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其实只是纸老虎(2)

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观,相对而言,不同的观点,有可能在某种层次上是对的。但最终极的真理,却只会有一个。我们应该去探知更深层次的人生观。要知道, 我们内在的世界,真的是一个非常神奇的世界。探索这个世
                    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观,相对而言,不同的观点,有可能在某种层次上是对的。但最终极的真理,却只会有一个。我们应该去探知更深层次的人生观。要知道,我们内在的世界,真的是一个非常神奇的世界。探索这个世界的方法,不是通过数据测量,也不是依靠仪器检测,而是通过佛教独有的训练方式。这绝对不是迷信,而是像吃饭能够填饱肚子,透明的、液态的水可以在零度以下变成不透明的、固体的冰一样真实。     原始无明意识的振动,与物理学最新发现的弦理论非常相似。过去大家都认为,质子、中子等基本粒子,都是一个个点状的物质。弦理论告诉我们,物质的基本结构,是一维弦的振动,不同的振动模式,显现出一个点状的粒子,其实它不是点状的,而是一种振动,但视觉的偏差却让我们产生了这样的幻觉。                     当无明没有振动的时候,就像静静的海面,永远都是平静的状态,这就是佛的境界。当意识开始振动以后,即使它再回头,也无法感觉到自己的本性是什么了,所以叫无明。                    内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东西,它的诞生、毁灭、本质以及发展过程,都有一个特定的规律。除了佛以外,谁都没有掌握这种规律。很多人天文地理无所不知,但就不懂自己是什么?我的本体是什么?我是怎么来的?当现代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或许能够证明这些规律的存在,但目前的科学技术还不行。只有佛教的方法,可以证明这一切。通过修行,就可以了知这一切,因为心是自知自明的。禅宗讲的明心见性,换句话来讲,就叫做自知自明,自己明白自己的本性。                    (三)我执——波浪                    我执也即执著。每个众生都有一个先天性的执著,那就是对自己的执著。无论文化水平高低,社会地位强弱,每个人都认为我是存在的,却从来没有去思考过我怎么样存在,更没有用科学数据去测量、证明我的存在,也没有用其他的方法、逻辑去证明过我的存在。    真正的迷信,就是这种先天性的执著。实际上,自我是并不存在的。从个人最表面化的层面来讲,我是存在的,谁都不会去否定某个人的存在,但如果进一步去思考,到底什么是人?我们就不知其所了。                    同样,大家也顺理成章地接受了物质世界是存在的、世界就是物质世界的观念,没有人想到过要去推翻这一点,都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但如果进一步去思考就会发现,所谓的物质、原子、分子等等,都完全是一个幻觉。我们的眼睛从来没有看到过真实的东西。                  虽然科学可以解释人类的历史;未来几百年以后地球上发生的很多事情,也可以预测;包括人体的构造,细菌、细胞等微观世界,现代科学都可以为我们一一揭示,让我们学到了丰富的知识。但唯一最大的遗憾,就是不知道自己是什么!                   佛教讲两个层次:一个叫世俗谛,一个叫胜义谛。五种感官的结论,叫世俗谛。世俗谛是没有经过深度思考,只是相信自己的感官所得出的简单判断。眼睛看到的是红色,就认为是红色;眼睛看到的是白色,就确定是白色。建立于此基础上的价值观、世界观,都是非常表面化的东西。      而超越五种感官的结论,则叫胜义谛。胜义谛是真正的世界,真正的自我。难道世界的真相,就是我们所看到的样子吗?除了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感知到的东西以外,不会有更甚深的东西吗?不是。我们可以不相信万能神、造物主的存在,但我们必须相信,甚深、神秘的东西是存在的。世界并不是我们眼睛所看到,思维所想象的样子。因为我们的五种感官传递给我们的信息并不是准确的,而仅仅是一系列的幻觉而已。但我们还是要去执著、相信它的存在,对此,佛教称之为执著。                    从光明当中产生了原始无明,无明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它自己就开始有主见了。所谓的主见,就是我执。无明产生我执的过程,就像波纹变成波浪。佛教认为,所有痛苦的根源,就是这个执著。                    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谁都没有办法逃避。在面临这些痛苦的时候,执著是最大的问题。如果有了执著,一定会有痛苦。如何去面对它,是最重要的人生课题。佛教告诉我们,想更好地去面对生老病死这些痛苦,就要放下。           禅宗主张放下。有些人认为:放下就是消极、悲观、逃避、回避。当自己在社会上实在混不下去以后,就选择了出家的路。这根本不是放下,而只能叫做放弃。真正的放下,是既能在世间非常成功,甚至达到世界五百强总裁的地步,同时也可以放下。为了几百个、几千个甚至是上万个员工的生存,我们可以担负起经营、开发的责任;同时为了解脱,我们又要能够放下,放下内心的嗔恨、抱怨、过多的欲望等等。这样就能更完美地工作,因为担当责任与放下执著是不矛盾、不冲突的。                    佛教主张顺其自然,活在当下。也就是不要过度执著于过去与未来,要完美地活在当下。我们的痛苦和鬼神无关,和造物主无关,只是与自己的执著有关。如果放下了执著,立即就能感到轻松自在,没有痛苦。                    佛经当中也讲过:过去的很多佛菩萨为了度化众生,也会示现国王的身份,但同时也是一个不执著、能放下的人,这两个都可以兼顾于一身,而且做得很好。因为放下以后,没有自私自利心,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帮助众生、利益众生。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