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所有善根 心心回向--正如法师(2)

净土法门 非常强调回向。《无量寿经》说:“作诸功德,信心回向,此诸众生于七宝华中自然化生,加趺而坐。”又说,“以此回向,愿生彼国。其人临终,无量寿佛,化现其身,光明相好具如真佛,与诸大众现其人前,即随

净土法门非常强调回向。《无量寿经》说:“作诸功德,信心回向,此诸众生于七宝华中自然化生,加趺而坐。”又说,“以此回向,愿生彼国。其人临终,无量寿佛,化现其身,光明相好具如真佛,与诸大众现其人前,即随化佛,往生其国,住不退转。”《观无量寿经》说:“以此善根,回向願求生于西方极乐世界。”又说:“以此功德,回向願求生极乐国。”《阿弥陀经》说:“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願生彼国土。”“世尊我一心,归命尽十方,无碍光如来,願生安乐国。”《往生论》一开头便这样宣告了造论的宗旨:願生安乐国。净宗高唱:信願行,为往生净土三大资粮。其中願,也就是回向。无求生净土之願,则不生净土,这是必然的因果关系。

所有善根 心心回向

念佛是善根,乃至布施、持戒、一毫之善都是善根。这些“所有善根”,发挥作用,关键是回向。如果所有善根,回向往生西方,那么一切善根都是净土正因。假如念佛之善根,回向人天果报,那么念佛之善根也将成为人天果报之因,这个很明白。

心的含义很多,这里的“心”,是指意念,如言“举心动念”。《金刚经》说:“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经中所说之“心”,也有举心动念之意念的含义。“心心”,就是指前后每一个举心动念。

真是好东西!
“所有善根,心心回向”,对念佛求生西方者来说是至关重要,但是,一般念佛人并不知识。纵然,有念佛人读到这句经文,然而却轻意忽略了,非常可惜。念佛回向的人很多,但是,懂得“心心回向”的人并不多,而能作到“心心回向”的人更是少。为什么古今中外念佛人不可计数,而往生者却很少?原因固然很多,但念佛人没能作到“所有善根,心心回向”这句来自《无量寿经》中阿弥陀佛的精华话语,是个重要的原因。

“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是往生西方的关键之所在。如果这八个字变成“所有善根,有时回向”,这便出问题了。上午回向净土,下午回向天上,明天回向人间果报,朝东暮西,志愿不一,则难往生。刘居士刚才念佛完毕才刚刚回向往生,“愿生西方净土中……”回向文刚刚语止音落,忽然想起荣华富贵事,心想:“阿弥陀佛!保佑我加官进爵!”前一愿願生西方,后一愿人间福报,前一念回向西方,后一念便偏离了回向心,偏离轨道,念念回向,念念杂缘,像这种情景,阿弥陀佛纵有广大願力也无法度你上西方,因为你意愿不高,因为你志向不明,因为阿弥陀佛国土那是个绝对尊重众生自主权的地方。

在这方面,大势至菩萨有亲身体会,感触至深。他在《楞严经》中说,“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阿弥陀佛犹如母亲,佛视众生犹如佛子。儿子离家出走,母子分别,母亲时刻惦念孤儿,但孤儿从不想念母亲,并且“逃逝”逃避,躲得远远的,让母亲找不到,母亲“虽忆何为”?母亲思念死也没有用。但是,“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母亲想见儿子,这时儿子也想见母亲,母子想见的心念强烈无间,那么母子很快便相见了。大势至菩萨最后总结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忆,就是念佛回向心。“如母忆子”“子若忆母”、“净念相继”,表达的都是念念回向心。

有人要问:心心都在回向,那么其他事都不能作了?也不能上班工作了?因为上班做事,心自然就跑到这里来了。应该明白,念佛回向不碍生活工作,生活工作不离念佛回向。净业行者刚开始念佛时,确实是杂念纷飞,离开佛号,人我是非就来了。就是在念佛回向时,也是杂念间起,这很正常。由于众生沉伦已久,污染巨深,执著坚固,杂念成性,想要在极短的时间内作到心心回向,的确有困难。但是,勿灰心!只要念佛人有信心有恒心,不断反复熏修,不久的将来心心回向是可以达成的。达成心心回向,也就“念无所念,无念而念”了。君不闻“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虽工作做诸善业,但不执著;虽不执著,但生其心,正念了了分明,願生之念历历在前。当然,这境界是高了些。不过,精进念佛人一定会有这个过程的。将“所有善根”,于每一举心动念时,统统回向往生极乐世界,决定往生。

净业中还有回向文和回向偈。回向文,大家常见的有:莲池大师的《回向文》:“弟子众等,现是生死凡夫……”;慈云法师的《一心归命》;大慈菩萨的《回向文》“十方三世佛……,等。回向偈较常用的有“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回向偈和“愿生西方净土中”回向偈等。有人问:念那一种回向比较好?答案是依各人爱好而定,选择那一种都很好。如果你还没主意,那么建议你用“愿生西方净土中”回向偈①。此偈简明易记,但有人觉得其单求自己往生,故有欠圆满。但是,如果你念此偈后,能加入成佛度生之观想,那就圆满了。如果,你连这个简短的四句也念不来,那你就观想“求生西方”好了。

有人疑惑:願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这样回向之后,自己的功德会不会变少变无?我现在有两个苹果,分一个给他人,自己自然少了。看来这种担心是合理的。但是,功德并不是这样子。你将功德回向给众生,功德不但不减少反而会增加;越是舍不得回向给众生,功德就越少,因贪著故。比如一盏灯引燃另一盏灯,引燃的灯越多,光亮就越大。回向得完完全全,三轮体空无执着,也就是“回入去却分别心”,功德便扩展到无有限量。有设限,功德当然有限,没有设限,功德当然无限。

什么时候念回向文比较好呢?如果是依仪诵文回向,当以念佛诵经完毕回向,也可以在夜课完毕总回向。如果只以“願生西方”四字为回向文,则念佛毕即可回向。

上面,提到念佛求人天福报事,当今这个现象相当普遍,这里也顺便说明一下。念佛求人天福报,真实讲很可惜,也是最大的浪费。我常为念佛人比喻说,念佛功德就像摩尼宝珠,或喻千万两金,现在你以念佛功德回向世间福报,就好比拿无价之宝的摩尼宝珠、或千万两金去换一餐饭,值得吗?可惜否?印祖在《增广文钞》卷一《与陈锡周居士书》中就说过:“凡礼拜读诵大乘经典,及作一切于世于人有益之事,悉皆以此回向西方,不可唯以念佛回向西方,其余功德,另去回向世间福报,则念不归一,便难往生。须知真能念佛,不求世间福报,而自得世间福报(如长寿无病、家门清泰、子孙发达、诸缘如意、万事吉祥等)。若求世间福报,不肯回向往生,则所得世间福报,反为下劣。而心不专一,往生便难决定矣。”虽然如是,但经中也有说到,“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那是指“一称南无佛”的菩提种子成熟后的事了。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