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 问:愚现在修法,以稳妥前进为原则,下座后注意饮食及休息充足,以为助力。此是否属身执? 答:修法本应注意保养色身,所谓借假修真,何有身执之嫌? 194 问:我这星期觉得障重,天天在修第二印,准备修一至二星期,可以吗? 答:可以。更重要的是要明白什么叫障重?“障”没有个东西,你把它拿出来看看。所以说障是虚幻的,还是心啊,是心著相了。还是心没死透,心死透了就有力量了。所以,月藏问文殊菩萨:“明知生死本空,为什么我偏偏受生死流转呢?”文殊菩萨说:“其力未充。”力量从何而来?关键在于心必须死透。如果真知道这世界上一切都是假的、空的,那自然就有力量。但是如心不清净,没死透,没有真正知道这本性是不垢不净、不生不灭的,则不行。所以还是理性认识不够。禅宗讲:大死之后才能大活。你死得不透,或半死半活,不行啊!所以我们一定不能着相啊! 195 问:如何保护? 答:开悟并不难,但要保护它却不易。不保护它就会跟着念头跑,杂念纷飞,乱七八糟的事全来了。所以必须绵密保护,才能将妄习消光。但护念不可死,更不可执着。只一觉,拉回来即可。这就是念起不随。外面的事情都是空花水月。《圆觉经》说:“知是空花,即无轮转。”缘起性空,知道一切都是假的,不跟妄念跑。一切随缘,因缘是这样,我们就这样做。尽管做事,一点不动心,为了众生做一切事而心不粘着。能时时这样做,不须几年,即“皮肤脱落尽,唯露一真实”,就能大放光明,神通显现了,但也不能执着神通。识得本来后,还没有归宗,跟念头跑时,要像牧牛一样,用鞭子打它。哪个祖师不是这样做功夫的?我们修心中心法,打开了,见到本性,与一念不生了了分明时也没两样。但要亲证一回。噢!原来什么都没有,而了了分明。开悟是方便的,但要绵密保护,这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夹山和尚在船子和尚那儿开悟后,赶快到山上去保护十八年。识得本性后打坐与没有识得打坐是两样的,识得后打坐就是保护它了。念头来了不睬它,行住坐卧中,时刻保护,保护自己不要着相。 196 问:上座安心修法,下座绵密观照,时时让自性现前,如此用功下去,时节因缘到来,就不愁不开悟了。以上知见正确吗? 答:知见不错。 197 问:心中心法后半部如何修? 答:观念头起处,不跟念转,差别境当前也不为之心动。这就是禅宗保护本性的修法,这样修下去,就能了生死。 198 问:关于“心念耳闻”,我感觉若注意“耳闻”,又注意“心念”,心易乱,究竟如何是好? 答:耳闻是能闻之性,而不是注意耳朵。所以耳闻心念咒之声,则妄念不起矣。 199 问:修法是为了明心见性,见性后就能明了诸法实相,从而不会迷惑颠倒,造业受报了。修法的诀窍在心念耳闻,不管身体上的任何感受。只将咒分分明明地念下去,最后将咒也化去,就孤灵灵地剩下灵知觉性了,但也不可著。对吗? 答:是的。妄念化空,咒即念不出来了,当下忽然根尘脱落,世界化空,真性即现前矣。 200 问:“念起不随”是否属压念? 答:不是。 201 问:刚见上师时,觉得自己本来是佛,因此于一击掌之刹那,便明了自性本空。但时间一长,烦恼又起来了。 答:可怜,出声持咒以转换吧。 202 问:我在起念时,不知不觉就去压它,对吗? 答:不能压念,尽管起用,但不跟它转,不睬它,这叫做“青山本不动,白云任去来。”坏不是坏在起念上,而是坏在跟念跑。不是压住不起念,而是念念不停留,这才是无念。六祖所谓“无念者于念而离念。”比量而现量,比量是知道,有分别,而现量不动。这与镜子照物还有些区别。镜子照物不管好坏,没有区别,而我们知道好坏、美丑,但心不动。功夫做到这里就行了。但非要见性不可,不见性做不到。所以说,活活泼泼地做很难啊。 203 问:请师父开示“念起不随”与“毫无分别”? 答:“念起不随”不是叫你做个呆子,连好坏、是非也不知道,而是了知,但不住着,这是第一步功夫。第二步功夫为“毫无分别”,是指善于分别客观万法,于第一义而不动。即知道是非、长短、得失,但心中不动,不被任何事物所影响与染污。 204 问:弟子在下座观照时,有时没有一念,但一会儿就忘记,一忘就随妄想而去。 答:正观时一念不生,知道这一念不生的灵知即是本性。一会儿就忘了,就赶紧拉回来,不要随念转。 205 问:平时知道不要着相,可碰到事情又忘了。 答:这有什么用?!这是你仅懂一点道理而未真实修炼的缘故。应该赶快改正,精勤修习,多多打坐,绵密观照才是。 206 问:请师父谈谈“时时观照。” 答:我们的念头多得不得了,刹那的念头很多。因为我们八识田里的种子太多,好的、坏的都藏在里面。比如我们看香蕉,只用眼识,不用意识,香蕉就是香蕉。眼睛就好比是照像机。如果用意识,看到香蕉就想:“这是香蕉,很好吃。这个大,那个小。”所以一用意识就产生分别心了。耳根也如此。意识跟着跑,六识的消息就交给了第七识,七识就传给第八识,就有种子了。所以要时时观照,观照就是:念头一动就知道,不睬它,要观照念头的起处。 207 问:“安住保护”是不是将此无念而知觉了然的灵明寂寂光景,常常在人事逢缘之境中相应相印,守之护之?或者才有念起,即迅速回光转而空之,与这空性相应呢? 答:对!在应缘接物时,只有当事的一念,无有第二念。做后毫不留念,如未做过一样。这是无住无著功夫。 208 问:若在闻声时,仅闻“闻声者谁?”有时似乎近似无念而空然,但有知觉的光景,可转而又失。是否要承当第一?如何承当? 答:问“闻声者是谁?”是在未悟时用。如已悟这能闻声者即自己主人公,则不须问。但保护它不住声即得,更不须起念承当,起念承当则是头上安头了。 209 问:常于妄念流动时,回光返照“前念已断,后念未起”之中间空明。这样做好吗? 答:不对,妄念断处即自性空明,不须再起念观照。 210 问:因工作忙,有时观照力不足,便采用了大圆满中“断”念法,一天数十次,这样于颠倒中似较前有些把持力。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