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悌传家远 福德自绵延(2)

对自己,这是一个自求觉悟,解脱自己苦难的学习过程-在佛菩萨和圣贤教诲的指导下,就在日常生活的待人处事中逐步认清、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和言语、行为所产生的后果,明白形成自己烦恼、痛苦的因素,进而掌握自己


对自己,这是一个自求觉悟,解脱自己苦难的学习过程-在佛菩萨和圣贤教诲的指导下,就在日常生活的待人处事中逐步认清、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和言语、行为所产生的后果,明白形成自己烦恼、痛苦的因素,进而掌握自己人生的方向盘,知道如何循序渐进地往自己所向往的目标:人生的健康、快乐和幸福稳步前进。

难怪印光大师要告诉我们:“有父母可以尽孝,有兄弟可以尽悌,有儿女可以教训,有诗书可以取法,正合夫子居家为政之道。此时不学,真是时过难学矣。纵令文章盖世,官居一品,终是一穷微极妙之艺人,非适时力学之儒士也。因闻佛语,遂持长斋,可知宿因深厚。废弃前功,意欲出家,可知道眼昏朦。如来说法,恒顺众生。遇父言慈,遇子言孝。外尽人伦,内消情虑,使复本有真心,是名为佛弟子,岂在两根头发上论也。”很多有家庭的学佛人常将自己的父母形容为“业障深重”,把自己的配偶和子女、亲朋等视为自己修行道上的“障缘”-印祖告诉我们:那是因为我自己“道眼昏朦”才会把助缘看成障缘,不知道最业障深重人的其实就是自己-贡高我慢,自以为是,不敬父母、不爱亲人,独断独行,还要强人所难,逼迫人家接受自己的信仰、自己的想法,完全不懂得尊重别人的感受、不知道体谅别人的难处;把霸道的控制当作“普度”,将自私的强求误会为“慈悲为您着想”…就冲着我自己这副德性,谁能相信佛法会为人生带来好处?扪心自问:其实自己的信心何尝不是即将崩溃?自己不会游泳,怎能救度溺水之人?自己不能放下自私,无法养成定慧,如何去帮助别人学会控制情绪、克制欲望?“无能”何以“为力”?连自己都不能“感化”自己,还谈甚么感化别人?

西谚有云:“罗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古德亦劝勉我们:“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孝悌是终生奉行的事,是时时处处都念念在心的天职,是融入骨髓、透彻心肺,用整个生命来实践、来体现的事,并非只是一朝一夕,更不可以少为足,自以为是。印祖为我们开示道:“孝悌修而闾里感化。斋戒立而杀盗潜消。研究净土经论,则知出苦之要道。受持《安士全书》,则知淑世之良谟。以净土法门谕亲,以净土法门教子,及诸亲识。正以生死事大,深宜痛恤我后。不必另择一所,即家庭便是道场。以父母兄弟妻子朋友亲戚,尽作法眷。自行化他,口劝身率,使其同归净域,尽出苦轮。可谓戴发高僧,居家佛子矣。”(印光法师《复泰顺林介生居士书一》)儒佛同心,世法、佛法本不互相妨碍-佛法的修行在那里落实?修行人的慈悲在那里体现?“即家庭便是道场”。印光大师给了我们清楚、明确的答案。我们要“普度众生”-“父母兄弟妻子朋友亲戚”就是我们要普度的众生-佛法说:“一切男人为我父,一切女人为我母”。古人说:“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养成孝悌之心,善尽孝悌之责,力行孝悌之事,天天检讨改过,时时刻刻求进步,克制自己、成全他人,人生的幸福美满尽在其中。“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唯有真正力行实践者才会尝到个中苦尽甘来的甜美滋味。

印光法师说:“即家庭便是道场。”引申开来,即办公室便是道场,即道路上便是道场…一切时、一切处皆是道场,皆是我们对一切众生行孝悌之处。

印祖又说:“夫尧舜之道,孝悌而已。如来之道,戒定慧而已。能于平实庸常之事而实行之,行之及极,其高深玄妙之理,岂待别求。否则高深玄妙,但属口头活计,生死到来,一毫也用不著,愿阅者悉注意焉。”(见《嘉言录题词并序》)祖师将“孝悌”与“戒定慧”相提并论,勉励我们要在日常生活待人处事中恭敬、善待一切人,脚踏实地,千万不要好高骛远。

我们都知道印光大师乃是净土宗一代祖师,他告诉我们:“净土法门,一切世间事务,均无所碍,”修学净土法门,一切世间事务,都不会成为障碍。但是,应当注意的是,祖师告诫我们必须履行自己为人的责任,印祖说:“但须各尽其分,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顺,主仁,仆忠而已。”如果我们没有把这些责任做好,那才真是障碍-我们的心理有障碍、行为有障碍,是我们自己的贪嗔痴慢疑给自己造成了障碍!“汝在家中,正好修行。”印祖提示我们在家中与家人相处时正是修行净土法门的大好时机!面对他们,我的心是否清净?或是烦恼重重?起的是贪念?老爱发脾气?面色很难看?说话不客气?冷静想想:这一切不实实在在是自己的问题吗?“常存除暴安良之心,”何谓除暴安良?除自己的暴戾之气,安住於自己的良知-所谓“凡事存天理,宽怀得众情”。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想到因果报应就不敢胡作非为;认清自己的业障习气很重,诚如《地藏经》所说的“起心动念无不是罪”,自然就不敢对人傲慢、嚣张,惭愧之心油然而生,态度自然就会恭敬、感恩。化解自己内心贪嗔痴慢的烦恼,才是真正化解障碍。推而广之,印祖教导我们:“对人民,作自己家人想,对兵士,作自己弟兄想,必期于弟兄护持家人。凡所到处,切诫兵士,存忠恕心,不可稍有掳掠奸淫之事。纵人不知,天地鬼神为记其功过。或于现生,或于后世,决定要受善恶之报,决定不会有因无果。”因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所以见到别人造作恶业时就想到他将来必定要受痛苦的果报,因此不忍之心生起,极思劝阻他、引导他回头是岸,以免将来“早知如此,何必当初”的悔恨。为了让他能够深信,为了让他有所依循,让我自己首先做出样子,用自己来做实验,为他做示范、证明。我们早一天成就,对方的痛苦就早一天得道解救,我们的实践引导何其重要!怎能够再苟且拖延?我怎能忍心见死不救?我怎能不为所爱的一切生灵勇猛精进?我怎能不奋勇改过?推己及人,感同身受-我们的心胸自然宽广,我们的慈悲自然流露,我们的傲慢自然收敛,我们的自私自然无踪。这样的心胸,这样的宽宏,自己的身心能不愉快吗?这样的豁达、从容,人生能不舒畅吗?这样的尊重、体谅,家庭能不欢聚吗?己立立人,自利利他,一切只在自己一念之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如此大善,只要自己肯认错,只要自己愿意改过,就能修成-闻之能不欣喜若狂而勇猛力行吗?

为了增长我们的信心,印祖还举了一个实例:“一军士杨某,人极忠厚好善。在陕镇嵩军中,作营官,吃长素,能背诵《金刚经》,日念数遍。在军十年,打仗四百余次,通身大小未带一伤。初欲告退,以刘镇华,憨玉琨,皆属同乡,不许彼退。一年开往河南打赵倜,彼遂私遁。从兹朝五台,峨眉,九华,普陀。至普陀,住法雨寺,与光言及彼之心行。惜无学问,未能阐扬大法,随机利人也。”(见《复姚维一居士书》)这位杨居士从军十年,身经四百多场战役,竟然毫发无伤,让人感觉很不可思议,但却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名符其实的逢凶化吉,化险为夷,实在很令人羡慕!印祖告诉我们杨居士的为人非常忠厚、好善,他吃长素,会背《金刚经》,每天都要念几遍。可见一个人的吉凶祸福与他的存心有关系。杨居士虽然不会高谈阔论地讲说佛法,但是他的真实经历已经是最有效力的现身说法。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德荫所庇,他的家人能不见贤思齐吗?彼此生活在一起,潜移默化,必然带动家风,影响邻里。常念《金刚经》,了知人生如梦、幻、泡、影,而在这如梦人生中,熄灭了个人的得失之心,常驻心头的只有孝悌之心,一份关怀、帮助一切人,护念一切生灵的热情澎湃-我的心平静从容,我的身充满无限活力-这不正是我朝思暮想,日夜向往的境界吗?如今知道:这一切都能通过自己的改过自新,日新又新来实现,内心无限欢喜。内心响起的是袁了凡居士的谆谆教诫:“一日无过可改则一日无步可进。”这才明白:改过是终身奉行的功课-唯有知错、认错,自己才能保持清醒,唯有永不止懈的改过自新才能在人生路上一路前行。於是明白:孝悌之道就是在父母面前永远不可自以为孝顺,在兄弟面前永远不敢自以为友爱-做到的是应该,没有甚么,也不是用来为自己换取甚么利益或称赞的条件;若做不好是罪过,是自己懒散、疏忽了,一定要改正调整过来-永远知道自己总有欠缺,永远保留自己无限进步的空间!这样的人生海阔天空,这样的心情万里无云!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