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实用问答(四)日常心行(4)

95、问:虽愿往生,但一时还不能信入专修念佛,有什么办法帮助起信吗? 答:专修念佛,虽然看起来简单,但却是佛法当中最高超的法门。「只要念佛,任何人都可以往生成佛」,这在一般善根不够的人是很难相信的。《无

95、问:虽愿往生,但一时还不能信入专修念佛,有什么办法帮助起信吗?

答:专修念佛,虽然看起来简单,但却是佛法当中最高超的法门。「只要念佛,任何人都可以往生成佛」,这在一般善根不够的人是很难相信的。《无量寿经》称之为「明信佛智」,说「难中之难,无过此难。」《观经》则是通过很长篇幅先说定善、散善的修法做为铺垫,最后才付嘱持名一法。《阿弥陀经》直接称为「难信之法」,而由六方诸佛出广长舌相来证明。所以一时不能信入专修念佛,可以说是很自然的。那么可以通过解、行两方面来努力。

「解」就是理解。那就要多看有关讲述专修念佛的教理著作、有关记载专修念佛的往生实录,还有一些因果报应方面的书,从中感受弥陀慈悲愿力的伟大、名号具足万德,以及自己的下劣无能。

「行」就是行持。要怀真实心、谦下心老老实实去修行。真实修行的人,越是修行,越是发现自己是一个不会修行的人。比如真的以严持净戒的标准来衡量,才发现自己做不到;真的要求自己做一个孝子,才发现是那么的不容易;真的想行布施,才知道自己心里总有舍不得,总有自他人我的分别。这样,随着善行的积累,一方面善根更加累积深厚,一方面心地就更加慈软起来,加上闻熏有关教理、感应的作用,所谓「解行并进」,渐渐就能信入专修念佛了。

看书要有选择,行持要出于真诚。如果是看圣道门修行方面的书,因为理念不一样,就会比较不相应。虽然也在行善修行,如果夹杂虚伪名利心,又很骄慢,就会认为自己很会修行、很有德行。学佛时间越长,「我」也越大,这样也不相应。

《无量寿经》说「谦敬闻奉行,踊跃大欢喜。骄慢弊懈怠,难以信此法」,《观经》说必须「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修持净业三福,正是这个意思。

96、问:专修念佛之前与专修念佛之后的,同样行善,二者之间有什么差别吗?

答:那自然是有很大差别的。比如仪仗侍卫人员,单独出行和随从国王出行,那是完全不同的。侍卫人员虽然张三、李四姓名不同,但随从国王之后,就失去了个人的身份,而统一于国王的旗下,百姓敬之,犯者论罪;虽然还是原班人马,如果自己纠合在一起,即使每一个人本领再大,也不过是百姓之一,并没有特别的尊贵。

念佛如同国王,诸善如同百姓。专修念佛之人虽行众善,但他并不认为自己在行众善,而完全归功于念佛;如果一定要论说他们自己的善行,那一定是很觉得惭愧甚至无地自容。如同国王的仪卫完全承用国王的威德,他个人是不会认为自己有任何威德可言的。没有专修念佛的人,虽行众善,如同百姓没有国王的领导,形同乌合之众,只能论说个人能力的大小,但再如何的有能力,和国王的威德那是不能相比的。

善导大师把没有信入专修念佛所行的诸善称之为「随缘杂善」,说靠这种善的力量想往生弥陀的报土,那是不够的;而将归命弥陀心中(《观经》所说至诚等三心)所行的善,即使再小、再少也都一一称为「真实业」,回向必得往生。

所以就行善来说,专修念佛人所行的善,即使看上去再微不足道,也是上上等的善,因随附于念佛之后,与念佛成为一体,不执为自己的功德,法尔具有空性无我的性质。而杂行诸善,即使再多也不是真实之业,因为没有达到空性无我。

又比如成语所说点铁成金,铁和金是没法相比的,但本来是铁,经灵丹一点,铁就成了金。凡夫所修人天诸善,若因若果,皆是颠倒,皆是虚伪,本不足言,但一旦纳入专修念佛,经过名号灵丹一点,原来的杂善就成了真实之业,现生的凡夫进入不退位。这真是不可思议。

有人认为专修念佛的人不行诸善,那是错误的;不过虽行诸善,但一点点也不自认为自己有善功,而全归功于念佛罢了。

97、问:专修念佛,佛堂应该怎样布置?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