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大师的放生思想及其影响(通贤)(6)

3、宋志磐撰,《佛祖统纪》五十四卷,《大正藏》册49。 4、唐三藏法师义净撰,《护命放生轨仪法》一卷,《大正藏》册45。 5、门人灌顶撰,《隋天台智者大师别传》一卷,《大正藏》册50。 6、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

  3、宋志磐撰,《佛祖统纪》五十四卷,《大正藏》册49。
  4、唐三藏法师义净撰,《护命放生轨仪法》一卷,《大正藏》册45。
  5、门人灌顶撰,《隋天台智者大师别传》一卷,《大正藏》册50。
  6、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梵网经卢舍那佛说菩萨心地戒品》二卷,《大正藏》册24。
  7、隋代天台大师智顗说,唐代湛然整理,《维摩经略疏》十卷,《大正藏》册38。
  8、三国时代吴康僧会译,《六度集经》八卷,《大正藏》册33。
  9、大唐西明寺沙门释道宣撰,《续高僧传》三十卷,《大正藏》册50。
  10、隋智者大师说,门人灌顶录,《金光明经文句》十二卷,《大正藏》册39。
  11、元魏吉迦夜、昙曜合译,《杂宝藏经》十卷,《大正藏》册4。
  12、陈隋国师智者大师撰,《法界次第初门》六卷,《大正藏》册46。
  
  二、现代著书:
  
  1、 董平著:《天台宗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初版。
  2、 朱封鳌著:《天台宗概况》,巴蜀书社,2004年9月。
  3、 李四龙著:《天台智者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
  4、 心皓法师著:《天台教制史》,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年初版。
  5、 释大睿:《天台忏法之研究》,法鼓文化,2000年9月。
  6、 印光法师著述,张育英校注:《印光法师文钞》,宗教文化出版社,2009年5月。
  7、 潘桂明、吴忠伟著:《中国天台宗通史》,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初版。
  8、朱封鳌著:《天台宗史迹考察和典籍研究》,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年12月初版。
  
  三、期刊论文
  
  1、郭正宜成,《玄英《庄子疏》护生思想初探》,高苑学报第12卷,2006年7月,P267-284。
  2、星云法师讲,满义记录《佛教对“杀生问题”的看法》,普门学报27期,2005年5月,P1-19。
  3、李雅雯,《云栖祩宏护生思想“普化”与“实践”的呈现脉络》,国立成功大学中文研究所,1991年6月7日。
  4、 蔡淑芳,《 明末清初江南的放生活动》,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2004年。
  5、陈坚,《论智顗的“生态放生”的启示》
  6、王及,《中国佛教最早放生池与放生池碑记——台州崇梵寺智者大师放生池考》,载《东南文化》2004年第1期增刊,第145页。
  7、圣凯法师,《中国佛教放生习俗的渊源及其流行》,上海玉佛寺,2009年。
  8、李世伟,《戒杀放生文之研究--以莲池大师为例》,国立花莲师范大学民间文化研究所,2003年。
  9、曹立铭,《关于佛门放生的思考》,《法音》杂志,2005年第四期,第35页。
  10、《印顺法师谈放生》,《法音》杂志,2005年第四期,第39页。
  11、林青玄,《放生护生环保》,《法音》杂志,2005年第四期,第37页。
  12、《当代佛教放生的新思维:积极护生——以台湾为探讨中心》,台北市立师范学院环境教育研究所。2005年,著者不祥。
  13、《汉传佛教放生的起源与仪规》,著者不祥。
  14、明成满,《中国古代的放生文化》,中国民族报,2007年。
  15、可潜法师,《〈国清百录〉与隋炀帝杨广的关系》,《法源》,中国佛学院,2003年第二十一期。
  
  (责任校对:法恩)
  --------------------------------------------------------------------------------

[1] 龙树菩萨造,后秦·鸠摩罗什译《大智度论》卷第十三〈释初品中尸罗波罗蜜义第二十一〉,《大正藏》第25册,第155页下。
  [2] 后秦•鸠摩罗什译《梵网经卢舍那佛说菩萨心地戒品第十》卷下,《大正藏》第24册,第1006页中。
  [3] 唐•义净撰《护命放生轨仪法》一卷,《大正藏》第45册,第902页上。
  [4] 《诸子集成》第二册,《列子集释•说符篇》卷第八,中华书局出版社,1954年12月初版,第96页。
  [5] 隋•灌顶撰《隋天台智者大师别传》,《大正藏》第 50册,第193页下。
  [6]《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绍南文化编订,厦门大学出版社2000年11月初版,第11页。
  [7]《诸子集成》第二册,《吕氏春秋·孟冬纪第十(凡五篇)》卷第十〈五曰异用〉,中华书局出版社,1954年12月初版,第102页。
  [8]《诸子集成》第二册,《列子集释·说符篇》卷第八,中华书局出版社,1954年12月初版,第96页。
  [9] 见三国吴•康僧会译《六度集经》卷三第二十五,《大正藏》第3册,第15页上-16页中。
  [10] 见元魏•吉迦夜、昙曜合译《杂宝藏经》卷四〈沙弥救蚁子水灾得长命报缘〉,《大正藏》第4册,P468c-P469a。
  [11] 见北凉•昙无谶译《金光明经·流水长者品》第十六,《大正藏》第16册,第325页中-第353页下。
  [12] 见宋•志磐撰《佛祖统纪》卷三十八,《大正藏》第49册,第455页下。
  [13] 同上
  [14] 见宋•志磐撰《佛祖统纪》卷三十八,《大正藏》第49册,第357页上。
  [15] 宋•志磐撰《佛祖统纪》卷五十二,《大正藏》第49册,第455页下。
  [16] 《天台智者大师别传》:“当拜佛时,举身投地,怳焉如梦,见极高山,临于大海澄渟蓊郁,更相显映。山顶有僧,招手唤上,须臾申臂,至于山麓,接引令登入一伽蓝,见所造像在彼殿内……申臂僧举手指像,而复语云:‘汝当居此,汝当终此。’”《大正藏》第50册,第191页中。
  [17]唐•释道宣撰《续高僧传》卷第十七〈隋国师智者天台山国清寺释智顗传〉,《大正藏》第50册,第564页下。
  [18] 隋•灌顶撰《隋天台智者大师别传》,《大正藏》第50册,第193页上。
  [19] 隋•灌顶撰《隋天台智者大师别传》,《大正藏》第50册,第193页中。
  [20] 隋•灌顶撰《国清百录》卷第四,《大正藏》第46册,第822页中。
  [21] 参见朱封鳌著《天台宗史迹考察与典籍研究》,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年12月第1版,第22页。
  [22] 隋智者大师说,唐湛然整理《维摩经略疏》卷第六(小卷第十九)〈菩萨品之三〉,《大正藏》第38册,第644页下。
  [23] 隋•灌顶撰《国清百录》卷第四,《大正藏》第46册,第823页上。
  [24] 隋智者大师说,隋灌顶录《金光明经文句•寿量品》卷第二,《大正藏》第39册,第55页上。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