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宜友 弟宜恭

作者:养光 我国自古以「孝悌」传家,绵延数千年而不衰。迩来受西风东渐,崇洋心理作祟之影响,现实主义日兴,迄今愈甚,遂多追求於五欲,不知有伦理。利之所在,不分亲疏,钩心斗角,不择手段
作者:养光

我国自古以「孝悌」传家,绵延数千年而不衰。迩来受西风东渐,崇洋心理作祟之影响,现实主义日兴,迄今愈甚,遂多追求於五欲,不知有伦理。利之所在,不分亲疏,钩心斗角,不择手段,唯恐争之不得,得之不多,社会问题之棘手,犯罪年龄之降低,真令人感慨系之,此乃伦理道德沦丧所致也!


报上所载,诈财谋杀案件,花样翻新丶手段狠毒,令人咋舌,姑毋论矣!为抢分父母财产而兄弟阋墙,甚而因之结下深仇大恨者,斯乃令人痛心疾首也矣!父母未死,见之而肝肠欲断,老泪纵横;父母已死而尸骨未寒者争此,其心中已无父母矣!何不孝丶不悌丶不仁丶不义以致於是也!俗语道:「好子不望爷田地,好女不望爷嫁衣」。尚有财产可分,已远胜过贫寒子弟,父母死而债务重,兄弟平分偿还者多矣。为争区区之财产而伤父母之心,破骨肉之情,於心何忍?实仰有愧於父母,俯有怍於子女丶愚昧如此,试於静夜思之,当悔恨无及也!古人有诗劝曰:

财物区区莫认真,
一家到底是天亲,
万般要看爷娘面,
骨肉同胞有几人。

吾人今生能结为兄弟,乃前世修来之福份。昔迦叶尊者,兄弟三人,过去於迦叶佛时,共立刹竿,感为兄弟,均修事火苦行,後迦叶尊者从佛出家,其弟二人知悉,亦先後从佛出家,彼此敬爱如是。

又建宁志载:咸溪童镛,家畜二犬,一花一白,共出一母,性狡狯,解人意,後白者忽目盲,不能进牢而食,主人以草藉檐外卧之,花者衔饭吐而饲之,夜则卧其旁,及白者死,埋之山麓,犬乃朝夕往绕数匝,若拜泣状。卧其旁,必移时而反。

呜呼!此犬也而尚知骨肉之恩,手足之爱,生则推食以食,殁则竭诚尽礼,身为人类者,岂反不如乎!

人与人之间,虽不免有或大或小之纠纷,然若知礼义自能平和;兄弟之相处,彼此若能忍让,必能相安,况且既为骨肉,亦是邻居,当更能守望相助,怡亲悦祖。妻子敢有微词则弗听,免因小事而不睦丶因误会而失和,仍当以兄弟为重也。古人训曰:「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是之谓也。若因事业而分离者,更应随时关心,解以财义,朋友已然,况兄弟乎。当知钱财乃身外之物,能救人之急,功德已自无量,况兄弟乎。法昭禅师训曰:

兄弟同居忍便安,
莫因毫末起争端,
眼前生子又兄弟,
留与儿孙作样看。

其二
同气连枝各自荣,
些些言语莫伤情,
一回相见一回老,
能得几时为弟兄。

思及此,兄弟皆应下泪矣,还有何计较哉!明朝彭桂,颇能孝悌,出仕京都,其弟往都中省视,喜不自胜,作诗曰:

相持莫下拜,拭泪认分明,
讶汝颜何瘦,令予痛失声,
饥寒留剩骨,患难得馀生,
乍见浑无语,一时悲喜并。

其二
为致慈亲语,殷勤劝早归,
叹余违井邑,况汝别庭闱,
每念尸饔苦,深惭弹铗非,
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
应思他人能如是孝悌,我亦应能如是。

  伏愿天下之骨肉兄弟,皆能以此为楷模,彼此敬爱忍让,共孝父母,承欢膝下,更进而互相劝勉,共修佛道,精进念佛,发愿共求往生,非但家内祥和,事事如意,且父母能度,邻里亦知亲近也。及至临终,纵未得一心不乱,恃兄弟儿女,左右邻里为之助念,亦能往生西方,俯谢娑婆也矣,其助德岂思议所能及哉!

(明伦月刊第101期)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