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教欲界天的上界,异性只要相互握手或相视一笑,就可获得满足。龚自珍通过这样的“天法”,为自己找到了解脱的法门,也为他的精神恋爱找到了理论依据,这使他从常人难以排解的痛苦中走了出来,恢复了内心的平静。龚自珍在诗中承认无言有意、形神相隔的情,这种处理感情的方式,很有现代意义。 总之,龚自珍在他的后半生致力于佛学的研究和实践,有修有证,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他最终并未完全走上空山归寂的道路。 他崇信佛教,更关心中国的现实。他把佛学作为精神源泉之一,对佛教哲学的思考和对佛典的诵读,开阔了他的视野,锻炼了他的思维,也丰富了他的思想。这使他得以跳出儒家传统思想的藩篱,用更加超越的目光去审视现实的社会和人生。这也是他的思想具有强烈批判色彩的原因之一。 他不仅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展开一代风气,也推动了近代佛学的复兴。后来的维新派像康有为、梁启超等,留意佛学并从中汲取养料,皆与龚自珍的启蒙有关。谭嗣同以佛学理论为基础写《仁学》,呼吁冲决封建社会的罗网,就明显受到龚自珍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