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良玉:三十年家庭教育的心得报告 中(2)

赵老师:《弟子规》在素质的教育中有句话说「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茂森当时在美国留学的期间,曾两次义务的去献血。当时美国的医院是很希望能够得到这些健康青年的鲜血,因为抢救病人会用到。当时茂

赵老师:《弟子规》在素质的教育中有句话说「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茂森当时在美国留学的期间,曾两次义务的去献血。当时美国的医院是很希望能够得到这些健康青年的鲜血,因为抢救病人会用到。当时茂森就很欢喜的应征献血,以此与美国人民结缘了,让美国人的血管里也流着我们中国青年的鲜血。当时的茂森还是一个穷书生,但是中国的青年是有热血和有爱心的,所以我们觉得中国人不穷。当茂森打电话告诉我说他献血的事情,我很嘉许孩子的这种奉献精神,只要孩子愿意为大众服务,我做母亲的一定全力支持。我们做母亲的要呵护孩子的一切善念,要随喜赞叹孩子的一切善行。这样做是不是吃亏?这样做不是吃亏。我们可以想一想,如果从自己的角度来说,你为大众奉献,你的精神道德会升华,你的心量会开阔起来,这种的收益是没法用数字,也没法用物质来衡量的,这是从自己的角度来说的。如果从他人的角度来说,你的奉献会使别人可以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所以说你为大众奉献,就是自利利他,所以我们做母亲的要呵护孩子为大众奉献的精神。
茂森在美国读博士研究生的时候,他发现学校金融系里面没有设立研究生从事学术活动的经费。比如说这些研究生要跟随导师到外面参加一个学术交流会,所有的费用,包括交通、旅差费、住宿费和会务的费,都要由学生自己来负担,老师是由学校负担,学生要自己来负担。当时茂森就写了一个报告,要求学校在这个方面立项,就是要给研究生的学术活动要拨给一定的基金。他自己也向学校表示说,我参加工作以后我愿意每年为这个项目捐款,并且希望学校能早日立项。茂森博士毕业以后,他很顺利的到了美国的德州大学工作,当第一次领工资的时候,他立即汇款给母校。《弟子规》说「凡出言,信为先」。当他的母校商学院金融系的系主任安德森教授接到这一千美元的时候,他对我们中国学生的这分爱心非常的赞叹,对茂森这种履行诺言的精神他都竖起了大拇指。这件事情就促进了学校对博士研究生的学术活动基金立项,后来毕业的这些研究生就可以享受到这种待遇,但是茂森当时他没有享受到,都是自己出经费的,以后的学生们都享受到这种待遇。而且连续五年,茂森每年都为学校这个基金会寄一千美元,这种是对学生、对研究工作的一个支持。这种由己推人的这分爱心,实际上还是我们的至圣先师孔老夫子教的,因为孔老夫子教仁。这个「仁」字大家来看看,这个仁字是含有两个人,想到自己就想到别人,关心自己就关心别人。在《论语》中有记载说,孔子的学生樊迟向老师孔子提问,他说什么是仁?孔子回答说爱人。所以仁就是爱人,就是《弟子规》所说的「凡是人,皆须爱」。这是《弟子规》培养我们的一个基本的素质。
下来我们看一看《弟子规》说的「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就是接近有道德有学问的老师,是我们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我是非常注意茂森的这些老师,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他的老师,从班主任到级组长的老师,一直到各科的老师,一直到校长,实际上他在每一间学校里的所有的班主任、任课老师到校长,我都非常熟悉。我在这些老师当中,每次开家长会从来没有缺席,我很愿意和这些老师交谈。我在交谈中可以听取老师对茂森的优点和缺点的评价,另外我也会发现老师的气质,这个老师的素质,这个老师对学生的责任心,还有这个老师他各方面待人接物的态度。我发现好的老师,我一定以后会带孩子登门去拜访这位老师,我愿意孩子能够经常感受这些优秀老师,感受他们的这些良好的东西。
当时茂森在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读国际金融专业的时候,他们的院长叫王屏山先生,他是一位教育家,我时常会带孩子到他家里面去做客。这个王院长一谈起教育那是滔滔不绝,他没有疲厌,对老师怎么样的要求,对学生怎么期望,还有自己的教学计划等等,我们都垂耳恭听,因为我很喜欢和老师做这种坦诚的交谈。而茂森那时候还比较年轻,也比较小,他只在旁边听,但是他可以感受到这些教育家他们的敬业精神和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这对年轻的孩子来说是一种很好的熏陶。
除了在学校里我们去亲近这些有道德、有学问的老师之外,在校外我也注意帮助孩子寻找这些优秀的老师。我记得我有一次参加一个报告会,这个报告会邀请的是美国芝加哥大学的一位社会方面学的教授做报告,他是讲英文,担任翻译的是广州外语学院的一位陈老师。当时我坐在下面听,我发现这位陈老师的英语翻译真是非常好,他翻译的准确、快速,而且非常文雅。我心里就想,如果我的儿子能得到这样老师的指导,一定英语学习会很好。所以当这个报告会完了以后,我就走到这位陈老师的面前,赞叹他的出色的英语翻译,然后我就很勇敢的向他表达了我一个母亲的希望,我很希望这位陈老师能指导一下我的孩子。我邀请他到我家里做客,我说如果你星期天能到我家里来的话,不仅我的儿子,还有我所有亲友们的孩子,都愿意听听你讲怎么样学好英语。也许我的勇敢使他觉得很感动,所以他答应了我的请求。这位陈老师的素质也很不凡,就是他很有爱心,而且也很有愿意指导别人的这种热情。到了星期天我们果然把他请到了,虽然我和这位陈老师是很冒昧,也是第一次见面我提出要求,没想到能得以实现。我亲友们的孩子们也都来了,在我们家里等于形成了一个学习座谈会,陈老师就给大家谈怎么学习英语。在以后,我的孩子和其它亲友们的孩子遇到英语学习的问题也常会去请教他。后来我听说这位陈老师已经做到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副校长。所以这些都是优秀的老师,我们无论是在校外还是校内,发现这些老师,能给自己孩子请来指导,对孩子的学习提高都很有帮助。
寻找这些优秀的老师,接近善知识,除了在校内校外,我的眼光也移向了社会和宗教。在一九九0年我父亲去世以后,为了能够缓解我母亲的悲哀,所以我就陪着老母到广州的光孝寺去散散心。这是我一生第一次走进寺院,我第一次正式走进寺院就是广州光孝寺,而第一个遇到正式的出家人就是这个寺院的方丈本焕老和尚。我后来才知道,本焕老和尚了不起,他是全国著名的高僧,他今年已经一百零一岁,还健在。本焕老和尚他非常安和的气质,使我和母亲这种悲伤的心都缓和了很多。正巧他们开饭,十一点钟开饭,又留我和母亲吃了一顿素食。我们觉得寺院很好,素食也很开胃,以后我就带茂森到寺院里见这个老和尚,我让在读大学的,他刚上大学,在读大学的孩子跟老和尚交谈,看看一个清心寡欲而又德高望重的出家人他是怎么样生活的。茂森那时候也很喜欢提很多问题向本焕老和尚请教,而且还在寺院里可以吃素食。后来不久我在光孝寺里就遇到了净空老法师,我看到一位光彩照人的出家法师的形象,心里非常敬佩,就马上打电话叫茂森从中山大学赶过来,说这里来了一位法师,你赶快来见一见。我们当时都拜见了净空老法师,但是当时的人很多,可能法师也没注意到我们,在这匆匆见面之后,也不能够多谈。老法师在光孝寺逗留的时间也很短,这样就算我们见了一面。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