的康庄大道上!曾经身无三十六年天主教徒的张老师表示:卸下二十一年的教职,来到圣城从事义务工作,是一生中最幸福的事,也是一项最安心的抉择!

欢迎义务教师团

◎陈心平 文

来自台湾的教育人士,于八月十日下午抵美,其中包括姜吉甫、李传喜、曾俊隆和陈文哲等四位老师。他们预计将在万佛圣城内的培德中学及育良小学,担任义务教师,响应宣化上人的理念。

在机场,受到万佛圣城的四众弟子,以及培德中学学生代表热烈地欢迎。随后一行人前往国际译经院。宣公上人的电话这时远从夏威夷打进来,并由扩音器中,一一慰问四位真诚奉献、热心教育、不求名利的老师们,并告之将尽快抽空与大家在万佛圣城会面。上人关怀爱护之情,经过这通电话,顿时充沛荡样在贵宾室内。每位在座的人,都感觉温馨无比。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