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伤害您的根--佛弟子怎样和父母相处(3)

有人说我父母对我不好,我很难孝顺。 父母对自己好,孝顺不难。对自己不好,孝顺才是真的呢。必须要父母对自己好才孝顺的话,那是在做生意。再说还有比大舜更难的吗?大舜的父母和兄弟在他上房修理屋顶时放火烧他,
 

  有人说我父母对我不好,我很难孝顺。父母对自己好,孝顺不难。对自己不好,孝顺才是真的呢。必须要父母对自己好才孝顺的话,那是在做生意。再说还有比大舜更难的吗?大舜的父母和兄弟在他上房修理屋顶时放火烧他,在他下井淘井时拿石头盖他。可是他无怨无悔,只是责备自己不能感动父母而已。 

  有的说我穷,无法孝顺。可是孝顺不仅仅限于物质啊。以前的孝子们,有的有代父受刑刀斧不避,有的万里寻亲性命不顾。就是遭了最苦境界,也能做出孝顺来。真是令人敬佩。 

  如果一言一行,总是考虑着是否给父母丢脸,是否对得起父母,方才叫做是孝顺。 

  但这还不究竟。 

  第四层:引导入佛 

  要知道父母和自己一样,也是生死凡夫。尽管我们从身心供养和从自身修养上都做得非常好,但若不把父母拔出生死苦海,百年之后,人天永隔,苦海茫茫,何处相见?要报亲恩,机缘难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千古流泪不尽的事。如果劝化父母信佛学佛,能把父母度到西方,永脱生死,直至成佛。这孝可就究竟了。 

  劝父母学佛,急不得,缓不得;缓不得,急不得。为何急不得?急了容易强按牛头喝水,让父母反感。为何缓不得,父母父母年纪老迈,时日不久。各人善巧思维,能劝则劝,不能劝,则以礼佛念佛诵经等代父母忏悔,所有功德回向给父母。父母子女天性相关,只要至诚,冥冥中定有转移。父母的看法想法又不是死的,一定会转变。众生都会成佛,父母也会,要树立信心。在这里举两个例子:一是一位师兄的爷爷是老红军。他劝说无效,就代爷爷念200万遍阿弥陀佛,结果念到 100万,爷爷就学佛去了。二是我个人,我父亲抽烟四五十年,以前怎么劝也断不了。但在后学学佛进步的过程中,于去年自动不想抽了。 

    一个人孝顺父母,就有了根基了。我们的祖先真是聪明。他们说:求忠臣于孝子之门。是啊。一个人连父母这样的至亲骨肉、罔极之恩都不爱敬报答,他会对别人好?好也是假的,有所图的。如果一个人放弃了根本,一味从事末节修行,就等于把本来应该往树根上浇的水施的肥用到树枝树叶上了,虽短期看有效果,但终究不成气候。 

    印光大师开示说,人越过自己的本分去做功德,虽有小益,然而有大祸患埋伏在后面。若说人人都是父母,应该平等对待。话是没错,却理事不圆融,有点呆板,不懂推恩有序。众生固然体性平等,但缘分浅深不同。再说众生也不是都能理解众生平等的。亲人们看你重视外人胜过重视他,他就是要怨恨。我们何苦要招怨呢?还是照顾众生的看法,由亲及疏慢慢感化为是。 

    孝顺父母,看起来没有一些事轰轰烈烈,但因为他做到了根本上,所以是不可思议的。下面举个例子:  

    江西有一位书生善于堪舆,到湖南的道州去旅游,遇见一块风水绝佳的土地。当他正在眺望时,有两个人来了,一个身穿华贵的衣裳,一位手里拿着罗盘,东张西望地说:“这块地风水不好!”书生暗中笑那位地理师胡说八道。他走来跟那两个人谈天,互相询问对方的籍贯和姓氏。穿着华丽的人是城里的富家子,手里拿着罗盘的是一位地理师。地理师听说书生从江西来,便说:“江西出了有名的地理师,你一定很高明吧!”书生谦虚地露了两手,地理师十分折服,告诉富家子邀书生回家。 

  书生住在富家子的家中,他想说出前日看见的那一块地,心里又默想:“如果不是福德很大的人便配不上这块地!”他住了很久,看见那位富家子的行谊不太有福德,因此,就秘而不说。 

  正巧富家的姻亲萧公,想要埋葬双亲,拜访居住在富家的地理师,书生也应聘前往。萧公是一位长者,乐善好施,乡里的人都公认他是善人。书生也以为他可能配得上前面那块土地。于是,就告诉萧公,以高价买到那块土地。书生为那块土地点穴开墓后,过几天就要安葬了。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