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初期曾有广泛影响的东北民间教育家王凤仪先生曾说,道德的核心在家庭之中,每个人把自己当好了,家庭就好了,世界就好了。 省会一位老教师对记者说,过去我们的教科书缺少这样的课程、我们的父母一辈也断失了这样的教育,现在对孩子的培养一味溺爱的多,光想着让他上好大学,出人头地,没有想到他幸福的根本,找不到好的办法。现在才知道,在古圣先贤那里早有答案。 传统文化的重新打量与精彩解读 中央党校最年轻的教授刘余莉说,五四运动和“文革”以来,我们对传统文化大加批评,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误解也达到了极端,而且这种误解一直影响到现在。 陈大惠等学者指出,许多词被严重误读。比如“人定胜天”,现在理解就是人一定能够战胜自然界,其实“定”是指安定,安定自己的本分、身份。当老师的,就好好当老师,别在外面开公司;售货员,好好卖东西,不要忙着炒股票;医生,就好好看病,不要琢磨着收红包。人定胜天就是人心安定、安守自己的本分了,体现出的凝聚力能够超过自然界。 还有“三纲五常”,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君为臣纲。许多人认为是封建的压制,其实“纲”是榜样的意思,,就是当父母应是孩子的榜样;当丈夫的是太太的榜样;做领导的是下级的榜样。诸如这样的误会很多。 陈大惠说,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目的是“趋吉避凶”。“道德”中的“道”就是永远不变的自然万物运行的规律,如早上太阳升起,晚上一定落下。按照自然规律、秩序,去生活、去工作、去待人接物,这就叫“德”。古人讲“伦常乖舛,立见消亡”。“伦常”是什么意思呢?伦就是关系,常就是永远不变的规律。“乖舛”就是违背、背叛自然规律。伦常乖舛就是如果违背了伦常大道,就立见消亡。我们中华民族通过《弟子规》、四书五经等经典,一代一代的教育我们按照自然规律、秩序和关系去生活,做有道德的人。“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就是圣贤的教育,就是《弟子规》,就是传统的四书五经。就是说按着这些书里去做,能带来人生的财富。我们的颜面,脸色就能变得像玉一样那么的光润、美好。 中央党校81岁的老教授任登第说,1988年,7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探讨人类社会发展的问题,得出结论: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学习孔子的智慧。 一位观众说,这些老师们用自己的人生际遇去告诉我们道德的本义,感觉传统文化离我们很近很近。我们期望着,这样的团队越来越多,将中华传统文化的种子洒遍神州大地。 抚顺讲座: 保定讲座: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