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有福之人

人有喜怒哀乐等情緒,只要遇到境界,很容易就會「心随境转],心灵的情緒就會隨着感动。但是,人总要有修养,儒家讲「不动心」,道家讲「不二意」,佛教更讲「不分別」,都是要我們在人情相处上
人有喜怒哀乐等情緒,只要遇到境界,很容易就會「心随境转],心灵的情緒就會隨着感动。但是,人总要有修养,儒家讲「不动心」,道家讲「不二意」,佛教更讲「不分別」,都是要我們在人情相处上,不要太过分別,不要太容易动心。如此才是一个有福之人。

一、人我不比較:人比人,气死人!人与人之间,经常互相比較:你比我有钱,他比我美貌。比來比去,人生那有快乐可言?有一首通俗詩偈:「你骑马馬來我骑驴,看看眼前我不如;回头一见推车汉,比上不足比下余。」许多残障人士都懂得「天生我才必有用」,我见过沒有双手的人,可以用脚穿针引线;眼睛全盲的人,能夠吹弹歌舞。甚至台湾的漸凍人陳宏先生,只靠眼睛眨動,透過點字板,再由妻子為他记录,都能出版多本书籍。想到他們,只有慚愧,那里还要比较什么呢?

二、彼此不計較:人类有斤斤計較的习惯,你借我半斤,我还給你八兩。人从童年開始,小朋友之間就會計較:我給你卡片,你給过我什么?我給你糖果,你有什么給我吃過?所謂「锱铢必较」,即使相知的朋友,也总是看你对我的交情深浅,我也还給你那样的程度。除非心量寬大的人「施捨不望报」,金钱、感情、友誼,不管給你多少,並不計較你还給我若干。能有这样的心量,才是所謂「君子無求品自高」。

三、违逆不生氣:人在順境里欢喜,容易做到;在逆境裡能不生氣,就不是容易的事了。一个人受饥受寒,受苦受难,都还罢了,受气,就难以忍耐了。有人說:「佛爭一爐香,人爭一口氣。」一口氣又是價值如何呢?為了少許的金錢,朋友亲人闹上法庭;为了要争一口氣,千里致书給在京的父親。其实「逆境來时順境因,人情疏道情亲,梦中何必爭人我,放下身心見乾坤」,人生有什么好爭、有什么好气的呢?

四、好坏不分別:好的就是好的,坏的就是坏的,好人坏人,儿童就从这样开始学习分別。好人的标准怎么订定?坏人的是非怎么论断?好人,有好人中的坏人;坏人,也有坏人中的好人。除非大忠大奸,大好大坏,一般生活里的是非好坏,不要那么多的分別、计较。中國人讲的厚道,大概就是「无分別」的初階學習吧!

五、受辱不怀恨:有些人「忘恩記仇」,也有一些人,赞美容易忘記,受辱耿耿于怀。唾面自乾,何等修養!受辱不恨,何等自在!《金剛經》說:若有人業報應墮地獄,假如能忍受別人的侮辱,忍受人我是非,自能消除罪業,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受辱不懷恨,修行者應當如此。

六、見好不嫉妒:見不得別人好,這是人的劣根性;同歸於盡,更是人性的醜陋面。其實,見到別人好,要能有分享的观念,何必嫉妒呢?见好欢喜,見贤思齐,这是人生最大的修養。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