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心是我们自己真正的主人,但这主人却常亏于职守,没有好好做个主人。元朝有一位许衡,在一次兵荒马乱中逃到河阳,几天下来又饥又渴,连一点饮水也无法得到,那时路边刚巧种着梨树,众人都争先恐后地取食了,唯独许衡在树下正襟危坐着,旁人疑惑地问他:“吃了这梨子,既可解饥,又可解渴,你干嘛不吃啊?”许衡神态自若地回答:“这梨子是别人所种的,是有主之物,怎么可以随便摘食呢?”众人哈哈大笑,纷纷说:“现今人家都在逃难,这梨子主人也不知早就逃到哪里里去了,何必管他什么主人呢?”许衡正色道:“难道说梨子主人不在了,连我们自己内心的主人也不在了吗?” 假如我们的心能够为自己做主,何必去求神问卜呢?如果我们的心有主人,又何必去听信别人的是是非非、谄言媚语呢?例如这次中央民意代表的选举,如果我们心中有主,自然可以分辨谁是好人、谁是坏人,因此何必去听取那些危言耸听、譁众取宠的言论呢?我们心中这个主人实在和我们关系太密切了! 尽管现代的科学多么的进步,甚至能把人送入月球,但是能登陆月球却无法登入人的心上;尽管现代的医学进步到可以替人换肾换心,物质的心脏可以换,但我们的本性真心却丝毫无法更替。人们常慨叹说:“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又说:“知人知面不知心”。虽然别人的心难以窥知,自己的心又何尝能够明白探悉呢? 我现在以“从心的动态到心的静态”分四点来说明: 一、从心随物转到物随心转 我们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一切万象本可随心所现,随心所变,但大部分时候我们的心做不了主,不但无法静定、无法转物,反而随着外境的变动而团团转。你有金钱、物质,那金钱物质可以买动你的心;你有美貌,有爱情,那美貌、爱情可以买动你的心;你有名位,有权势,那名位、权势也可以买动你的心;我们的心常会被金钱、爱情、名位、权势牵着鼻子走。有些人只要区区几百元、几千元,心意就动摇了,彷佛他的心正标售着几百、几千的价格一般;有些人纵使受到几百万、几千万黄金美钞的“银弹攻势”,而有一副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修养。我们常听说:“人穷志短”,其实人穷何以必然会志短呢?如果我们的心自有主人,这句话就该改写成“人穷而志不短”。话虽如此,我们的心若不修养,就难以把持,所产生的力量也只是薄弱不堪的。 《晋书·乐广传》记载着下面一段故事:乐广曾经宴请一位好友吃饭喝酒,分别后那位朋友却久久不再来往。有一天,乐广遇到他就问他何以如此,朋友说:“上回承蒙你请我喝酒,但那天就在我举杯想喝时,我看到杯中有一条小蛇晃动着,我当时虽然厌恶得心里起疙瘩,但碍于你做主人热心招呼的情面,我只得吞饮下去。回家后我就病了,连医生也看不好。唉!我现在就浑身难受,连茶饭都不思不饮呢!”乐广大吃一惊,心想:“杯中怎会有一条小蛇呢?”回家后左思右想,朝思暮念,总想不出一个所以然。直到有一天吃饭时,乐广坐到朋友上次所坐的位子,拿起酒杯想一饮而尽,无意间往杯中看了一眼,顿然吓一跳,杯中居然也有一条小蛇。晃一晃酒杯,移一移位子,再仔细一看,咳!原来是墙上的弓箭折射到杯中的影子。啊!乐广急忙再把好友请来,让他坐在原先的位子,酌了一杯酒奉上:“你瞧!不要慌,是不是又来一条小蛇啊?”乐广接着起座拿走墙上的弓箭:“再仔细瞧!小蛇哪里里去了呢?看看这张弓,这就是上次造成『杯弓蛇影』的罪魁祸首了!”朋友一听,恍然大悟,这时肚子一阵绞痛,一吐却真的吐出一条小蛇来。疑心成病,久而久之,常会从无中生出有来,所以说“心生则种种法生”。 又如人们夜半行路,一觉得后头彷佛有鬼,这时头也不敢动一下,大气也不敢喘一声,心脏上下乱窜,两腿虽已酸软,仍然死命加快速度,走得愈快,天啊!鬼也跟着走快,在后面追赶来了……。 过去有个人不慎跌落枯井中,竭力嘶喊之下仍然没半个人听到,心中万分着急,两眼拼命望着井口,直想:“要是我能飞就好了!要是我能飞就好了!”想着想着,心中一无杂念,忽然身子果真飞升到井口外了。心的力量有时就是这么大,心能左右一切,由不得叫人不信。 曾经有人做一个实验,想膫解心的力量究竟有多大,于是在狱中找一名死囚,对他说:“你已经被判死刑,砍头或枪毙都非常痛苦,现在如果我为你打一针,慢慢地抽血,血抽完你就会自然安乐地死去,你愿意吗?”死囚一听,马上应诺,躺上床,接受对方的安排。两眼先被矇起,手臂上紮了一针后立刻就听到血一滴滴地滴在桶子的声音,而且有人不时在他耳边说:“唉呀!你的血已经抽出五分之一了,你的脸上已经失去血色了!”“唉!现在你的血已抽出五分之四了,你的脸色完全惨白,你快要死了!”最后,这位死囚终于脸色发白,惊恐而死──实际上他的血一滴也没有被抽出,滴在桶中的只是自来水声,而他自己把听到的一切“暗示”在心中造成一幅宛若真实的景象,他完全被自己内心的作用吓死了。 六祖慧能得法后辗转到了广州法性寺,那时印宗法师正在那里讲经,当时风正吹着旗旛,旛子随风飘动不停,有一僧说这是“风动”,另外一僧反驳说这是“旛动”,两人争论不休,于是六祖走上前对他们说:“既不是风动,也不是旛动,而是两位仁者的心在动啊!”这则著名的公案就是告诉我们:如果心能定静,就不会随外境的变动而执着于或风动、或旛动等小见小得的分别知见了。 另一段有趣的禅门公案,说到苏东坡有一次作出一首自许为震古铄今的诗偈,捋起长胡子,一副掩不住的自得之喜,急忙叫家丁火速划艇送去给居住江南金山寺的佛印禅师,心想印老一定会大赞特赞个不停。佛印禅师看到偈中题的是: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看完后的佛印禅师,一语不发,只批上“放屁”两字,就叫家丁带回。接到回报的苏东坡瞪着“放屁”二字,直气得三尸暴跳,七孔生烟,连呼家人备船。小船过了江,眼看佛印正站在岸边笑迎着,苏东坡更憋不住一肚子火,冲前就嚷:“禅师!刚才我派家丁呈偈,何处不对?禅师何以开口就骂人呢?”佛印禅师呵呵大笑说:“我道你真是八风吹不动,怎么我一声『放屁』就把你打过江来呢?”佛教中把“利、衰、毁、誉、称、讥、苦、乐”等八种最常影响我们内心世界的境风称作“八风”,苏东坡虽以为自己的心早就不受外在世界的毁誉称讥等所牵动,不料还是忍不住小小“放屁”两字的考验。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