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大师《佛教对「民间信仰」的看法》(7)

妈祖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她原名林默娘,福建莆田湄州屿人,生于宋建隆元年(九六○)三月二十三日,从小即茹素,信仰佛教。据传能预知祸福,具有治病的能力。经常乘船渡海解救渔民,被村民称为神女、龙女。后来在一

妈祖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她原名林默娘,福建莆田湄州屿人,生于宋建隆元年(九六○)三月二十三日,从小即茹素,信仰佛教。据传能预知祸福,具有治病的能力。经常乘船渡海解救渔民,被村民称为神女、龙女。后来在一次救难中罹难身亡,村人于是为她修建祠堂祭拜。

妈祖在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地位很高,根据史料记载,宋元明清几个朝代都曾对妈祖多次褒封,总计宋朝十四次、元朝五次、明朝二次、清朝十五次,封号从「夫人」、「圣妃」、「天妃」、「天后」到「天上圣母」等。其中咸丰七年(一八五七)所封的「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垂慈笃佑安澜利运泽覃海宇恬波宣惠导流衍庆靖洋锡祉恩周德溥卫漕保泰振武绥疆天后之神」,竟多达六十四个字,可见妈祖受到朝廷的敬重之深。

此外,历代的政治家和文学家更是写下大量的词章诗句来歌颂妈祖,如宋代学者陈宓题「但见舢舻来复去,密俾造化不言功」、元代诗人张翥的诗句「普天均雨露,大海静波涛」、明成祖永乐皇帝题诗「扶危济弱俾屯亨,呼之即应祷即聆」等,妈祖精神俨然已成为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之一。

妈祖信仰之所以能在民间及历朝政治上获得如此崇高的地位,我想除了如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所做的「妈祖文化」研究所说:「妈祖信仰与我国古代许多和平外交活动有密切关联,诸如宋代的出使高丽,明代的郑和七下西洋历访亚非四十多国,明、清两朝持续近五百年的对古琉球中山国的册封等等,都是借助妈祖为精神支柱而战胜海上的千灾万劫,圆满地完成了和平外交的任务。」

另外,历代的执政者莫不害怕人民思想反动,所以一直希望把人民导向妈祖等一般民间的信仰,不希望人民信仰佛教,因为佛教有教义思想,这是过去执政者所防范的,所以他们宁可让人民在没有思想之民间信仰上安顿身心,才不会反抗。于是在政治力的介入下,民间有所谓「三月疯妈祖」,即农历三月是妈祖的生日,各地的妈祖庙都会举行盛大的祭典。

不过,对于一般民间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信仰妈祖,我想必然他有为人所需要的地方。再说妈祖其实也是佛教徒,他是信仰观音的,所以现在妈祖庙也很有道义,很多妈祖庙都设有观音殿。妈祖跟观音一样,都是有情有义、救苦救难;妈祖居于湄洲,是海城;观世音在普陀山,也是海岛。妈祖在海上救度众生,观世音也是慈航普度。甚至如《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说:「应以佛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佛身而为说法。」为度化众生,观世音菩萨应化各种身,妈祖也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应以妈祖身得度者,即现妈祖身而为说法。所以佛教其实应该为妈祖定位,就如关公、伽蓝、韦驮、天龙八部、四大天王一样,在佛教里都有属于护法神应有的地位。

总之,佛教徒对民间信仰应该采取和而不流的态度。过去佛陀住世时,天龙八部都能容纳,就中国佛教而言,韦驮、关公都能做护法,因此我觉得对于一些有历史可考的护法正神,佛教应该包容他们,进而净化他们、提升他们。妈祖在中国历史上既有他一定的地位,佛教也应该为妈祖定位才是。

--------------------------------------------------------------------------------

九、很多人信仰宗教,目的是为了追求神通灵异,请问大师,佛教对神通灵异有何看法?

答:人生苦空无常,一般人在遭逢苦难,或是面对无力解决的问题时,除了祈求佛菩萨、神明的加被之外,最大的希望莫过于自己拥有神通力。

神通,一般而言有六种,称为「六神通」,即:天眼通、天耳通、神足通、他心通、宿命通、漏尽通。神通是透过修持禅定之后所得到的一种不可思议力量,这种力量超乎寻常,而且无碍自在,因此凡人莫不希望具有「神而通之」、「神而奇之」的超人力量,以达成现实生活所无法实现的愿望。

然而,有了神通真的就能顺心如意,所求如愿了吗?事实不然,因为神通敌不过业力,业力才是世间最大的力量;神通不能违背因果,因此即使神通第一的目犍连,他也无法拯救母亲脱离地狱之苦。

神通不但不是万能的,有时候有了神通反而带来痛苦,例如有了「他心通」,知道自己最要好的朋友竟然心怀鬼胎,你的心里会舒服吗?有了「天耳通」,听到自己推心置腹的朋友在背地里说你坏话,你的气能忍得下吗?甚至有了「宿命通」,知道自己只剩下一年的寿命,你的日子会过得自在吗?

再者,一个暴虐无道的皇帝,如果有了「天耳通」,听到背后有群臣骂他昏君,岂不要加重杀戮了吗?男女朋友,因为有「天眼通」,看到对方另有约会,岂不要情海生波,滋生许多事端了吗?所以,神通除非是诸佛菩萨因为具有定力、戒力、能力,可以用作度众的方便,否则凡夫俗子还是不要有神通的好,免得成为可怕的神通。

神通其实也不一定是佛、菩萨、罗汉等人有之;神通可以说充塞法界,遍满虚空,生活中处处有神通。神通更不一定指神奇变化的法术,神通充塞于大自然的各种现象之中。例如,乌云密布,天上就会下雨;气流变动,就会产生暴风;乃至四时运转、日夜递嬗等,这种种自然的变化,都可视为是一种神通。

神通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更是俯拾即是,例如,喝茶解渴、吃饭当饱、善泳者浮于水面、善骑单车者行走自如等;乃至电话、飞机、网路的发明,不就是天耳通、神足通、天眼通吗?甚至器官移植、复制动物等,这一切不都是足以使前人瞠目咋舌、闻所未闻的神通吗?

因此,神通是人类经验的累积,是智慧的呈现,是能力的超绝运用。现在社会上有一些人有一种侥幸的心理,总希望有意外的收获,甚至妄想有神通,可以知道过去、现在、未来,能够眼看、耳听十方世界。其实,过去的祖师不少人都有大神通,然而所谓「打死会拳的,淹死会游的」;会神通的,死于神通,例如提婆被外道刺死、目犍连被外道打死,可见神通抵不过业力,神通并不究竟。

神通是在有形有相上求,有,就是有限、有量、有尽;唯有空无的真理,才有无限的妙用。所以,佛教虽不否认神通,却也不标榜神通,因为神通抵不过业力,神通不是究竟的解脱之道。以前释迦族因轻视侮辱琉璃王子而遭到灭族的恶运,虽然神通第一的目犍连运用神通欲解救释迦族人,但被拯救出来的人最后仍然化为血水,这就是业力胜过神通的最佳证明。

神通非究竟之法,神通敌不过业力,神通比不上道德,神通及不上真理,所谓「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一个人如果造作了罪业,即使有神通,也不能免于因果业报的法则。因此具有神通并不一定拥有幸福,只有道德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能够求证空无的真理,更是究竟解脱之道,所以佛陀不鼓励弟子修学神通,学佛的人应该重视道德、慈悲,不要贪图神通,不要依赖神通,老实修行,脚踏实地,才是学佛之道。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