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2009年少林寺机锋辩禅活动感受——衍涛

学佛网摘站---学佛网,佛,阿弥陀佛,在线念经,在线念佛,念佛,在线诵经堂,在线念佛堂,在线修行,法宝流通,佛教博客,佛网导航,净土,西方极乐世界,净空法师


2009年8月29日~30日少林寺第三界问禅活动如期举行,此次问禅是末学第二次参加问禅活动。参加两届活动感触颇深。下面就问禅期间同少林寺,及各位参加活动的法师,以及评委的感受做一下小结。

末学亲历两次问禅活动,相对于其他参加的法师,有很多不同的更深刻的感受。少林问禅活动是一个新生事物,因为在此之前这种形式是没有的,对于一个新生事物,我们不能用特别苛刻的标准要求他,我们首先要向对待一个新生的婴儿对待他。问禅活动是新生儿自然有很多的不完善,但可以肯定这种活动会带给后世很深的影响。较上次问禅活动相比,这次活动突出了个体,每个人都不能滥竽充数,都必须完成互辩 活动,而且需要反应敏捷。但这其中也存在很多问题。表面上是突出个体了,但因为问禅活动不是针对个人的机锋辩禅。而是要通过形式面向公众。如果有学识,有证量的辩手说出的话,自然在公众面前会起到很好的效果,如果辩手没有证量也没有关系,但在辩禅中依教奉行,也不会出现大问题。假如辩手自己不明白,而且在辩论中没有依教奉行,说出的话在公众面前自然负面影响很大。希望在今后的问禅活动中能做到标准化、公开化、慈悲化、公平化、辩手高层次化、切入主题化。

标准化:

佛家宗派非常多,要找到各宗共许的一个标准,确实比较困难。但这也不是不可以找到,因为问禅活动虽然专指禅宗,但禅宗自古不离教下,没有教下的禅是没有根基的。如果离开教下谈禅,自然会落到狂禅、口头禅。所谓“通宗不同教,开口便乱道”在辩禅过程中可以用教下 的标准,因为禅确实很难找标准。如果不立标准很容易让公众产生狂禅、口头禅的感觉。试问这样会把公众导向何处那?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 以请懂教下的法师和学者作为评委,或者交代评委按照规定的标准评分。比如可以引用典籍围绕主题阐述。没有引用典籍的应该不能获得高分 。

公开化:

在末学观察评委的时候,发现评委评分标准不能公开。这就在公众中产生了不明确的态度,大家会疑惑评分的标准。辩手在辩禅时候也不 知道朝何方向入手。在问禅活动中末学建议。把如何能获得问禅高分公开化。

慈悲化:


在问禅的时候要围绕主题入手,很多辩手在问禅活动中提出的问题,辩禅题目不搭界。想到什么就问什么,甚至回答者也是答非所问。但 评委却能给这样的辩手高分。或许这样的辩手有证量,但我们这个活动是面向公众,就要考虑到公众对命题理解。如果不考虑到公众对佛法的 理解,那这个问禅活动只能起到佛教表面繁荣的景象。

公平化:

在辩手互辩过程中,末学观察到一个问题,就是一号负辩的位置永远是一号位置。最后一名辩手的位置永远是最后一名。如果在主辩下来 后每个辩手都换位置,那么这种场面会改变,会做到公平化的原则。如果不换位置也可以,但在发言的时候要换次序。这样也可以做到公平化 的原则。

辩手高层次化:

佛教讲无我,而辩手讲我的存在。这就与佛法相违背。佛家讲观心无常,而有的辩手讲心有多个。这于佛法相违背。说明辩手在选拔的时 候,缺乏有扎实的佛教理论基础。

切入主题化:

辩手在辩论的现场不能很好的阐述命题,有的辩手阐述的云山雾罩。举一个例子,一个算命先生讲的话是否都能听懂?如果让人听懂了这个算命先生就让人感觉不到他的高了。他之所以让人感觉高,正是因为说的话让人似懂非懂。辩禅现场也有此类现象。朗诵一些诗句可以,但大家似懂非懂是否让人感觉到高深莫测那?应该把自己朗诵的解释清楚。不能本末倒置,问禅变成了赛诗会。毕竟我们说的话要让人能听懂。

上面末学提出一些建议,但这些建议不一定都完全正确。末学提出建议的初衷,是希望今后的问禅活动越办越好。少林武术名满天下,少林寺在借用武术这个桥梁,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的同时也传播了佛法。少林寺方丈永信大和尚用睿智的眼光看到,光用武术传播发扬文化是不够的,还要用问禅的形式发扬禅宗文化。目前少林问禅活动办了三届,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少林问禅会成熟的。到那时候回过头在看我们今天是多么的有意义。就个人讲在问禅活动中也有很大的受益。比如在少林寺学到很多宝贵经验。在日常生活和法师的交流中感触颇深。且借少林寺 之禅宗祖庭及武学宝地,也得到了加持。身体素质得到了提高,少林寺真实人杰地灵。

编辑:晏如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