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我们知道,大师创办的佛光大学,除了发起「百万人兴学」,还有不少信徒以「资源回收」所得来建大学。这件事情很有教育意义,也很令人感动,我们想要进一步了解,能否请大师开示? 答:佛光山开山四十年了,记得过去许多人来佛光山参观,离开后常常留下不少垃圾、废物,因为垃圾不能随便丢弃,我们请乡公所来处理,乡公所说一个月要收一百多万元。我心想游客来佛光山留下的这些垃圾丢弃品,竟然要花费一百多万的处理费!实在划不来。于是我叫两位职事发心做垃圾分类,然后卖给有关的机构作废物再利用,一直到现在,我们不但不用给乡公所一百多万元,「资源回收」所得,一个月平均约有三十万元左右呢! 说到佛光大学,刚开始我们发起「百万人兴学运动」,就是一个人一百元,如此集合一百万人的发心和力量,一年就能有几千万,大家一起来办大学。实在很感谢台湾社会大众的支持,当然这些钱是不够的,创建大学不容易,硬体、软体各方面的开支都是非常庞大的。 为了筹募佛光大学建校基金,很多人省吃俭用,开着资源回收车,去回收一卡车破旧的坏东西(整车可能卖不到多少钱),但是他们就这样慢慢地累积。我记得有位太太每天作义工,参与资源回收,花费了时间、体力,衣服也弄得脏兮兮的。她那身分地位很高的先生心中非常不满,问她每天出去像一条龙,回来就像一条虫,到底在做些什么?这位太太就叫先生一起来参加,刚开始先生很勉强,跟着做了几次资源回收之后,他明白这是很有意义的事,也做出兴趣来了。现在夫妻两人都成了佛光大学资源回收最得力的干部。 另外,佛光山在台湾中部有一间道场,名为「福山寺」,这是信徒们整整花了十年累积资源回收的款项盖成的。当初任职当地的法师带着信徒,在大街小巷设置回收点,不眠不休地从事回收工作。虽然资源回收所得不多,但是聚沙成塔,也一点一滴累积成建寺经费。这是我们善用环保建起来的寺院,原本打算取名为「环保寺」,后来想想寺院的名称要有久远性,还是叫「福山寺」,也符合环保是有「福报如山」之意。 日本有位禅师,他盛了一桶水给师父洗脚。师父没用完,他就把水随意一倒,师父呵斥他:「你怎么如此糟蹋万物的价值!一滴水,可以救活生命;一滴水,可以滋润枯渴;一滴水,可以成为海洋;一滴水,可以流于无限。你怎么可以轻易浪费掉呢?」听了师父的训诲,禅师汗流浃背;为了记取师父的教诲,他改名为「滴水」,以志不忘。古训:「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世间上,点滴都是因缘,怎能不珍惜呢? 「资源回收」本身就是一种惜福、环保的行为;以资源回收所得用来建寺院、建大学,更具修福修慧的双重意义。我觉得不管是哪一种环保,都必须从教育下手、从观念上改变,然后自己身体力行,不断地倡导环保运动;环保是一个长期的运动,是一个长期的教育,希望我们大家共同勉励。 -------------------------------------------------------------------------------- 八、佛教言「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大师也曾开示指出,我们的心有如工厂,工厂的设备好,则运作正常,产品优良;设备不好,不但产品劣质,连带破坏空气、水源,造成环境污染。请问大师,为了美化身心,我们应当如何做好心灵的环保呢? 答:一个人要活出高尚的生活品质,首先必须做好「心灵环保」,也就是要「净化心灵」。《维摩经?佛国品》说:「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即是说国土的清净,主要取决于心的清净。因此,除了注重地球上的环保工作外,内心的环保净化更为重要。平常贪欲、瞋恨、嫉妒、邪见等盘踞我们的内心,污浊我们的心灵,所以我们要把心内的贪欲心改成喜舍心、瞋恨心改成慈悲心、嫉妒心改成包容心、怀恨心改成尊重心,只要能将内心的恶念一改,所见所闻所接触的事立刻就不一样了。 如何才能把心中的垢秽清理干净呢?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平时我们扫地要有扫把,洗衣服要有清洁剂,甚至打仗也要有精良的武器,同样的,要做好心灵环保,也要有工具、武器。如正见、正信、慈悲、智慧、忍耐、勤劳、友爱、奉献、牺牲、惭愧、忏悔等,有了这些工具,心灵就能清朗干净,就能打败心中的烦恼魔军,而所向披靡,攻无不克了。 一九九二年,佛光山为提倡环保,在一年一度的信徒香会中,特别举办「佛光山信徒身心环保净化法会」,让大家共同响应身心环保净化运动,希望从内心的清净,来影响心外世界,使之净化。在活动中,我提出力行身心环保的十二大德目: (一)口中轻声,不制造噪音。 (二)地上清洁,不乱丢垃圾。 (三)手里禁烟,不污染空气。 (四)身心庄严,不行动粗暴。 (五)行动礼让,不侵犯他人。 (六)面上微笑,不出现凶相。 (七)口中软语,不出现恶言。 (八)大家守法,不要求特权。 (九)人人守纪,不违犯纲常。 (十)开支节俭,不任意浪费。 (十一)生活踏实,不空荡虚浮。 (十二)凡事善心,不孳生歹意。 每个人做好心灵环保,从自己「身心净化」中建设「净土」,之后再把净土落实在人间,才是最好的社会环保,诸如: 实践眼耳鼻舌身的净土:眼露慈光、诚恳倾听、常说爱语、对人关怀、鼓励慰勉、随手帮助等,就是六根的净土。 实践行住坐卧的净土:举止端庄、行仪稳重、起居有时、进退有据,一切合乎律仪,就是行住坐卧的净土。 实践人际间和谐的净土:与人交往,热忱主动,讲话幽默,待人有礼,常存体谅,心怀感恩,人际和谐,当下净土就在人我之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