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无量心的修习(圆慈法师)(3)

如果像前面修慈所说一样的对怨敌生起恨,亦修慈中的同样方法来寂灭他的,再对爱人中立人怨敌和自己之间以平等心破除界限,而对彼相数数修习多作,以初叁禅或四禅而增长其安止定。其它变化及行相和变化,以及功德,

如果像前面修慈所说一样的对怨敌生起恨,亦修慈中的同样方法来寂灭他的,再对爱人中立人怨敌和自己之间以平等心破除界限,而对彼相数数修习多作,以初叁禅或四禅而增长其安止定。其它变化及行相和变化,以及功德,亦同慈的修习。

 

舍的修习

希望修习於舍的修习者,由於慈等已经获得了下叁禅或四禅,并已从熟练的第叁禅至五禅中的第四禅出定,及见前面慈悲喜叁者的过患——由於“愿彼等幸福”等而对有情与爱着作意相应故, 

恨与爱着接近故,喜相应粗故——又见舍的功德——自性寂静故,当舍之成为自然的中立者而生起舍。此後再对爱的人等而修舍。即所谓:“云何比丘以舍俱心遍满一方而住?譬如见一非可意非不可之人而成为舍,如是对一切有情以舍遍满”。是故依上述之法,先对中立者而生起舍,如是对爱者,对密友及怨敌而起舍。如是对爱者密友怨敌叁者与自己之间,以一切中立而破除界限,对那相数数修习多作。

已作如是行者,得如地遍中所说的方法而生起第四禅。那末,在地遍中生起第叁禅的人,能否生起这第四禅呢?这是不可能生起的。何以故?遍业处及舍业处的所缘故。然而於慈等生起第叁禅的人则得生起这第四禅,因为所缘同故。 

其它变化及功德,如修慈中说四梵住中,慈为多恚者的清净道,悲为多害者的清净道,喜为多不乐者的清净道,舍为多贪者的净道,是故对诸有情有四种清净如理的作意。一、带来他人的利益,二、拔除他人的不利,叁、喜悦他人的幸福,四、以无关心。譬如母亲对於幼儿、病者、青年、自能谋生活者的四个儿子。对幼子希望其成长;对病者希望其病的痊愈;对青年希望其永久保持青年的幸福;对於能自谋生活者则没有甚麽关心。

因此,欲修习此等四梵住者,第一须以维持利益的行相对诸有情而行慈;且慈有维持他人的利益的特相。第二若见闻若思和希望得利益的有情为苦所逼恼,当起拔除他们的苦恼而对他们行悲;悲有拔除他人的苦恼的行相为特相。第叁如是修习者若见希望得利益和布望拔除苦恼的彼等有情而获得成功,当以喜悦他们的幸福而对他们;且喜有喜悦他人幸福的特相。第四更无所作故当以称为舍置的中立态度而行估;且舍有维持中立的行相的特相。如此为慈等顺序。

前叁梵住仅与初叁禅或初四禅有关,因彼与喜相应故。而舍梵住则属於第四禅或第五禅,因与舍相应故。 

(i)慈心解脱以清净解脱为最上。慈住者是不厌恶有情的。当他对有情熟练不厌恶,而专注其心於不厌恶的青等的遍净之色时则他的心进入那遍净色中而无因难了。 

(ii)悲住者,是对於为杖所击等的色相而观有情之苦生起悲愍的,故能善知色的危险。当他熟悉了色的危险,离去任何的地遍等,而专注其心於出离了色的处空之时,则他的心进入那虚空而无困难了。如是则悲为空无边处的近依,更无过上,所以说悲以空无边处为最上。 

(iii)喜住者,因为随观由於各种可喜的原因而生喜悦的有情的识而生起喜,所以他的心是非常的理解於识的时候,则他的心很容易的进入那识了。;如是喜为识无边处的近依,更无过上,所以喜以识无边处为最上。 

(iv)舍住者,因为没有思处“愿有情乐,或愿其解脱痛苦,或愿其不脱离所得的福及因为於胜义中解脱苦与乐等的执取,所以他的心於胜义中是不存在执取之苦的。当他的心熟练了自自胜义中解脱苦乐等的执取和自胜义中不存在执取之苦而次第的超越识无边处,专注其心於胜义中的无有识的自性存在之,则他的心不难进入於无识了。如是则舍为无所有处的近依,更无过上,所以说舍以无所有处为最上。

应知此四梵住是施布等十波罗密一切善法的圆满者。因此四梵住即:一、为求有情的利益;二、不堪有情的痛苦;叁、希望有情持续其殊胜的幸福;四、对一切有情以无偏无倚而起平等之心的摩诃萨(大士)。又因於此梵住中。 

一、不作此人应施,此人不应施的分别而行为一切有情的快乐之因的布施;

二、为避免加害彼等一切有情而持戒; 

叁、为圆满戒律而行出离; 

四、为了不愚痴於有情的有益无益而净其慧; 

五、为有情的利益安乐而常勤精进; 

六、以获得最上的精进和勇猛而对有情的违犯行忍; 

七、对於我要给你这些,我要替你做的允许决不破约而有信用; 

八、为彼等有情的利益安乐而作不变动的决意; 

九、对诸有情以不变动之慈而施以恩惠; 

由於舍而不希望报酬。如是能完成十波罗密等。【未完待续】

【注释】 

1、《法句》第184颂 

2、《法句》第339颂 

3、见巴利文学会版《增支部》第五卷第342页。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