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圣贤的传记4(2)

后来又想去印度礼拜如来圣迹,以此殊胜福德回向净土。所以就到海边乘船,从诃陵国到末罗瑜国,想去中印度。当时商船上货物沉重,解开缆绳没走多远,忽然起了大风,船快要翻没。 商人争上小舶,互相排挤。舶主高声,


  后来又想去印度礼拜如来圣迹,以此殊胜福德回向净土。所以就到海边乘船,从诃陵国到末罗瑜国,想去中印度。当时商船上货物沉重,解开缆绳没走多远,忽然起了大风,船快要翻没。

  商人争上小舶,互相排挤。舶主高声,唤慜上舶。慜曰,可载余人,我不去也。所以者何。若轻生为物,顺菩提心。亡己济人,斯大士行。于是合掌,称阿弥陀佛。舟沉身没,声尽而终,年五十余。有从游弟子一人,亦念佛名,与之俱没。其得济之人,具陈其事如此。(西域求法,高僧传)

  商人们都争着上小船,互相排挤。船主大声喊常慜上船。常慜说:“这船可以坐其他人,我不去了。为什么呢?因为为众生看轻自己,顺菩提心;舍身命救护他人,是菩萨行。”然后合掌念着阿弥陀佛。随着船沉没水中,他的身体也沉没水中。直到他的念佛声消失,就这样圆寂了。当时50多岁。

  跟他在一起的一位弟子也念着佛名和他一起沉没。当时得救的人传述了这件事。

  法善,不详其所出。天宝间,游京师。习天台教,常诵法华。所居之处,瓶水自满。临终,见金莲华从空下迎,天乐竞鸣,隐隐向西去。(佛祖统纪)

  唐朝法善,不知出处。天宝年间,在京师游历。他起先研习天台教法,常诵《法华经》。所住之处,瓶子里的水自然充满。临终时,见金莲花从空中飞下来迎接,天乐竞相鸣响,隐隐地往西方而去。




  齐翰,字等至,姓沈,湖州人。天宝八年,出家永定寺。道性渊默,迹不近名,身不关事。长在一室,寂如无人。专门相部义疏,精敏罕俦。明法华经。主苏湖戒坛。大历十年,入流水念佛道场。一念之顷,即见净土境相。乃作歌曰,流水动兮波涟漪,芙蕖晖映兮宝光随,乘光西迈兮偕者谁。

  唐朝齐翰,湖州人。天宝八年,在永定寺出家。他性格沉默寡言,不去管世间事,也不张扬名声。常常在一个屋子里,寂静得就像没有人。他专攻相部义疏,精微敏锐,无人能比。他也明了《法华经》的经义,曾经主持苏湖一带的戒坛。

  大历十年,入了汶水念佛道场。一念顷,就见到净土境界现前。他写了一首歌说:“流水动兮波涟漪,芙渠晖映兮宝光随,乘光迈兮偕者谁。(意思是:池水流动,微波涟漪,水上一朵朵的莲花光辉映照,有宝光环绕。乘着这光明向西迈进,跟我同去的是谁呢?)”

  未几,遇疾,谓弟子曰,有鹤从空飞下,回翔我前,尔曹见否。弟子问曰,和尚舍生,何乃抱病。翰曰,必谢之躯,虽圣未免。即回瞻圣像而亡,年六十八。(宋高僧传,佛祖统纪。)

  不久他生病对弟子说:“有白鹤从空中飞下来了,在我面前飞翔环绕,你们见到了吗?”弟子问:“和尚要舍报时为什么还生病呢?”齐翰说:“必然归于谢灭的这个身体,即使圣人也难免的。”然后他回头瞻仰圣像,就这样往生了。68岁。




  自觉,博陵望都人。少出家开元寺。至德二年,往灵寿县禅法寺,习律经论,勤瘁九年,皆造精微。大历元年,往平山县界,得重林山院居焉。拾果采蔬,日唯一食。岁大旱,恒阳节度使张公,闻其精苦,躬入山,请其祈雨。觉虔告龙神,大雨立下。张甚尊礼之。

  唐朝自觉,博陵望都人,少年时在开元寺出家。至德二年,去灵寿县禅法寺学习戒律经论,勤学了九年,对戒律经论都造诣精微。

  大历元年,他到了平山县界内,住在一个有山林的院落中。平时在山上捡一点树果、采一点蔬菜,每天吃一顿。

  这一年大旱,恒阳节度使张公听说自觉师精进勤苦,亲自入山请他祈雨。自觉师虔诚祈祷龙神降雨,大雨立刻降下。张公对他非常恭敬。

  初欲铸大悲菩萨像,并建佛寺,至是施者骈集。铸像高九尺,梵相端严。迨年稔,寺亦随成。遂于坛前矢愿,愿承圣力,早生净土。夜三更,见金光二道,中有阿弥陀佛,自光中下,二大士左右随之。佛垂金臂摩觉顶曰,守愿勿易,利物为先。宝池生处,任从汝愿。

  最初他想造大悲菩萨像和建立佛寺。到这时布施的人都来了,所铸的菩萨像有九尺高,梵相庄严。到这一年很丰收,寺院也随着建成,自觉师就在坛前立下坚固志愿:愿承圣尊加持,早生净土。

  夜晚三更,见空中有两道金光,中间站着阿弥陀佛,从光明中下来,观音、势至两大菩萨左右随从。佛垂下金色手臂,摸着自觉的顶说:“守愿勿易,利物为先,宝池生处,任从汝愿。(意思是:守住誓愿不要改变,做什么事要发利他心来摄持,把众生放在首位,能够这样做,西方宝池的生处就随愿往生。)”

  贞元十一年二月望夜,见神人现半身云中,俯谓觉曰,师西归之期至矣。觉举手谢之。六月十四日,即于观音像前趺坐而化。觉所铸大悲像,屡著显应。至周显德初,敕令天下铜像,一例除毁。及是像,匠氏暴卒。后宋太祖令重铸于寺焉。(宋高僧传,佛祖统纪。)

  贞观十一年二月十五的夜晚,云层中有神人现半身像,俯身对自觉师说:“法师西归的时间到了。”自觉师举手答谢。六月十四号,就在观音像前结跏趺坐往生。

  自觉师造的大悲菩萨像非常灵验,有明显的感应。到后周灭佛时,皇帝下令把天下的铜像全部销毁。等到要毁坏这尊大悲菩萨像时,当时的工匠突然暴死。所以后来宋太祖下令在寺前重造这尊圣像。




  承远,不详其所出。始学于成都唐公,次资川诜公。至荆州,进学于玉泉真公。真公令居衡山设教,人从而化者万计。始居山西南岩石下,人遗之食则食,不遗则食土泥。羸形垢面,躬负薪槱。凡化人,立中道而教之权,俾得以疾至,故示专念法门。

  唐朝承远大师,不明他的出身。最初跟随成都的唐公求学,后来又随资川的诜公学法,以后又到荆州跟随玉泉真公求学。真公叫他住在衡山设立教法,当时跟他学法的人数以万计。

  最初承远住在衡山西南的岩石下,别人给他食物就吃,没东西就吃土泥。他身体瘦弱,脸上脏脏的,亲自背着木柴回来烧。凡是教导人,他都立中道为实相,再教人趣入中道实相的权巧方便,使人疾速到达,所以开示专一念佛的法门。

  书涂巷,刻溪谷,丕勤诱掖。人皆负布帛,斩木石,委之岩户,不拒不营。祠宇既具,是为弥陀寺。营造之余,则施与饿疾者。贞元十八年七月十九日,终于寺,年九十一。先是有释法照者,居庐山,由正定中,趋安乐国,见蒙恶衣侍佛者。佛告曰,此衡山承远也。出而求之,肖焉。乃从之学,传教天下。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