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音老人:佛法修证心要问答集《五》(3)

答:这种简易禅法于事忙人最适用。你能每天做数十次,日久功深,自然于不知不觉中打成一片,而归家稳坐矣。 211 问:座下“断”念法,即于事忙或心念外驰散乱之际喊一声“断”。 答:不一定喊“断”,一觉即行。 21

  答:这种简易禅法于事忙人最适用。你能每天做数十次,日久功深,自然于不知不觉中打成一片,而归家稳坐矣。

  211
  问:座下“断”念法,即于事忙或心念外驰散乱之际喊一声“断”。
  答:不一定喊“断”,一觉即行。

  212
  问:座下很少忘记保任,干活休息也一样。有时一想观音圣号或弥陀圣号,耳边自动响起念佛声,甚至流行歌曲也是一样。怎么办?
  答:这耳边的一切音声,均不可睬它,任它自生自灭。

  213
  问:有时在念头上没觉察,念尾巴上才知道。
  答:这是觉迟了,力量不够。要看话头,念头一来就化空它。如念头转了个圈才看见,那是看的话尾巴。所以禅家说:“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观照的好处就是,念头来了就知道,境界来了,有的觉照在前有的觉照在后。顺境不易察觉,而恶境界却易觉察。

  214
  问:《般若正观法门》中讲观的问题,要求从心窝处起观,不取舍之,而避免某些学人因过于集中头部引发高血压之类病症。对吗?
  答:观心是观心念起处,不随之流浪。即念起即觉,一觉即空。既不著在心窝、头部,也不著在丹田或脚下。持咒也只是“心念耳闻”,不著处所,松紧须随时调整,不可过紧或过松。

  215
  问:下座观照,应了了觉知。我起了什么念,应该清楚,是吗?
  答:起念要知道,但不能跟它跑。不能记住这个念,念起即觉,一觉即空,像水上画图一样。

  216
  问:如何观心?
  答:心者即念头,念头来了就化掉它,不跟它跑。起初是通过持咒化掉妄念,看见念头,念头就没有了。定力增强到一定程度时,念头来了不用化,自己就化了,直到寂而常照,照而常寂。了了分明即照,不动就是寂。起妙用时,应缘接物时就起念,不应缘时就没有念,这是最好的禅法。观心是佛法的根本法门。

  217
  问:“观自在”就是对事事物物不粘着,也不偏废,一切都是自自然然的。如雁过长空,不留痕迹,就这样老老实实地随缘度日就行了。这种理解对吗?另外,我与丈夫将在元月27日开始打七。
  答:你的体会非常正确!就这样老老实实地随缘度日是了。所谓“随缘消旧业,更莫造新殃!”也就是“饥来吃饭,困来眠”的一种绝学无为闲道人的平常心是也。
  你们夫妇真是好样的!既能于理上醒悟,更不废事修。于此苦寒时节,不忘打七用功,将来定能证成大道,圆满菩提。

  218
  问:对下座的观照功夫,其下手处,仍未明白。今观照似有三种下手法,请师开示。(一)直下观照妄念,不取不舍照之。(二)观照心念起处,念起即觉,不随之攀缘流浪。(三)观一切事物皆如梦幻泡影,皆属无常幻化之物,应远离贪著。
  答:前两种看起来似两种,其实是一种。因能念起即觉,即直下观照妄念,不然不能念起即觉。不随念转即是不取,念来只是不随之转,而不是压它不起,也不是讨厌它而舍离。故二种是一法也。第三种很好,除对妄念调治外,对事境须如此观照。
  
  219
  问:弟子采用上面的第三种方法,这样是否符合上师要求?
  答:只观境,不观心念,会随念流转。(因为妄念在不对境时,还是流动不息,所谓“家贼难防”,不是不对境就一念不生了。)仍是无用,必须双照才行。

  220
  问:有人说:念念不停留也是修行中的过程。但按师父的开示,念念不停留是本性的大机大用,请师父再为指点。
  答:“念念不停留”,如还有个念念不停留在,就不究竟,仍要化去。我说的“念念不停留”是用,“当下即是空”,不需用心去化。

  221
  问:“照而常寂,寂而常照”,究竟起念不起念?
  答:照即是用,即是念念不停留。无念之可念,无起之可起,法尔显现,自然应缘。

  222
  问:我们平时保的就是这个灵知吗?
  答:对,就是保这个灵知,而不是保空,不是守住那个空境。念头来了不睬,不睬就是灵知。

  223
  问:我们做事时也要了了分明吗?
  答:对啊!我们念咒时听得清清楚楚,也是了了分明,咒不清楚就不是了。不是除了这个之外还有个了了分明。到一定的时候,“啪!”一脱,脱的时候还是了了分明,什么都没有,唯一真性现前。

  224
  问:《六祖坛经》说:“善知识!又有人教坐,看心观静,不动不起,从此置功。迷人不会,便执成颠,如此者众。如是相教,故知大错。”这两点怎么矛盾了?
  答:“看心观静,不动不起”,这是压念不起,故大错。现在叫你观照,是叫你看着妄念的起处,不跟它跑,而不是压念不起,故不相同,没有矛盾。

  225
  问:平时用功无非是息妄显真,但《圆觉经》说:“善男子,但诸菩萨及末世众生,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这似让人无法把持。所以弟子在平时观照和静坐观心时,总觉得左右不是,不能确定具体方法,又怕念起,又怕犯压念的毛病。
  答:让你观心,不随念去,就是不起妄念。平时不故意起念头,不向外攀缘,而当妄念起时也不执着妄念。念起即觉,不随逐、不压制。只是了了觉知,不起分别。这就是“于诸妄心亦不息灭”的用功方法。

  226
  问:下座后,对境生心,为境界所转,当如何用功?
  答:下座要时时观照。这个更难,因为人都是跟着境界跑。刚刚下座时还有个定境,知道看着自己不要乱动。可是,在事情上一做一滚,就忘记观照了,跟着境界跑了,与平时没打坐时一样的乱七八糟,这就不好。所以,我们上座的时候要死心塌地地心念耳闻,下座的时候要绵密观照,不要忘记。但是我们在境上也容易忘记,和几位朋友一谈心,什么事情一做,马上就乱了。念头来了,要赶快拉回来,观住自己。一定要做这个功夫,否则就不能上路。功夫到后面,观熟了,就不要观了,再观就多事了。所以,先下手要“观”,做到后面就不要“观”了,把这个“观”字忘掉才能进步,功夫才能上上升进。再更进一步,连“忘记”也没有了,那功夫就由有为进入到无为了。功夫就是要由有为渐渐地进入无为。无为一下子是做不到的,开始一定要有为地观,就是有心地做功夫。到了后来,无心做功夫,什么功夫都没有了,就更进一步了。

  227
  问:有人认为心中心法下座后的观照,没讲清楚,而台湾禅师来传的观照有下手处。他认为观照即是法法平等,不起分别。做任何事,均要清楚,每个细节都不忽略。在观照中,当下即了,要念念不停留,如有停留即有不清楚处,即是妄心。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