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面一问:出家学佛跟在家学佛,在成就上有没有高低的差别? 没有,决定没有。在家学佛跟出家学佛是平等的,无论是讲断烦恼、学法门、成佛道,没有两样。这个事实诸位可以在《华严经》末后这一品“五十三参”里面见到。这五十三个人都是法身大士,都是《金刚经》上所称的诸佛如来。而这里面五十三位以出家身分的只有五位,其余的全是在家身分,而且这个里面的人物,男女老少、各行各业,都能够作菩萨,都能够作佛,所以他是完全平等,没有差异。出家跟在家不相同的地方在哪里呢?那是个人的选择,正如同你在这个社会上,你读书,你选择的学科,有人喜欢读文学,有人喜欢读哲学,随你的爱好去选择。踏进社会,社会里面各行各业,也任凭你自己选择那一个行业,出家也是社会里面一个行业。这个行业就是续佛慧命,教化众生,要用现代的话来说,佛教是教育,我选择佛教教育这个行业。既然选择这个行业,就要担负起佛教教学的工作,使佛教育能够延续,能够发扬光大,我们将这个工作就做得很圆满,做得很好。差别就在此地。 还有一个同修问的问题,这个问题问得也很好。他说:念佛会念到打瞌睡,精神提不起来,身体支持不下去,要如何克服? 这是初学的人往往有这个现象,这种现象实在讲是功夫不得力,不是你才有这个现象,这种现象自古以来在初学这个阶段普遍的存在。释迦牟尼佛在世,他讲经说法大会里头也有不少人在打瞌睡。所以这是一般的现象,也可以说是一个正常的现象,你不必忧虑,但是要用另外一个方法来克服。大概念佛念到打瞌睡,多半在止静的时候,就是我们常讲打坐的时候,打坐闭着眼睛念佛,没有多久就睡着,打瞌睡了,这叫昏沉。另外一个现象呢?坐在这里是坐立不安,就是妄念特别多,七上八下,这叫掉举。这都是用功不得法,功夫不得力,但是这两种现象一定要把它克服。 如果是昏沉,你就起来不要再坐了,起来什么?经行,经行就是散步,散步念佛。或者用拜佛,恭恭敬敬拜佛,拜几十拜,拜一、二百拜,你这个瞌睡自然就没有,所以你要懂得如何来调适身体。如果是妄念太多,妄想纷飞,这个时候你就定下来,你可以用打坐,用这种方法,精神着重在佛号,或者带一点观想也不妨,我们供的这个佛像,观想佛像,使你这个精神集中,你的妄想渐渐就会少。或者是观想佛在经上所讲的理论,讲的这些道理,总而言之把那个念头转过来,不要让杂念、妄想继续的去发展,这样就好。在佛经里面,“三十七道品”里面,七觉分就是讲求对治这两种毛病,它的方法很好。诸位可以把“三十七道品”七菩提分里面所说的这种方法,你去找出来看看,你好好的去研究,能够用得上。 下面有一个问题,他问的是:我们在家人如何在混杂的家庭中,脱离烦恼与无明? 这个问题很大,不容易答复,也真的很难做得到。家庭是一个小社会,特别是现代的家庭,问题确确实实是多。古时候宗法制度底下的家庭,虽然有弊病,我觉得比现在这种开放式的家庭弊病少,现在的问题比那个时候还要多,还要复杂。你要说到底那一个好,那一个不好?这个话很难讲,没有绝对的标准。还不如由佛法因果的道理上来看,那才是真正解决问题,真正避免知见的分歧,能够得到一个圆满的答案。什么样的因决定有什么样的果报;换句话说,你没有能达到超凡入圣,无论在什么样的社会制度之下,无论在什么样的生活方式之中,你总没有办法脱离因果的定律,这个才是事实真相,这才是事实的真理。如果在家庭当中,脱离繁杂、无明,你一定要依照佛陀的教学去做,最重要的——忍辱,菩萨修行纲领里面布施、持戒、忍辱、禅定,这个很重要。真正依照这六度去做,你这两个问题都能解决。布施是牺牲奉献,为家人服务,这是布施,我为家庭每一个份子工作服务,不求报酬。持戒是守法,所谓是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无论做什么事情,有条理、有程序,丝毫不乱,规规矩矩的做,这个就是持戒。忍辱有耐心,能够忍让。然后讲精进,精进是天天求进步,今天过得比昨天更好,明天过得比今天更好。禅定是胸有主宰,不会轻易被外面境界所动摇,这个样子你就能脱离烦恼,这些繁杂的事情,你就能够摆脱。末后是般若智慧,智慧能破无明,你在生活当中、在工作当中、在应酬当中,你面对着人事物这些复杂的现象,你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丝毫不迷惑,这就是破无明。样样做得很周到、很圆满,你自然不生烦恼。所以菩萨行门当中这六个纲领,也是我们生活的纲领,非常有效果。 这些理跟事都很深很广,特别是在《大般若经》里面,讲得可以说是非常的透彻。但是《大般若经》分量太大,一般人很难读诵,部头太大。古时候这些大德也发现这个问题,所以将这部大经做了一个节要,里面重要的经文一条一条的节录下来,重复的、繁杂的尽量来避免,把它简化,变成了十卷,我们现在精装本一本。这个经就在这个面前——《大般若经纲要》,这是清朝乾隆年间葛慧居士编的。能够依照这本的理论、方法去修行,你这个问题就解答了。我们现在也在选讲这部经,分量还是太大,没有办法完全讲,只在里面挑选,挑选与我们日常生活有密切关联的,我们提出来研究讨论,对我们生活、工作都会有很大的帮助,这是一部很好的书。 下面有一个问题。他说:我是一个出家人,受不了环境的诱惑破了戒,该如何真正忏悔? 我想你这个问题,也是现代社会一个共同的问题。不过你很难得,你能够说出来;许许多多经不起诱惑破戒的人,他不好意思说出来,不敢面对现实,你能说出来已经算相当不错了,相当的难得。谚语常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我们明白这几句话的道理,我们就晓得应该怎样修忏悔法。其实佛家在行门当中,严格的来说,从初发心一直到成佛,就是修忏悔法,忏悔法里面最重要的,就是改过自新。我在过去讲经的时候也常常提到,佛家有许多术语,但是许许多多的术语现代人曲解它的意义。譬如我们常常听到的“开悟”,什么叫开悟?忏悔,什么叫忏悔?看到这个开悟觉得很玄,很不可思议,好像一开悟一定就有神通,就有特异功能,会联想到这些,其实不是的。什么叫开悟?知道自己的过失就开悟了。一般人自己犯过,不晓得自己的过失,迷惑颠倒,佛没有办法帮助他,佛能帮助谁呢?能帮助那些自己知道自己犯过的人。所以我讲解开悟,我就是这个说法,你知道你自己犯过,你就觉悟,你就开悟。你能够把这些过失改过来,以后不再犯了,这就是真实的忏悔,这叫修行,功夫!你真有功夫了。希望大家对于这些名辞术语不能够曲解,不能够错解。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