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大师《论佛教自由平等的真义》(3)

五戒也不只是光从消极的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吸毒,就叫做持戒;五戒另有积极面的解释,就是不杀生而护生,不偷盗而喜舍,不邪淫而尊重,不妄语而诚实,不吸毒而正行。唯有如此积极的诠译,才更充分

五戒也不只是光从消极的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吸毒,就叫做持戒;五戒另有积极面的解释,就是不杀生而护生,不偷盗而喜舍,不邪淫而尊重,不妄语而诚实,不吸毒而正行。唯有如此积极的诠译,才更充分发挥佛教扩大自由,成全大众的积极精神。

一般人总以为受戒是增加束缚,因此有人说:何必受戒,自找束缚!其实,持戒是自由,犯戒才是束缚。因为并非学佛受戒的人才要持戒,持戒就如国民守法一样,不持戒就会触犯刑法。你看,凡是身陷牢狱,失去自由的人,探究其原因,都是触犯了五戒,譬如:杀人、伤害、毁容、迫害,是犯了杀生戒;贪污、侵占、窃盗、勒索、抢劫、绑票,是犯了偷盗戒;强暴、拐骗、重婚、妨碍风化,是犯了邪淫戒;毁谤、背信、伪证、恐吓、造谣、仿冒,是犯了妄语戒;贩毒、吸毒、运毒、醉酒等,是犯了吸毒戒。

由于犯了五戒,于是身系囹圄,失去自由,所以持戒不但是守法,而且不会失去自由。若能受持五戒,真实认识五戒,不因犯戒而受国法制裁,才能享有真正的自由。因此,戒的真义是自由,而非束缚,意义不言可明。

受持五戒是人道的根本,过去一般人常依《梵网经》的戒条,如「以手触酒,五百世无手」来解释戒律。过分的恐吓,反而没有说服力,只有使得有心学佛的人望而却步。其实佛教的戒律都是信者自愿受持,实在不必给予太过强调的指责。受持五戒是做人的根本,唯有把五戒持好,才算完成人格。

此说佛教的五戒,与儒家的五常有相通之处。五常就是仁、义、礼、智、信,若以五戒配五常,即:不杀生曰仁,不偷盗曰义,不邪淫曰礼,不妄语曰信,不吸毒曰智。一个人受持五戒,会有无尽的利益。例如,如果我们不杀生而保护众生,自然能获得健康长寿;不偷盗而布施喜舍,自然就能发财而享受富贵;不邪淫而尊重他人的名节,自然家庭和谐美满;不妄语而赞歎他人,自然能获得善名美誉;不吸毒饮酒而远离毒品的诱惑,自然身体健康,智能清明。

佛教的信仰,舍弃了受持五戒而向诸佛菩萨祈求所愿,无因怎么会有果呢?过去对受持五戒,因为过多的限制而没有从积极面来诠释;其实佛教的五戒,在「不可」以外,它一定还会告诉吾人什么是可以的。所以现在讲五戒,应该要从积极面来发展,例如一般信众莫不希求长寿、发财、名誉、家庭美满、子孙满堂等等,但是不播种,怎么能有收成呢?所以不必空自妄想,只要你受持五戒,就能所求如愿。因此,受持五戒,从消极上来看,好象是束缚;若从积极面来看,实在是有无限的利益。

庐山慧远大师说:「佛道济俗,亦为要务。何则?百家之乡,十人持五戒,则十人淳谨;千室之邑,百人修十善,则百人和睦;传此风教,以周寰区,编户一千,则仁人百万。夫能修一善,则去一恶;一恶既去,则息一刑;一刑息于己,则万刑息于国,此所谓坐致太平者是也。」(见《三皈五戒正范》)

所以,受持五戒,小至个人可以免除苦恼、恐怖,可以获得身心的自由、平安、和谐、快乐;大至国家社会,如果人人都能受持佛教的五戒,那么我们的国家必定是一个淳朴谦让、重德祥和的净土

受持五戒就是体现自由的精神。美国独立时,巴特利克在讲演时,曾说「不自由,毋宁死。」但是自由不是自己任意妄为的自由,自由是有自他关系的和谐;受持五戒不仅于己有利,而且能够利益他人,所以受持五戒,才是自由的积极意义。

此外,佛教终极的目标,既是追求身心的解脱自在,自在就是自由,解脱就是自由,无烦恼束缚就是自由。每一个人都希望脱离一切束缚,做自己的主人。

佛陀认为一个国家不可扩张武力去侵略他国,但是为了维护本国人民自由、平等、快乐、幸福,必要的力量是应该保有的。佛陀心目中的理想政治是转轮圣王的仁王之治,是人人自由的政治。

所谓转轮圣王的政治,就是一种民 主平等的政治,根据《长阿含经》中的《转轮圣王修行经》记载,轮王的政治是不以刀杖,而是以法教令的,也就是行五戒十善的德化政治。

五戒十善的德化政治之内涵到底是怎么样的情形呢?有一次轮王的太子问道:「父王!轮王的政法如何?应该怎样去推行呢?」

轮王回答说:「应当依于法来立法,恭敬尊重观察于法,以法为首,守护正法,以法来教诫宫廷中的人,如王子、大臣、群僚、百官,以法爱护人民百姓,乃至禽兽等。」

轮王又说:「身为国王应该礼贤下士,尤其对于有道之士,应多亲近请教,因为他们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犯,什么不犯;又何者可亲,何者不可亲;何者可行,何者不可行;施行什么法可使人民生活安和乐利等道理。」

法,就是自由、尊重的意义,所以佛经中到处都鼓励吾人要「依法不依人」,依人有好恶,依法才平等。

佛教所说的这种政治道德,因为是以法治化,所以没有怨敌,布施持戒,泛爱人物,善摄眷属,人民殷盛,富乐丰实,聚落村邑,鸡犬相闻,举国人民更相敬爱,种种众伎,共相娱乐,呈现一个太平盛世的气象。(大义取自《摩诃僧只律》卷一)

政治因时因势变化不定,本身欠缺恒久理想的持续性。佛教本身则具有教化的功能,例如梁启超先生说:「佛教之因果,使上智下愚皆不能不信。」如果人人都能树立正确的因果观念,我们的社会就不再是尔虞我诈、巧取豪夺的社会;如果人人都能怀抱佛教的慈悲精神,人人受持五戒,这个社会就能减少暴戾杀伐之气。进而认识佛教的「业力论」,知道世间上的善恶好坏,都是由我们自己的业力造作所决定,没有神明能为我们安排。这种业力自由的理论,也才符合自由的真义。

一般的宗教,都是由神权统理世间;一般的政治,都是由领袖来统治国家。唯有佛教,他不尚神权,也不重视君权,唯重视人人自主的民权和自由。

所谓「民权」,也不是妄自行使的,因为每一个人身、口、意的业力,善善恶恶,都有业报。此即说明,世间上每一个人的行为,都会决定自己未来的前途。当一个人失去自由,这一定是自己的自业所招感而来;反之,获得自由,也是自己的行为所成就。所以佛教的业力论,已经把世间的自由精神,发挥到极致。吾人要想获得真正的自由,对持戒的内容,对持戒的意义,对业力决定命运的原理,不能不给予肯定。

三、众生生权是平等的主张

人类从民智未开,对自然界神秘力量崇拜的神权时代,演进到对帝王绝对服从的君权时代;及至发展到现今民 主社会的民权时代,大家不只提倡自由,也重视民权,强调人的生命有无比尊严,举凡生存权、参政权、平等权、自由权、财产权、文化权等,均应受到保障。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