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见白色光天趣。黄色光人趣。中有妙宝宫殿。堂皇宅合。乃至美妙园林。放心直入其中。无所顾虑。若是者。自得生于善道。善知识当作如是导示。(七遍) 又按如托生下贱之家。便闻种种纷乱威逼等声。且妄见入于丛竹苇荻等非可意境。如生尊贵之家。便闻种种寂静。美妙等声。且妄见升宫殿。居园林等。诸可意境。 转入恶道之情形 死者因业感所遇之黑暗。暴风。巨声。大雪。雹石。冰刀。不一而足。恐怖欲绝。惟思脱逃。舍命狂奔。则见辉皇宫室。崖穴。地窟。草莽。荒漠。因急切避免。不暇细择何处。但得避入一处。即不愿出。以为出离即遭苦。此种畏难惧出。结果不觉反受下劣之身。而有种种不堪之苦痛也。兹将转入恶道之情形。略述如下。 死者之业识将生于阿修罗道时。则见有可爱之树林。及火轮。两两相对施转。如见其相。心生可喜。近其前者。即为投入阿修罗道。 死者业感将生畜生道者。见有山石穴窟或地中深洞。而必欲往者。即为投入畜生道。 死者业感将生饿鬼道者。将见一无草之平漠。或地中浅洞。朽草枯根等。是为饿鬼道之境界。倘生入其中。饿渴无极。苦痛无穷。鬼趣种类甚繁。莫能悉数。大纲可判为(有威德)(无威德)两种。有威德者。亦名势力鬼。具神通。富资财。虽隶鬼籍。不受饿苦。如诸夜叉。鸠槃荼之属。无威德者。大别三类。(一)少饿类。如希祠鬼。希弃鬼之属。(二)多饿类。如针毛鬼。臭毛鬼。大痼鬼之属。(三)全饿类。如炬口鬼。针咽鬼。臭口鬼之属。至威德鬼因生前能行布施。可感卤簿相迎。受用乐境。如生前为宰相官之人。枉屈人民。不顺法治。而取财物以用布施。堕鬼神中。作鸠荼鬼。能种种变化。五尘自娱。又嗔狠愤戾。嗜酒食肉之人。生前能行布施。死后坠地行夜叉中。常得种种欢喜音乐。饮食。(详见正法念经卷十六)今不具引。 死者业感如以地狱为生处者。此时忽闻歌声。极其悲哀凄切。即入彼中。身不自由。或被驱入内。无法抵抗。其地黑暗。屋宇或黑色。或白色。地中黑洞道路昏暗。其中或烈火焚烧。或寒冰酷冷。乃至无量诸般无比之苦。于中受苦穷年累劫。求出无期。 又死者业感将生地狱者。自觉身为冷雨寒风所逼。见热狱火焰炽然。情欣暖故。遂急投之。又应生大寒地狱者。先感自身为热风盛火所逼。见寒狱凉气爽然。情欣冷故。亦急投之。系不能脱矣。 又死者生前造业之时。每有同伴助成。妄见先时同伴出现其中。触动旧兴。欣然赴之。赴已境界全改。遂受剧苦。 按若见以上种种境界。当善自坚决。切不可往。惟一心皈命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来相救度。善知识当作如上之导示。(七遍。)庶可令其往生。盖中阴身记忆力。比生前有九倍之强。虽在生或庸。或鲁钝。既入中阴。因业力使之非常灵敏。故中阴身如经开示。定有功效。或其信愿虽不在西方。然仗念佛之力。亦能改恶趣而转生人道。或天界。念佛功德决无虚掷也。 转生傍生 死者业感转生傍生趣者。有胎卵湿化四类。胎卵者。若悭嫉偏强。则投入饿狗等类。嗔习偏强者为蚨。蝮。蛇。螫。淫习偏强者。为鸳。鸯。鸽。雀。乃至掉戏为弥猴等等。总之根本过患。则在于愚痴。又或于当生之处。见已同类可意有情。遂欣然奔赴。虽假父母因缘和合托生。然拘束条件较人类为简。故易堕入。湿生者。有嗅知当生之处之香气。深起爱染。便奔赴其中托生。(所谓香气。大都均依不净湿气为体。亦不无父母遗质化合其间。)至湿气之所附丽。或腐肉。或秽粪或其他种种残坏之物。各视其业之所近而爱染托生。化生者。龙及金翅鸟本四生。(胎卵湿化)惟化生最胜。享用与天同等。中阴若托生此类。其感境界。亦与天来迎相若。 超荐应具之条件 依密法言。成就菩提计有三等。上焉者克期取证。中焉者命终升登。下焉者中阴成就。亲属如为作佛事功德。定有特效。(念佛为主)盖中阴身。具有漏通力。故其被种种惊慌。恐怖之所驱迫。彼当自计有何善法。令彼脱离。若有种种导示。念佛。超荐。当极感受。愿乐欲闻。效力每出意表。但须具有下例三种条件。一(斋戒)举家一律持斋。来宾亦不得特设酒肉。其他污秽并须禁戒。二(诚恳)对于亡者应诚恳思念。以求感通。不可以饰门面为心。不可徒委责于人。按宋屠长卿笔记云。‘通州司马养谦。尝为亡夫人广修佛事。数年后其妾暴亡。经宿苏。哭告司马曰。妾死入冥府。见夫人被闭一暗室。谓在此间苦不可言。请急作功德。以救之。妾曰。夫人亡后。相公大作佛事。都无益耶。夫人曰。经忏荐度。固须慎选有道之僧。尤须主者斋戒至诚。乃灭罪增福。向者沙门诵经堂上。相公弈棋室中。何益之有。司马闻之。亦大哭。乃择戒德名僧。清净严肃。作道场三昼夜。’此长卿目睹之事。斯亦孝子贤孙所当知也。 三(拣择)对于法师宜拣择道行真正者而礼聘之。其恣意破戒。及唯利是视之辈。皆勿滥请。 按法师如戒律净行有所缺犯。或于仪规未合或昏沉。或妄想。中阴具漏通力。以为欺诳于彼。即必自觉失望。而悔生。因悔生。而发嗔恨。沦入苦趣矣。善知识当作如下之开示云。 某某僧伽身即佛身。当作依法不依人想。任彼作法之人如何错误。必因我之意业未尽。譬如照镜之人。其面不净。镜相亦复不净。是必我自心念本不净。汝当如是作意。至诚敬爱。则凡所修。变为纯白佛事。仍不失归于自身之利乐。家属如延僧为作佛事。可预对灵前导示七遍。虽修法失恭。当仍获利益。 往生净土 修净业有素之人。临终直至所往。即生净土。不必经如上之种种境界。但七七日中。代为念佛。亦能令其增高品位。功不唐捐。至往生净土。原本十方均可。惟极乐世界独推缘厚。往生种种感见。依据观无量寿经分之为九品。兹谨述于下。 上品上生感见三圣及无数化佛。百千比丘声闻大众。无量诸天。七宝宫殿。现在其前。以金刚台迎接而去。顿生彼国已。闻佛说法。即获无生法忍。随遍历十方佛土。次第受记。 上品中生。感见三圣有无量大众眷属围绕。以紫金台迎之。即生彼国七宝池中。经宿华开见佛。 上品下生。感三圣与诸菩萨持金莲华。及五百化佛来迎。即生七宝池中。经一日一夜莲华乃开。七日之中得见佛面。 中品上生。感见阿弥陀佛与诸比丘眷属围绕。放金色光。现前演说赞叹己。遂坐莲华台往生。莲华寻开。闻妙音声。得阿罗汉道。 中品中生。感见阿弥陀佛与诸眷属放金色光。持七宝莲华来迎。即生彼国宝池中。经七日华开。赞叹世尊。闻法欢喜得须陀洹果。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