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定,人体的修炼之道,开发之道,解脱之道(3)

那么,有什么妙法可以使人从烦恼中解脱出来呢?那就是佛法,那就是禅定。去妄除烦,是佛法度化众生的重要方法。有位企业家,事业很有成就,但生意大了,市场的竞争,错综复杂的人事关系,搞得他心烦意乱,疲于应付

   那么,有什么妙法可以使人从烦恼中解脱出来呢?那就是佛法,那就是禅定。去妄除烦,是佛法度化众生的重要方法。有位企业家,事业很有成就,但生意大了,市场的竞争,错综复杂的人事关系,搞得他心烦意乱,疲于应付。他去向一位高僧诉说他的苦恼,高僧教给他打坐的办法,让他每晚用两小时放下万缘,静坐念佛。他试行一周,效果很好,不但精力充沛,思路活跃,而且心胸也开朗了,心量也大了,当然他这只是禅定的初步效应。我们知道,人的脑波,如果处于14-26赫兹时(β波),人便会心神不定,喜怒无常,烦躁不安,而且动作也笨拙,决策也会失误。这是由于β波出现时,脑神经各条通道受到干扰,不能协调工作,所以有不正常的表现。如果外舍万缘,静心打坐,α波便会出现,α波是8-14赫兹,这时,脑神经便会有规律地调和振动,相互协调,使人心情舒畅,精力充沛,智慧可得到充分的正常的发挥。这位企业家用禅定方法调整了生理状况,得到了浅层次的解脱。实际上,解脱之道也是有次第的,能得到浅层次的解脱也是好的开始。

   禅定帮助人们解脱的,首先是烦恼。这并无宗教内容,心系一念,放下万缘,就是在休息身心。修养身心,科学家、政治家也都可以欣然接受。因为定是共法,宗教出现之前它就早已存在。本书所介绍的安般守意法、六妙法门、十六特胜观、大手印瑜伽法要,都无宗教内容。这样讲是不是有违佛理了呢?一点也不。释迦佛当年创建的本来就是修炼人体开发人体解脱人体的科学体系,并不想以宗教形式来增加众生的宗教执,但古印度时,众生已有信仰天神的习俗,如不顺应俗情,则很难帮助众生进入正道修持,所以,释迦牟尼佛创立了佛教,这只是随应众生习俗的教化方式。如果因信仰佛教而出现信仰执,那反而有违佛理了。佛法是以破执为归的,一切执,一切相都要破除,才能见性,故顿悟法门有不念经不拜佛的主张,亦属高级正法法门。我们信仰的是释迦牟尼佛创建的这种科学体系,习惯上称之为佛法,而禅定正是这个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向解脱之道的必经之途。如果比喻一下,人体的修炼从开始到最终完成,像一座下粗上细的宝塔,而禅定就是宝塔的基础,基础打得越牢,塔顶就会造得越高而不致倾斜。我们想把凡体改变成为具有多种功能和巨大能量的金刚体,非得在禅定上下功夫不可。三分功夫有三分收获,十分功夫就有十分收获。

   定能生慧,修禅定要定慧双运,才能帮助我们去妄除烦。禅思,实际是智慧,正确的思想方法会使人变得聪明,也会使人摆脱烦恼。许多人都知道的一则故事,很能说明禅思的味道。一个老太婆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家靠卖伞为生,小女儿家靠卖鞋为生。每遇晴天,老太婆便担心大女儿的伞卖不出去;每到雨天,就担心小女儿的鞋卖不出去,天天都有烦恼。她去找一位禅师诉说,禅师告诉她,晴天的时候,你就想小女儿卖鞋的生意好,雨天你就想大女儿卖伞的生意好,这样不就天天都高兴了么。老太婆听了禅师的话,果然烦恼就没有了。故事很简单,它寓的理是很深刻的。世人的执着多,不断的破执,就是在往解脱的大道前进。禅定是既修定力又修智慧的。

   修持禅定到未到地定时,会出现轻安的现象,身心均感到轻快安适。这时,内气充盈,在身体内循经脉运行,许多穴位被冲开,处于诸脉调和,体内生机焕发,身体出现轻健舒适的状况。同时,心态也处于很好的稳态中,情绪稳定,念力增强,能制伏烦恼躁动,自我感觉安逸轻松,能系心一境而不散乱昏沉。

   进入初禅时,由于执我之心已大为放松,使肉身的微观物质能与宇宙的精微物质大量交换,这是转化色身的重要关键。若入初禅后继续精进,不退转,那么,此身大成就就有望了。初禅有寻、伺、喜、乐、定五种功德,所得之乐,是因身发八触而受的快乐,这种乐是欲界众生所受的物质刺激或感官刺激而受的乐所无法比拟的,心理上能自然恬淡无贪欲,不起贪瞋忧戚。但这些都还不是究竟,不可执着。

   到二禅时,由于离觉观寻伺,不依外尘,内心得到明净,称为内净。由内净所得之喜乐,与初禅不同,属高一层次的。但此亦有弊端,会使心扰动,故亦不应执着。

   到第三禅时,由于身心调整都达到较好状态,离开了二禅受喜乐时对心的纷扰,因而从内心发出之乐,乐遍全身,“心乐美妙,不可为喻”,此时全身毛孔,皆怡然得乐,也乐遍诸根。但得乐只是一种境界,还不是究竟,不应执着。

   第四禅时,真定发生,心离诸念,明智照了,心超越苦乐境界,离苦离乐。在此定境中,修任何法都容易成就。此时,呼吸停止,出现真正的胎息,与专修胎息者所得之境界不同。体温也下降2——3度,并可稳定下来,体内真气流动,与修大小周天功所得之境界大不一样。在这种状态下,心如明镜,妄念断绝,正念坚固。住此定中,心不依喜也不依恶,无所依倚。一切色法,自在得现,而又无损于定。

   证得四禅后,继续前进,修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非非想处定和灭尽定,在功力纯熟后,即可于一座中从初禅逐步进至灭尽定,又可从灭尽定逐级下退至初禅乃至退出禅定。如此精修,即可证入菩萨初地,得大解脱,超出三界。

   证得四禅后,学一切事,研究一切事,随意成就。“此时若观察微观世界,则可以看清水尘、金尘、邻虚尘等的内部结构,而不需要借助仪器。”(这句话是我的师父白眉和尚审稿时让我加上的)。神通变化亦由此出,所以也称为根本禅定。

   所谓修炼之道开发之道解脱之道,都指的是一个根本,即获得解脱,超凡入圣。用现代哲学语汇来描述,就是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使人在整体意义上讲,出现质的飞跃,有更高的智慧,更高的功能,更强的驾御自然运用自然的能力。

   自然科学发展到今天,从人体科学上寻找它的发展道路,是历史的必然。用禅定这种古老神奇又科学的方法,是开拓新世纪科学的最佳途径。社会科学发展到今天,对形形色色的社会问题仍然一筹莫展。人类社会不能再在互相争斗中生活,需要完美的精神文明。用禅定内求自心,内修自心的方法,是会极有效地改变人们的内心世界,净化人们的内心世界的。

   所以,笔者奉献这本书,愿它为新世纪的科学,新世纪的文明,起到应有的作用。

   禅定的故乡本来是在印度,一千多年前,就已落户在中国,我们拥有这十分珍贵的财富,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如果我们运用得好,让更多的大学生,研究生,科学家,各类知识分子及众多的建设者都学点禅定方法,轻则强身健体,深则开发智慧,那么,对我们国家的各项建设事业,都会起到无可估量的作用。对于稳定社会,繁荣经济,促进科学发展,庄严国土,都有十分巨大的作用。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