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应篇新证 第六章 诸恶 92

太上感应篇新证,第六章 诸恶92

    正文:施与后悔,假借不还
    译文:有的人布施财物后,不久就心性懊悔,从别人那里借来的钱财物品,据为己有而不肯归还。
    分析
    《地藏经》中说:布施的功德能够舍一得万报。也就是说布施是获得福报的途径,而且由于业果增长广大的规律,自己获得的果报会远远大于布施的数量。但我们布施不是发自诚心和欢喜心,布施以后又生后悔心,由此业力,将来有钱财也不能享受到快乐,会终日为财物忧愁。
    布施是贪吝的对治品,如果自己以前吝啬,现在明白了因果的道理,知道贫穷是贪吝所引来的后查,就要尽力布施,以改往修来,使自己善果日增,恶果日减。这样存心,遇到机会能布施,定会尽力布施,没有机会,也会尽力寻找机会,慷慨不吝,尽力助人的。须知,凡事皆以累而成功,积小成大。这就和栽树一样,由一颗小小的种子,生根、发芽,年复一年,会长成参天大树,善人积功累德也是这样,为了利益众生,不会发生发生施与后悔的事情。
    事例一
    刘英是个富人,但她丈夫不生育,所以她要了一个女儿。刘虽然很有钱,却常做施与后悔的事情,如给父母的钱物,父母若一时不用,或者送给她的弟弟妹妹,她即后悔,并且去把东西要回来。她女儿并不知道自己是养女,刘在心中时时记得她不是自己的亲骨肉,房产不能隐瞒,珠宝、存款、金银币等珍贵之物,一点也不让女儿知道,全都藏得死死的。刘的工资很高,常做点生意,收入相当丰厚,年收入几十万元或者上百万元。但她吃饭常常用点心充饥,吃水、用电相当节省,为了省费用,晚上常不开灯。穿的衣服稍稍讲究一点,但也不穿名牌。室内家俱电器都是十多年前的旧物。她女儿花自己的钱买吃的,刘也会气得发疯,就这样守着钱过日子,生病了也舍不得花钱治。所以,她虽有钱,过的却是穷日子,她的兄弟姐妹算计她,想从她这里捞点家产,甚至说她是绝户头,公开和她要房产、要钱。刘时时保卫自己的钱财,要和家人斗智斗勇,生活得很累,一点也不快乐。
    再析
    从布施来讲,有三种。一、财布施,是将金钱、财产送给需要的人。二、法布施,是将佛法介绍给别人。三、无畏布施是救别人的命难,或者使别人在害怕的时候救护,使其不再害怕。当我们生命遇到威胁的时候,从内心里非常希望有贵人相助,解除命难。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也希望有人助我们出离困境。所以,在我们有能力的时候,尽力布施,则是为自己种下将来有人相助的善的因缘。大乘菩萨时刻在利益众生,所以他们宁舍生命,也要利益众生,自然会经常布施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释迦佛在因地时,就数数舍身救其它生命。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布施会产生后悔之心的布施,是财布施。前几年,有一位学佛者,他是一个富人,学佛后将一个房产布施给了师父。但布施后,他很快就后悔了,在悔恨中度过了好几年,直到修行达到一定境界,法喜充满时,才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当面向师父忏悔。其实布施之后所以又后悔,其最初发心,即不是真心做善事,更不知道布施的功德,只看到自己失去的钱财,没看到种下的福报有多大。所以施与后悔,是目光短浅,没有智慧的一种表现。真正有智慧的人,不但尽力布施,还会三轮体空地去做,布施的我,布施接受的对象,布施的财物都是体空的,这样的布施才是圆满的。
    事例二
    《大智度论》中有一则公案:
    昔日大月氏弗迦罗城有位画师,前往东方多刹施罗国,他客居外国以作画谋生,十二年中挣得三十两黄金,当他携带酬金返回故乡弗迦罗城时,听到击鼓作大会的声音,便前去观看。当他见到僧众时,生起了清净的信心,就问维那:“需要多少钱才能为僧众供斋?”维那说:“三十两金子就足够了。”画家便将仅有的三十两金子交给维那说:“帮我供斋一日,我明天再来。”于是空手回家。妻子问他:“你出门十二年,有多少收入?”他说:“我挣得三十两黄金。”妻又问:“黄金现在何处?”画师答:“全都变成了福田的种子。”妻问:“什么福田?”他答:“是僧宝福田,我将黄金全都供养了僧众。”妻子气愤而捆缚丈夫,将他送往官府治罪。断事的官员问:“你有何事?”妻说:“我丈夫失心狂乱,不怜惜妻儿,将十二年作画所得三十两黄金全部送人。我按照法律将他绑来,请求处理。”大官问画家:“你为何不将酬金供养妻儿,反而送给他人?”画家说:“我因前世不修功德,导致今生贫穷,感受许多辛苦。今生有幸值遇福田,如果再不种福,来世仍然贫穷,如此贫贫相续,就永远没有解脱贫苦的时候。我想彻底远离贫穷,所以将黄金悉数供僧。”大官本来是位居士,信佛清净,闻言之后赞叹:“真不容易!将辛苦所得少许财物全数供僧,你真是善人。”大官说完就将所佩戴的璎珞和所乘的骏马,连同一聚落,都赐给了穷人。
与有钱却不能施舍而欺骗三宝的人相比,公案中的画家深信因果,对僧宝的供养心非常猛利,将十二年的积蓄尽供僧众,这样难舍能舍,获福最多。
    事例三
    一时,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当时有位长者生了一个男孩。孩子出生之时,天降七宝雨,七宝堆满了院屋。长者请来相士为孩子看相,相士看后对长者说:“这孩子的相很奇特。”长者听后心生欢喜,对相士说:“请为我儿取个名字。”
    相士问:“孩子诞生时有什么瑞相?”
    长者说:“孩子出生时,天降七宝雨,所下的都是宝贝。”
    相士说:“孩子既有此福,那就取名为宝天吧。”
    宝天渐渐长大,而且精通各种世间技艺。他听说佛的圣德世上无双,所以心中渴望见佛,随佛出家。于是,他辞别父母来到佛前,礼佛后对佛说:“唯愿世尊开许我出家。”
    佛便开许说:“善来比丘,须发自落,法衣在身。”再为说法后,他便证得阿罗汉果。
    阿难问佛:“世尊,不知宝天比丘过去修了何种福德,感召出生之时天降七宝之雨,而且衣食自然,不缺吃穿。”
    佛告阿难:“过去有位毗婆尸佛出现在世间,度化了不可计数的众生。某时僧众到村落去游行,当地的居士们共同迎请僧众,广作供养。有一穷人,虽然心里欢喜供僧,但是家中没有财宝等供物,于是他就取来一把形状很像珍珠的白色石头,抛散在空中供养僧众,并发了大誓愿。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