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良玉:三十年家庭教育的心得报告 中(7)

做为家庭教育的文化生活,我们有时会召集亲友们的孩子一起开座谈会,请来优秀的同学和老师为大家做介绍,另外我们还有很多旅游活动,此外就是孝亲悦亲的活动。登名山大川,以饱览祖国壮丽的山河,开拓眼界和胸怀,

做为家庭教育的文化生活,我们有时会召集亲友们的孩子一起开座谈会,请来优秀的同学和老师为大家做介绍,另外我们还有很多旅游活动,此外就是孝亲悦亲的活动。登名山大川,以饱览祖国壮丽的山河,开拓眼界和胸怀,培养爱国主义的情操,这是我们每一个孩子,也是我们每一个家长都向往的。有时我会带着茂森一起去旅游,有时我工作忙,就把孩子托给亲友的家里,让茂森和亲友的孩子们一块儿去旅游。有一次茂森跟他的舅父一家去旅游,那个时候他才十三岁。我觉得让孩子离开一下父母,孩子会变得更懂事。十三岁的茂森跟他舅父一家去旅游,他离开家以后,在旅途上给我们主动写了一封信,这封信在我们的家庭的文化箱中一直保留着。现在把这封短信读一读,让我们看一看一个十三岁的孩子他离家以后是怎么样感受生活的。「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好!已经五天没有见到你们了,你们身体好吗?现在我们一行已安全到达眉山了,请你们不用挂念!我们乘广州快车到西安,参观了一些名胜古迹,如钟楼、大雁塔等等,使我们仰观宇宙之大。我们在西安的旅社里住了一夜,第二天便乘上由西安到成都的直达快车,在火车上熬了一夜。到达成都后,我们吃了成都有名的张鸭子、赖汤圆等小吃,使我们俯察品类之盛。下午八点多到达眉山了,想起来,我们从广州到眉山,在火车上的情况是愈来愈艰苦。从广州到西安是卧铺,从西安到成都是座铺,从成都到眉山是站着的。我们来到眉山,准备到三苏公园、乐山大佛、峨嵋山等旅游胜地游览。总而言之,我们的旅游生活一定会过得非常愉快的!祝你们工作顺利,身体健康。你们的儿子茂森。一九八六年七月二十五号」。
我们从这封信里可以看出,第一孩子离家以后是很怀念父母的,对父母的眷恋之情跃然纸上,因为他是在旅途中主动给我们写信的。第二我们可以看见孩子在遇到艰苦环境的时候他没有抱怨,因为他的旅途是愈来愈艰苦,开始是火车的卧铺,后来是座铺,最后是站着,然后才到达旅游的终点,孩子他没有叫苦,而是高高兴兴的面对生活,我们培养孩子就是要有这种素质。第三我们看到孩子他随顺别人的家庭,随顺这些表兄弟姐妹一块儿去旅游,他能够和人家和睦的相处。据他舅父反映说,茂森跟他们一路上旅游都表现得很好,他自律性很强,而且很会照顾好自己,并且我的哥哥(就是他的舅父)说,他总是欢欢喜喜的。所以我们培养孩子,无论是你在父母身边,还是离开父母,遇到无论是艰苦的,还是顺利的环境,都要欢欢喜喜。所以对孩子我有个体会,有时让他离开父母,放手让他锻炼一下,他成熟得会更快,而且他会更珍惜父母的爱。
在家里、在学校里,你让孩子读有字的书,放他出去旅游,要让他读社会的无字的书,有字、无字的这两本书,都是对孩子同样的重要。所以司马迁说「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我们现在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就非常重要,但是这个家庭教育,不单是母亲对孩子和孩子对母亲这么简单的事情,我们要把眼光更多的投向老人,要进行孝亲悦亲的活动。茂森他有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四位老人,老人的身上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素质,老人的一举一动,一句叮咛的话语,对孩子都是非常有益的提醒。所以我们年轻的父母要把眼光更多的看到老人的优点,要赞叹老人的优点。每次我们带孩子和老人接触的时候,孩子们就会把他的注意力放在老人的优点方面,就会跟老人学习那些优秀的东西。我们做父母的千万不要说「老人已经过时了,老人已经现在都落后了」,我们不能这样讲,我们应该把老人所有的优点都学到。而且我们可以发现,如果经常接触老人的孩子,他的性格是比较好的,性格比较平和,接触老人的孩子性格是非常的开朗,而且他懂得人情世故和热爱生活,不会孤僻。
我们带孩子到乡下看他的爷爷奶奶,虽然他的爷爷奶奶没有什么文化,是农民,但是我们赞叹老人艰苦朴素的精神,赞叹老人生活的知识,跟老人学习农活,带茂森到他的外公外婆那里,赞叹老人他们的文化素质(他们是在高等院校教书),赞叹老人他们的历史知识,学习他们教育的经验。而且每次带孩子去看老人实际上都是一种生活的教育,比如说带孩子去看老人,要张罗买些礼物,而且要给孩子穿上整洁的衣服,特别是要教孩子,你见到老人以后应该怎么样说话,应该给老人献上什么样的节目,让孩子记住老人的生日,这样见到老人以后,几代同堂,起码三代在一起,就会非常的融洽。由于这些孝亲和悦亲的活动,使茂森从小就养成了尊敬老人的习惯。
在我的父亲八十大寿的时候,茂森十七岁,他写了一首「老人颂」献给我的父亲,这首颂词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下。「老人颂!公公八十岁大寿抒怀。我们慈爱的老人已度过八十个春秋,他们走过了艰难的历程,承受过风雨的洗礼,苦难漂白了他们的头发,风霜在额头上刻下痕迹。然而,他们并没有躺在过去的成绩上,却时时为孩子们端上可口的饭菜,仍然冒着倾盆大雨,来到即将投考高中的孙儿家中,为他们进行决策和参谋。虽然老态龙钟拄着拐杖,但一直没有停下脚步,他们不需要我们在身旁侍奉,反而时时催我们自新,激我们奋进。老人!您是一部珍贵的文献,生理上的衰老,有如模糊的字迹,但深刻的内涵却无法抹去。老人!您是为后生指明方向的航灯,引导我们避开礁石,勇往直前。老人!您是家庭成员的纽带,维系亲情的和谐友爱。我们要对老人尊敬和珍爱,不但是舔犊之情,而且是对老一辈一生辛苦的感念,是爱心、道义感的体现。基督教的先知摩西说过:『谁若使老人痛苦流泪,我就让大地震颤』。今天,我们应该用最好的成绩供养老人欢喜,让老人笑口常开,健康长寿!外孙,茂森敬上」。茂森确实能使老人笑口常开,虽然他的公公姥姥现在已经去世了,但是他的爷爷奶奶还健在,所以他工作以后,茂森就在广州市给他的爷爷奶奶买了一套房子,把两位老人从农村接出来颐养天年。所以这两位老人,他的爷爷和奶奶,这是他们的照片,看到茂森总是笑口盈盈,由衷的欢喜。
在我的母亲八十二岁寿辰的时候,那是一九九二年,茂森十九岁,他给我母亲的贺词这样写到,「亲爱的姥姥,生日快乐!与其把您比作一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不如把您比作一棵大榕树,无私的把儿孙们荫护。且不说您含辛茹苦把儿女培育成材,如今第三代人成长过程中,哪一段没有您的言传身教?老泰山啊,您似北斗拱照,使我们和谐、团结、进步!真诚祝福您,老泰山,松鹤延年!」在家庭的这个团聚的会上,茂森他是做为外孙来献词,还有嫡孙、嫡孙女,还有许多其它的外孙,都不甘落后,所以都争相献词、献诗、献文,孩子们之间踊跃的敬老,形成我们家族一个传统的风气。在我们家族的文化箱里,这种数据非常多。回顾茂森三十四年的生活历程,庆幸的是茂森不是电视机带大的孩子,也不是保姆带大的孩子,也不是老人带大的孩子,而是母亲带大的孩子,是中国传统文化带大的孩子。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